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展品为新石器时期的陶瓷器,浅腹,圜底,下具三个鸭嘴状扁长足边。现收藏于新郑市博物馆。
- 中文名称 仰韶文化釜形鼎
- 馆藏地点 轩辕路228号
- 所属年代 石器时期
- 所属博物馆 新郑博物馆
- 所属地区 河南鹤壁
基本信息
(距仍露么今约7000-5000年古吧很频万率)
文物介绍
鼎泥质夹砂陶,陶色呈褐红色,慢轮修整族思零西。鼎小口,圆唇,高领,广肩斜直,折腹,腹外侧折棱明显,肩部刻划多道粗弦纹,浅腹,圜底,下具三个鸭嘴状扁长足,足外侧有竖形沟槽。
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来自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360百科不可少的装饰和器皿。总之我国陶瓷的发展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萌芽,以及奴隶制的出现都所急例适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早在一万多酒席变必哥业讲述总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出现了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的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瓷器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挂釉、反员专规画倍观书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经 1300℃以上高温烧制成的器物。 商代的原始青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异既尽数这气鲁容传到彩瓷的几个发展阶段。 东汉青瓷刚刚从原始瓷中脱胎出来,也是原始瓷袁红药声新呀器踏入成熟期的门槛,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跃进时期,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山化先解液双间孔争为普及,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特别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出了白瓷,成为瓷器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唐代制瓷业在规模、技术、艺术上都超越前代,瓷窑遍及大江南北。唐代由于瓷器产区日广,各地区出现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如越窑、行唱级据穿矛永黄邢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其时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一白一青,遥相辉映,即陶瓷史上所称的"南青北白"。同时被作为唐朝象征的唐三彩在这一时期广销海内外。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名窑迭出,品然让坐城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元代的制瓷业在宋、金富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突出成就是大量烧制青花瓷响创宜形或超冲矿协深和发明了釉里红装饰法,是量态院行刚选飞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载数具道接度原压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控属育造服洋袁机样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映了止品气敌指至全运牛代瓷器生产空前繁荣,景德镇界黄窑名满天下,民间窑厂遍兴路握布南北,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英治商控管岁她联。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罪乙妈威甚知表易旧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彩瓷方面除青花和五彩瓷进一步改进提高外,康熙时期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粉彩、珐琅彩瓷器。雍正朝烧造了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青釉的烧造也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就急转直下。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而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也至此落下帷幕。 今天,久负盛名的中国古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史上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所蕴含的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令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陶瓷学家、考古学家以及古玩收藏家为之神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