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辽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辽中区职教中心是经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学校,异元脚务袁守斗总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辽宁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始建于1982年。共有专任教师221人,在校生4396人。

  • 中文名称 辽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始建于 1982年
  • 专任教师 221人
  • 在校生 4396人

学校医穿称须答夜练获简介

  三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中职学历教育人才3443人,短期培训250来自29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授予"全国燎原学生先进集体"、"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等60余项荣誉称号。担负着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侵车研通游可互严华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实用人才的双重任务。

校园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学校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攻坚时期。为实现学360百科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妈优破,更好地为"三农"和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静混才际下个历裂校现状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任赶务煤能无下,我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期间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散反查见队景跑司多基础。

  1、 学吧镇晚须校2004年成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2008年2月牵头成立沈阳近海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经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 教学管理实现了"七化",即:督导常态化晚推况、管理规范化、检查制度化、活动稳定化、评定综合化、分析记实化、监控手段现代化,有效促进了人才质量提高。

  3、 深化校企合作,实行"同步人才培养"模式。即企业落户--学校招生,企业建设--学生学习,企业投产--学生就业,学生培养和企业建设同时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企业实现员工本地化,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此种模式,学校仅为沈阳机床集团银丰铸造有皮止理括都影控松停限公司就培养技术工人1000余人。

  4、 建成1个中央财政培合敌血防受春烧资为支持的国家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有4名教师通过国家及骨干教师培训,有5名教师在国家级说课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5、 承担社会责任,学校开展"9+2"义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到显联展屋去湖马煤2010年为止,已为600完概表雨宣同余个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除学费近300万元。

  6、 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三农,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以"盯着企业设专业,瞄准市场去办学"为办学理念,年招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有稳定的缩总云离盾就业基地37家,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随早课商础还青 二、机遇与挑战

  机遇

  1、国家对农村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和对涉农专业免学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

  2、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准入制度的推进,为我校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字洲航探重挥句七就业前景。

  3、省级示范校、国家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建,看都门由不断推动、促进我校更加明确的向全国一流中职学校的目标前进。

  挑战

  1、中职学校招生市场竞争激烈,良好的秩序尚未形成。

  2、是学生文化基础整体不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遇到一定难度。

  3、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管理难度增大。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规范教育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实干出效益,以质量创品牌,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总体目标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上台阶",建设"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文化厚重","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1、专业建设目标

  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成果明显"的原则,将原有农机、机加、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四大骨干专业中的1~2个专业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快速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以德育为首,从狠抓校风、教风、学风、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入手,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学校文化建设融合企业文化,并将"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

  第一阶段(2011-2012年),完善设施,确定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对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赋予教育意义;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将学校文化建设融合企业文化,实施"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中职学生的侵蚀和影响,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第二阶段(2012-2013年),活动实践,不断创新。围绕学校德育的整体目标,制定完善《社团活动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师生技能"大比武"、"红五月"艺术节、"金十月"体育节和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为载体,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第三阶段(2013年以后),形成特色,创建品牌。锻造和培育校园文化精神,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德育活动中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化"活动"为"经验"。

  3、硬件建设目标

  外部设施设备建设搭配比例恰当,布局合理。

  完成主校区新建项目二期工程,建设1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食堂建设,主校区建筑面积达到70000平方米以上,建筑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增设职业技能鉴定工种5个,建设3个校中厂,建设内部设施设备,实现实训设备总值达2000万元以上。校园绿化率达40%,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化,办公设施设备现代化,建设数字化校园,实习实训基地产教研一体化。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作为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在原有基础上,投资100万元,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1) 以学前教育专业现有设备为基础,投资20万元建设幼儿教育实训基地。

  (2) 投资100万元用于机加、汽车两个实训中心购置实训设备。

  (3) 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和教材开发,建设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4) 以数字化校园为目标落实学校公共设施设备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

  ①投资300万元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

  ②投资200万元进行教学大楼设备建设。

  ③投资80万元进行办公设备建设。

  (5)、图书和报刊与体育设施建设

  在实行图书馆与体育场、体育馆等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根据办学特点,规划落实满足学校专业特点及人文特点的图书和报刊与体育设施建设。

  ① 投资20万元完善学校教学资料库建设,满足网上教学和资源共享需要。

  ② 体育设备建设:每年投入2万元左右添置体育器材,重点是面向专业特点的健身、休闲类器材。

  4、课程建设目标

  引进企业和行业的资源,探索以市场联动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运用宏观统筹、合理布局、结构平衡、整体优化的策略,形成长短结合,以长为主;宽窄并存,以宽为主,体现专业集群和专业链优势的专业课程设置构架。

  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比例和权重,开发综合化和专题化课程,探索模块化组合课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实行学分制,开展分层次教学探索,实践产教结合教学、项目教学,加强实训教学,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产业发展目标

  结合学校专业实际和办学特色,引进机加、汽车维修知名企业合作办实习工厂,联合创办学校实验幼儿园,承担各种培训和成人教育,确保校内实习实训,拓展对外业务,并力争当年创造效益,为学校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6、校企合作目标

  (1) 通过人才需求信息共享,成立由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和学校专业带头人参加的产教合作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共同参与组织开展教学分析,制定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模块开发课程,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等。

  (2) 深入开展社会人力资源调查,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的类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校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按企业要求实施订单教育,企业按照协议要求接纳订单人才。学校订单与冠名定向培养不低于学校学生总数的95%。

  (3) 充分发挥沈阳近海职业教育集团优势,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就业的无缝对接。

  (4) 探索建立"股份制"实训基地。采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让实训基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对实训基地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形成以基地为中心,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实训与生产经营同步、育人与创收共赢的基地运行模式。

  7、队伍建设目标

  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定点定岗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爱校爱生,不断进取的教职工队伍。

  (1) 加强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业务精湛的管理与服务队伍。

  (2) 坚持"双进"和"外引""内培"相结合,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

  ① 实施"十百千工程",每年10%以上专任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市级以上培训达100人。

  ② 每年从企业聘请专、兼职教师15-20人。

  ③ 进一步强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保证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每年到校外交流学习,做到专业教学团队的进修提高有专项经费保障,每年不少于20万元。

  8、事业发展目标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围绕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中职教育优势,大力推进各类社会培训。尤其是多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作用。

  年招收全日制新生1000人以上,非全日制中职学员600人以上,年培训10000人次以上。2011年在校生规模达3500人,2012年在校生规模达3900人,2013年在校生规模达4300人,2014年在校生规模达4700人,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班子团结协作,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维护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严禁各行其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倾听师生员工特别是专家、学者的意见,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

  2、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和片面的能力质量观,牢固树立以人文素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为本位,以公共技能为补充的全面质量观,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从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等各个层面展开,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从区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行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努力推进学校事业的全面跨越。科学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教职工工作质与量差别,切实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培养教师与学校荣辱与共的感情。

  4、推进内部改革

  加强中层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构建与事业发展相匹配的干部队伍管理机制。改革教学、科研的管理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积极推行后勤服务模式改革,建立符合本校特点的新型的后勤服务体系。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适用的工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全体职教人将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同心同德,通力协作,打造农村职教品牌,尽心尽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辽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