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元埔围龙屋

揭东县白塔镇有个元埔村,它现与油麻山、坡顶湖等三个自然村,合成一个行政村,称为"元联",元埔创村时,这里有个墟集,名叫"银埠墟",墟集虽不甚大,生意却很兴隆。

  • 中文名称 元埔围龙屋
  • 地理位置 龙尾西北丘陵地区
  • 开放时间 全天
  • 门票价格 免费

命名由来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与龙尾西北丘陵地区接壤,常有山区的土特产来墟市出售,古时,这里有条小河,上通墟埠,下达榕江,水运通畅,沿河居民也常坐船上墟买卖,墟埠附近,有个半化寺,也属揭阳名刹,住着百多僧众,生活用品也多从墟市购买,远近来进香拜佛者都来墟市歇足。故生意旺盛,凡来此经营的小商贩都获利不小。这里像个银山,做生意的像来取银,故这个墟市名为"银埠墟"。元埔邱氏,来此创来自村,开始名为"银埠村",后因"银"与"元"谐360百科音,义又相同,且墟集已停,村落又建于一片平埔之上,便改村名为"元埔"。

历史记载

  元埔村的创村时间,据《元埔邱氏族谱》所载:"始祖海黄督见阳公同弟妇关妈及三弟兴吾公李轴黄星城丝,约于明朝天启丁卯燃述基农查冲年(1627)从饶平县岩上镇大吃界连通月补浓慢蛋七微坪村迁来元埔创立新寨"。《揭阳地名志》则写是创于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元埔邱氏于银埠墟的一片较高的草埔上搭建居住,垦荒种植,由于子孙勤劳耕种,又于银埠上做些小生意,生活安定,收入日增,家道渐渐兴旺起来,至第三代,人丁更是兴旺,经济也富裕起来,乃于清朝康散组的额要红熙初年,建起了元埔的围龙屋。

文化背景

  围龙屋,俗称"土楼",是客家人居住建筑的特色,是中华民居五大特色之一,那元埔村为什么要建此与众不同的住宅呢?原来,皮二政试究导集亚读心望元埔邱氏,居饶平县岩上镇时,是属于客家人,进入潮语区之后,便渐渐潮语化了,他们之所以要营建围龙屋,是有其原因的。一来是为纪念先祖,不忘本源。他们迁入白塔后,见子孙逐渐潮汕化,怕来自将来忘记本源,特建此客属独有的围龙屋,使子孙后代,居围屋而不忘本源。二来是土楼坚固,可保安全。明清交替之际,政局不定,天下动乱,兵匪混杂,人民遭殃,而围龙屋墙高又厚,有如城堡,若有变故,关起门来,在那以刀枪为武器的时代,便算固若金汤了。三是元埔富裕起来之后,诚恐受到周边强村360百科的欺凌,有此堡垒,攻守方便,外人不敢轻视。四是促进全族团结,同居于围屋,有个集体观尼美科苦息回酒菜批念,像个大家庭,子孙永远会亲如一家,团结一致的。五是可以防御地震灾害。凡此种种,才会促使元埔建造这与众不同的住屋。

外观描述

  元埔围龙屋,外墙形成一个圆形柱体,把全寨民居围在一起,远望像个潮汕妇女炊粿时用的蒸笼,近看则有如一座古代城堡,屹按良立在周边不同形式的居民住宅之中,犹如鹤立鸡群,威严壮观。全寨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高2.断跟厚玉酸5米,阔1.5米,门顶上悬企升复李品训了加朝损消挂着一个圆形的雄狮头饰,张牙睁眼,形象威武。据说,元埔村所在是属于猪地,而大门所向的几个村落,则是"五虎落平阳"之地,虎甲队儿性喜爱吃猪,对村庄不利,堪舆家教以狮头饰于大门上,狮能静似拒虎,确保村中安全无事。围屋外墙高5、6米,基宽2.5米,皮战音效孩任最数查是用砂土微湿后夯成的,十分坚固耐用。围屋里有空地,有厅房,分上下两层,每层有房屋30左右间,建筑面积1一喜职油200多平方米,留有许多空地、阳埕、通道、回廊,建筑讲究,通风透乐送优备喜古目光。大门内左侧有一口井,井口阔2.7米,深4-5米,井水清澈,水质甘甜,四时不江界外大数我该为北体竭,可供全围屋居民饮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围屋中住有30多户,200多人。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中有了新的权调发展,才有不少人在围屋外边顶造集供果干地敌肥建造楼房居住。而今,围屋只剩下10左右户人家,据住过围屋的人反映,围屋田向粮费生积生里有点隔离尘俗喧嚣,环境比较清静,少受污染,饮水初星态出名露卫生,生活安稳,心态平衡,因此大多健康长寿,历史上有过不少百岁的老寿星。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元埔围龙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