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是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来自出版的图书,作者是360百科季卫东。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用复眼式观察方法来分析中国宪政和法制改革的一些天攻文便劳任整文章。
- 中文名 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
- 出版时间 2002年1月1日
- 装帧 平装
- 页数 328页
图书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政治与右他束效线法律思想论丛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7301055218
条形码:9787301055212
尺寸:2手前种修首2.6 x 15 x 2.8 cm
重量:699 g
作者简介
季卫冲又粮东,1957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来自市。1983年毕360百科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得法学士学位。1984年秋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先后获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被聘为神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雨满朝务故愿996年升任正教授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中国到类征诉误快已管换法律与政治。1991-92年为识之因呀临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4年当选为社会学国际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资凯指定理事(Board Member Co-opt台ed of RCSL)。1田封鸡牛996年担任日本关西亚洲民商事法研究会理事。1998年担任英国学术期刊《法社会学国际杂志》编辑委员。1999年当选为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1999年担任香港学术文化杂志《二十一世纪》编辑触优状观办稳黄则甚委员。2000年出任"亚洲太平洋综合政策论坛"筹备委员会委员。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四辑组成,分别涉及多元、动态、国际、实践等不同层面、不同位相的重要研究课题,既有整体关照,亦有个案分析。所申论的内容包括国家来自秩序的范式、法律复杂系统的制状职架很干害能斗族度设计及其修正、立法权请和司法权的关系、网络结构中的规范性互动、控制伤娘斤婷路与异议之间的张力以及整合机制、社会结构的组合最优化、从人组神记民主权到公民自决权、程序性要件中的意义嵌入。
本书把强烈的忧患意识转化为深沉的理性思维,对困惑中国一百余年的制宪、改宪、行宪的问题群进行了深邃中肯的解析,在立论行文中始终保持分寸感,充分留意到在路径相关条件下进行体制360百科转型的可操作性。
目录
第二版绪言
原数解怎争其逐娘序
第一辑 多元视野中的宪政
宪政的复兴
一 重新认识宪政
二 假想现听夫营伤翻余司脱实与信仰机制
三 盟抓苦承认的程序及其复杂性
四 护离轴八五品定慢尼讲片宪、改宪还是制宪?
再论宪政的复兴
--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变革
一 政治令鱼界火办盟传知局贵七变革:避免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二 宪政如何防止"多数派专制"和"多数人无能"
三 也从市场逻辑来比较民主化的成本与效益
四 从孔多塞定理看民主、自由以及法治的关系
五 走出历史的阴影
宪政的规范结构
--对两个法律隐喻的辨析
一 引言
二 外部根据、等级性以及循环
三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反思
四 宪政的本质是饭今挥试错的制度化
五 宪法解释和宪法改正的区别
六 从矛盾论到法治对抗轴
七 围绕抵抗权的程序安排
八 结语
法治与选择
一 跳出一元决定论的窠臼
二 现代法治的特征以及功能等价的视角
三 中国社会秩序的可选择性结构
四 新的各重小响增多元法治体系的建构
五 结前父补轮展措供承创附殖语:"法律的帝国"还目是是"选择的共和国"?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一 应该怎样理解法治?
二 对中国秩序原理的反思之反思
三 民主的法治离中国人并不怎得备否婷先让遥远
中国司法的重象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特征
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
再论合宪性审查
第二辑 动态视野中的宪政
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
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
通过法治迈向民算么磁观拿示块宣周些主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
宪法妥协性
让我们来重建政治共识
网络社会中的有限宪政革命
第三辑 国际视野中的宪政
从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人权外交与跨文明对话
己们材 国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
自决权与宪政理论
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
从边缘到中心:20世纪的制度改革与法社会学研究运动
原罪意识、财产列这迅权以及法治的道德性
秩序的正统性问题
旁观民法典编纂的得与失
--兼论宪政与私法秩序的关系
投票悖论与选举的制度设计
关于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评论
法治政府在行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