
阿里托林寺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城来自,托林寺意为飞翔寺。11世纪初,古格王朝第一任王德祖衮生得两个儿子,取名柯日和松埃。柯日继承王位后不久就出家修360百科行了,取法名拉操调喇嘛·益西沃。益西沃主持修建了托林寺,并派大译师仁青桑布等21名青年前往印度学法。益西沃出家后其弟子松埃的儿子拉德波到鳊迎请高僧到动五古格讲经。
- 中文名称 阿里托林寺
- 地理位置 阿里地区
- 开放时间 全年:周一至周日 08:00-19:00
- 著名景点 迦萨殿、集会殿、白殿
- 别名 飞翔寺
简介
拉德波之子绛曲沃出家修胡它行,法名为拉喇嘛.绛曲沃,其叔拉喇嘛.益西沃前往印度请佛学大师,途经噶洛国被俘。噶洛国王要吐蕃古格王用益西沃等身黄木神各以境金前去赎身。拉喇嘛.绛曲沃筹集黄金准备赎身,益西沃致函绛曲沃,用重金增投机渐车手衡赎我,只能带回去圆来林陆罪见快一个废人,一点用处都没有,应该将赎金带到印度迎请阿底峡大师来古格弦传佛法。绛曲有沃遵照益沃的遗嘱于公元1036年迎请阿底峡及其24粒真结缺名弟子进藏,已担任过鳊名寺那烂陀寺、超岩寺等18座设寺院主持的的阿底峡欣然应允前往西藏传法。阿底峡进藏后,在古格受到国王和僧侣的热来自情迎接。在托林寺驻锡期间,阿低峡一边传佛,一边撰写《菩提道论》、《密咒幻境解说》等著名的佛教著作。公元1070年,托林寺召开了一次法轮大会,卫、康、藏等地区均有高僧参加,史称"火龙年大法会",成为当时西藏佛教盛事。阿底峡大师的驻锡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使托林寺蜚声整个藏区,成为中世纪西藏名寺。
建筑
托林寺紧挨象泉河畔,总面积东西长,南北窄,分殿堂、僧侣、僧居、塔林三个部分,呈条形布置。
殿堂有:迦萨殿、弥勒殿、十八罗汉殿、白殿、集会殿、护法神殿和讲经台、嘛呢房等建筑。迦萨殿仅次劳裂故企较打于西端,居中,其它殿堂向前延伸,两侧排列。边萨殿360百科东的东西向轴线上,有一座大菩校令善任外期已帝使究提塔,殿塔之间围成广场,兼跳神的地方。
迦萨殿
友校超否若章台帮 是托林寺的主要建筑,设计十分特殊。建筑东向分内外两圈。内圈殿堂呈十字型,正中走凯守困尔行矛损面边烧14x14米的方殿,安放着立体坛城和朗姆那佛像。方殿四个方向设4殿,周围环绕回廊一周。外圈东向为门厅,供养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南、西、北三向希重婷哪封花析逐气各有殿堂5座,中间殿堂7.5x8.2米,带转经道,外罪粉针绍巴者良集前集圈四角建有四塔,塔高约13米,迦萨殿共有23座佛殿,而号称百殿,故名迦萨,藏语意思是100个地方。殿堂的建筑,在西藏千姿百态的佛殿中独树一帜。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该建筑物系仿桑耶寺而建",中间是方殿,表示须弥山,环廊外圈四向的4组佛殿分别代表"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四角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等。把桑耶寺这纸杆科挥当音验粒组庞大建筑群所表现的设计思想和内容,组织在一幢建筑之中,其设计精巧,构思奇妙,堪称藏族建筑史上又一万杰作。
迦萨殿的出现,震动了远近四邻,香客纷纷前来朝圣。公远15世纪初和末叶,拉达克王扎巴德和次旺朗杰,先后两次测绘迦萨殿,按照它的模式兴建寺庙与佛殿。现在,殿堂仅存墙垣,顶盖、梁架、佛像、壁画均已茫然无存。
集会殿
即回祖神斯 位于寺庙的东南端,坐西朝东,由大殿、厨需房、仓库、管理用房和反证法神殿组成。集会殿平面呈"凸"字型,东部经堂,西部佛殿,经堂面阔层养几七间,进深四间,共计28间衡照伯跟微之轻。地面比经堂稍高,殿堂内部满给壁画和彩画。
白殿
居集会殿东北,坐北朝南,平面规整,呈长方形,北部中间突出一小佛殿。殿内42根立柱。正门仿曼荼罗门饰。殿堂壁画极其精美,内容主要是宗教画,其它还有反映牧民生活的挤牛奶场面画,还有阿里地区乡味很浓厚的舞蹈表演等等。
僧居
位于殿堂群的南北两侧,一字排列。在东端,有一座建筑物叫色康,传为阿底峡和大译师仁青桑波的拉章。阿底峡在这里度过了六个春秋。他讲授佛法,精修理论,写成了《菩提道伦》等许多经论著作。目前,这座拉章建筑,人剩下遗址,已无法看清它的面目了。
塔林
分布在寺院的北面和西北面,沿河岸布置,东西走向。分两组,每组均有三条长塔,这是由数十或成百个同样形式的小塔一字排列串连而成的,长度可达数百米,十分壮观。长塔每组三条,以象征三部主。长塔之间,成团建有托林寺历辈高僧的墓塔,这样庞大的塔群,在西藏并不多见。
林寺建筑群
均为土木结构或土构建筑,由于长年风吹雨淋,加上人为的破坏,这座建筑史上难得的遗产,至今已残败不堪,除了两幢殿堂尚存外,其余只是断壁残墙了。扎达县人民政府,专门设立了文管科,对托林寺等历史建筑和文物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