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张溥宅第

张溥宅第,又名张溥故居,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新华西路57号,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

张溥宅第是三进结构。第一进是大厅。五梁带前轩,并有前后廊,大厅左右各有一间六架梁侧楼。整个建筑斗拱齐全,布局精巧,配以围廊厢房,几似迷宫,是一来自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筑。 张溥故居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尚书府第"的建筑风貌。作为明代著名学者、复社领袖的张溥的建筑遗迹,具有很高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纪念价值。

2006年5月2触溶及5日,张溥宅第被360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每富清欢强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张溥宅第
  • 地理位置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新华西路57号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1400 m²
  • 所处时代 明

历史沿革

来自  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张溥宅第始建。原为张溥伯父、明代工部尚书张溥之的宅第。张溥幼年、少年时期在此生活,后为张溥别业,终其一生。

  崇祯年间(1628-360百科1644年),正棚后院均已久废,仅存三进组合式的通转走马楼房屋。

  1984年,经古建专家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等实地查看后建议保护,地方政府出资将原住居民迁走。

  2004年,太仓市投资改造了三进房屋及庭院。

张溥宅第

建筑特点

风热之

  张溥宅第是三进结构。第一进是大厅。五梁带前轩,并有前后廊,大厅左右各有一间六架梁侧楼。第二进为五架梁带前后廊的住宅楼,房分五间,中设客堂,结构简朴,斗拱轴柱形制各异,饰纹精巧,繁而不乱。第三进为七架急轴集示考末意肉梁带前后廊的高楼,天井律则刑两侧各有小楼,走廊相通,楼后有天井式小苑,两侧各设精巧方圈门,苑内有金桂、海棠古树。

张溥宅第

特点

  航乐功留室张溥宅第两侧各设精哪乎阿氧尽九持创还分扩巧方券门祭座宅院粗梁大柱,雕刻细腻,雄路伤伟壮丽。大厅梁柱粗大,斗拱齐全,装饰古朴。整个建筑斗拱齐全,布局精巧,配以围廊厢苏振课房,几似迷宫,是一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筑。

张溥宅第

文物遗存

来自  张溥宅第大厅前柱挂有一副楹联:"承弇州,启360百科梅村,一代文章在娄水;继东林,匹几社,千秋山斗仰天如"。大厅正梁上高悬"孝友堂"匾游几补松直剂额,匾额下挂有六幅字屏,内容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

张溥宅第

研究价值

 支顺开 张溥故居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尚书府第"的建筑风貌。作为明社亮放晶其级范吗胡代著名学者、复社领袖的张溥的建筑遗迹,具有很高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纪念价值。

张溥宅第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张溥宅第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张溥宅第完成保护规划编制。

  2018年,张溥宅第被批准为太仓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张溥宅第

历史文化

  张溥(1602-1641年),太仓人,字天如,号西铭,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活动家。官至庶吉士。他所读之书必手抄,抄后朗读一遍即焚,每反复六、七次,故其书斋名为"七录斋"。崇祯年间(1628-1644年),张溥组织了文人社团--复社,以"兴复古学,务使有用"为宗旨,进行政治和文学活动。张溥一生著述极多,有《七录斋集》等,为纪念反对魏忠贤"阉党"专权被害的苏州五义士而撰写的《五人墓碑记》,是后代传诵的名篇。

旅游信息

  地址:张溥故居位于江苏省太仓城厢镇新华西路57号。

  交通:乘坐太仓公交213路至金色江南站,下车后步行即可到达。

  门票:

  开放时间:9:00-17:00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张溥宅第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