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新布列斯特和约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由于法西斯德国强大兵力的突然袭击和斯大林战略判断处置失误,苏军在大部分战线丧师失地损失惨重。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来自斯大林等苏联核心首脑曾被迫准备效仿当年列宁的做法,与德国秘密媾和签订"新布列斯360百科特和约",为积蓄力量争取反攻赢得时间。

后因希特勒的傲慢和苏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才彻底放弃了这一计划。长期以来,这一内幕一直被秘密封存,直到近年俄罗斯一些媒体才将这一鲜为人知的史事披露出来。

  • 中文名称 新布列斯特和约
  • 签署状态 未签署
  • 合约发起人 斯大林
  • 涉及国家 苏联、德国

战争爆发

  1941年6月22来自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81个师又20个旅550万人和4980架飞机、43金气查王弱00辆坦克、4.7万门火炮的强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不宣而战的突然袭击。

  由于苏联领导核心战前对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的突然袭击360百科严重估计不足,无论是军袁担师够连缩预客石城权队的战备训练、武器装备更新还是战争资源储备及防御体系和战场建设都远未完成,而斯大林却对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推迟战争抱有极大幻想。因此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德军入侵的事实。就连在最高统帅部下达的反击德军入侵的第一号命令里也明确指示禁止苏军越导剧显促输矛露满题宽采境还击。他甚至还让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6月23日和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进行的最后一次官方会晤中表示:"我们两国之间发生的冲突完全可以用和平谈判析角精至京圆科富起状临的途径得到解决……"

  由测承育少展尼包歌号于斯大林最高统帅部对战争爆发时间、敌主攻方向判断和作战处置失误,加之肃反扩大化的严重影响,使苏联在德军依靠先进武器装备教意呼你德纸意斯身发动的所谓"闪电战"强大进攻面前遭受巨大损失。战争爆发仅18天,苏联大多数重要城市和通信、交通枢纽、海空军基地就遭到毁灭性破坏,许多军区指挥系统陷入瘫痪,不少重兵集团被合围,苏军损失了2200架作战飞机、3000门大炮、150绍烈误江谁季0辆坦克,有70个师损失过半,30多万人被俘,并丧失了大部地区。战争不何本到1个月,德军就深入苏联腹地700-850公危市里,接着又集中优势兵力兵器长驱直入,锋芒直逼莫斯科,战局对苏联极为不利。面对严酷的战争现实,斯大林与莫洛托夫、贝利亚等苏共领导便开始秘密酝酿设法通过某种渠道与德国停战媾和,并准备效仿列宁当年的做法,作出必要的让步换取与德国签订新的"布列斯特和约",以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她将练沉展积蓄调整力量争取反攻。

  《布列斯特和约》是1918年2月德军全线进攻苏俄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为保全和巩固十月革命新生的政权,于同年3月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定的以割地赔款为代价的停战和约,它使苏维埃政权赢得宝贵时间得以组织红军和恢复经济。吸更械配房煤黑同年11月德国爆发革命,苏俄政府遂正式宣布废除这一不平等和约。《斯大林传》的作者沃尔科戈诺夫后来在斯大林档案馆里找到了战争初期的原始文带立钢望认动买据固杂务件资料,也证实斯大林在战争初期不利态势下,曾不止一次地同莫洛托夫等人商议与德国媾和签定"新布列斯特和约"的可能性。

  而这一计划之所以没有马上实施,是因为当时斯大林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鉴于战局极为不利,为赢得时间阻滞德军的进攻,只有暂时做出让步与希特勒签订停战和约;另一方面生性刚毅坚强的斯大林仍希望苏军再苦战数星期,等取得有利战争态势后再与希特勒坐下来对等谈判。根据这一计划,苏联便马上开始了与德国的秘密接触传递媾和停战信息。

63号密电

  战争爆发十天后,德国驻苏外交娘电革人员便被遣返回国。在遣返的使馆外交人员中有一个名叫格尔哈尔特·盖盖尔的官员,实际上是苏联卧底的高级特工。战前他一直受命通过外交途径收集德国的重要军事情报,并定期与其上级苏军情报总局的巴维尔·伊万诺维奇·彼得洛夫上校联络,6月22日后联络便中断了。

  战争爆发后,德国驻苏使馆被苏联内务部人员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7月个北川专处少载边史1日盖盖尔随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在严密监控下沿着苏联通往土耳其边境一线被遣送回国。一天,正当他和遣返人员在苏联边境一个列车站台休息时,突执氧地顾单块元然发现了自己的上级彼得洛夫述护曲述议抓加上校,在短暂的接头中,彼得洛夫巧妙地塞给盖盖尔一封密信,并告诉他此信关系到苏联的前途和命运,命令他以恰当的方式尽快转交给德国大使舒伦堡,富有经验的高级特工舒伦堡接到密信后,立刻判断出苏联有一种谋求妥协停战的意向,而这正是德国高层包括许多高级将领求之不得的,因为他们对处两条战线作战的希特勒在律张划短时间内打败苏联也无胜利把握。

  于是舒伦堡急忙于7月12日提前赶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与德国驻土大使费兰里兹·巴宾进行会晤,共同商讨密信的内容。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后,他们立即给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发去一份编号为63号的密电,内容为:"土耳其自莫斯科悉,1、战争开始以来,斯大林从内心迫切希望与德国元首达成妥协并签订某种和约,德军停止对苏俄的进攻并容许苏维埃政权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存在;2、斯大林根本不相信英国人,对开战后与英国人签定协约态度冷淡;3、土耳其情报中心获得的详细情报将由舒伦堡大使返回柏林后直接向元首汇报。"

  几天后,舒伦堡便乘坐里宾特洛甫外长派来的专机迅速返回了柏林,他迫不及待地请求希特勒的接见,当面汇报苏联谋求媾和的详情。而此时德军的进攻异乎寻常的顺利,自7月10日起便开始全面围攻列宁格勒,并在基辅之战中一举合围了苏军70万重兵集团。战争的胜利使希特勒对苏联的媾和停战要求已根本不感兴趣,当舒伦堡向他汇报到苏联准备妥协的条件时,他竟大发雷霆,指责舒伦堡不该充当斯大林的求和信使和说客,希特勒冲着舒伦堡狂妄地叫嚣:"我们没有必要接受布尔什维克的停战求和,8月15日德军将占领莫斯科,10月1日我们将结束对苏俄的全部战争。"

  舒伦堡向希特勒汇报后不久便被解职,后来他在与亲友谈话中透露道:"1941年7月中旬,我回到柏林后本来还应该把斯大林的一封私人密函交给希特勒,因为当时的战局对我们太有利了,我们完全有时间与俄国人讨价还价……"但是希特勒不可一世的傲慢态度和对舒伦堡的训斥,使舒伦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终于改变了主意。斯大林第一次向希特勒媾和的尝试因此石沉大海。

贝利亚的使命

  斯大林当然不会坐轮乐消这历备妒复以待毙。为挽救危局,他一面迅速领导全国转入战时轨来自道,包括将数百个工业企业和物资转移东部,加快生产先进武器装备,组建新的作战兵团,开展敌后游击战等。一面仍继续努力谋求媾和渠道,争取喘息的停战可团沿儿雨李能。

  然而战局的发展比斯大林预料的更加严峻,德军的进攻势如破竹,并于7月22日在攻陷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后首次轰炸了莫斯科。苏军前线严重失利尤其是斯摩棱斯克失守的消息给斯大林以极大震动和打击。他在与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的谈话中表现了自己的沮丧之极:"列宁把国家交给了我们,没想到却毁在了我们手里!"他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别墅里拒绝见任何人,甚至当莫洛托夫、贝利亚、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人向他汇报战况时,他竟"误以为是战友们要来逮捕自己"。鲜害以损以副心望命卫在德军疯狂进攻的极度困难面前,斯大林迫切需要一个停战喘息的时间。

360百科  7月下旬,莫洛托夫和延气贝利亚收到被遣返回国的苏联驻德外交官别列什科夫的一份报告:德国高层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意入侵苏联,使德国处于两条战线作战,希望谋求和平导则知青镇汽停战,他们同时也迫切想知道莫斯科对停战的态度。看来,战争也武离它待过镇技使苏联的对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柏林同样也有争取停战的伙伴。斯大林得知这一情报后喜出望外,他立即让贝利亚亲自世参谓例销进出马策划通过保加利亚人与德国进行接触,秘密商谈签定"新布列斯特和约"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保加利亚驻苏联大使馆在战争爆发后便代表着德国的利益和通话渠道。

  长期担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贝利亚后来在赫鲁晓夫时代因"间谍叛国罪"被捕入狱,他钢江权第庆浓该输欢在法庭审讯中也证实:1941年7月,根据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指示,他曾经委托保加利亚驻苏大使向希特勒转交了斯大林关于放弃乌克兰、白俄罗斯、比萨拉比亚、摩尔多瓦、波罗的海地区等领土以求停战的建议信。"……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都直接会晤过保加利亚大使,斯大林与其谈到了这一打算,莫洛托夫还把它称之为可能签订的'第二个布列斯特和约'。"

  1941年7月25日,贝利亚把他的亲信、富有秘密情报工作经验的巴维尔·苏多普拉多夫和阿纳托里耶维奇找来,在内务部的办公室里进行手级兵续式单独密谈。贝利亚手拿一个小笔记本向苏多普拉多夫指示道:"我们需要赢得喘息时间,要认真研究一下和德国签定和约的可能性,为此需要与保加利亚使馆代表进行接触,提出一些问题来套摸德国对签定和约的底牌,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只能以私人的名义进行,绝对不能以政府的名义进行……"

 迅击师入列 于是,苏多普拉多夫便约见保加利亚驻苏联大使伊万·斯达缅诺夫在莫斯科一家饭店进行秘密会谈。苏联特工人员引失教肉乡团继对整个会谈作了秘密录音。在这浓受地获已次会谈中,斯达缅诺夫大使婉言拒绝了苏联的委托,他声称完全没有必要向德国传递这一信息,因为他相信苏联军队在以后的反攻中最终会取得胜利。

  苏多普拉多夫回来后便将会谈情况向贝利亚作了汇报,其实贝利亚通过侦察手段早已将整个情况了如指掌。为了证实斯达缅诺夫是否向索非亚(保加利亚首都)和柏林传递了苏联的意图,苏联内务部的特工们还采取了全方位的侦察措施。但结果表明,斯达缅诺夫的驻苏使馆和索非亚政府均没有向德国传递莫斯科的信息。

最后努力

  斯大林谋求与德国签定停战协议的尝试并未因保加利亚大使的婉言拒绝而结束,因为此时苏联的卫国战争已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1941年9月底,德军集中了180万人的精锐大军和1300架飞机、1700完蒸觉辆坦克、1.4万门亮根沙探更孔火炮分数路向莫斯科发起了代号为"台风"的猛烈进攻,在两周内就很快完成了对莫斯科的3个大包围圈,其先头侦察部队已突入到莫斯科城郊看到了克里姆林宫顶上的红星。苏军宪她战攻鸡先触半得黄虽然在通往莫斯科所有接近地域与德军进行了浴血奋续胞回战,但经过3次大的作战,其损失已达66.3万人。

  尽管国家已处于最严峻时刻,但斯大林仍以其坚强的意志号召全国军民:"誓死保卫莫斯科!决不让纳粹的血手玷污列宁的陵墓!"并及时动员调整一切防御力量,进行英勇惨烈的莫斯科保卫战。同时再次指示贝利亚想方设法通过保加利亚使馆和其它渠道,继续谋求与德国必要的策怀妥协,以最大限度争取停战的可能,为苏联赢得喘息时间。

  据苏联60年代时任《军事历史》杂志主编的帕夫连科少将回忆,苏联元帅朱可夫经常邀请他和一些历史学家回忆往事,朱可夫元帅在一次谈话中透露,1941年10月初,朱可夫奉命从列宁格勒赶回莫斯科,当他向斯大林汇报莫斯科的防御情况后,斯大林对战争态势表示出极大的悲观:"敌人眼看就要打到莫斯科了。而我们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卫首都,我们多么需要时间停下来喘口气,需要的程度决不亚于列宁签定《布列斯特条约》的1918年"。接着,斯大林转向贝利亚说"拉夫连季·贝利亚同志,请你再想想办法,以私人途径试探和德国签定单独媾和的'新布列斯特和约'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让出波罗的海、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

  后来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贝利亚又指派自己的亲信再次将斯大林的意图转告给了保加利亚驻苏大使,希望索非亚从中斡旋与德国达成停战协议,但结果并未得到希特勒的回应。1941年10月12日,德军统帅部下达指令:"元首最新决定:不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对所有企图保卫莫斯科的人都坚决予以消灭!"同一天,纳粹喉舌报纸刊登出社论《伟大的时刻--东方战线就此结束》。不久,贝利亚从保加利亚驻苏大使得到正式答复:希特勒根本不想提"谈判"二字,他声称莫斯科和整个苏俄将很快被他征服,他决不给布尔什维克以任何怜悯。至此,斯大林谋求与德国签定停战和约的计划宣告夭折,终于没有实行。

  希特勒的傲慢拒绝使斯大林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他坚持留在莫斯科亲自坐镇指挥。并于11月6日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莫斯科举行了庆祝十月革命阅兵式,号召苏联军民"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指挥红军采取积极防御的快速反击战术,经过殊死奋战,终于在12月5日粉碎了敌人的最后进攻,使德军损失官兵达10万人和200架飞机、300辆坦克、200门火炮,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随后苏军转入反攻,将德军赶离莫斯科250公里处,最终取得了保卫莫斯科的胜利。

  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使斯大林终于松了口气,他对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等人说:"战争如果照这样打下去,我们是一定会很快打败希特勒的,完全没有必要签定那个该死的'新布列斯特和约'了。"到此时,斯大林才彻底放弃了媾和停战计划,随着1945年5月苏联红军的彻底胜利,这一秘密便被永久地封存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新布列斯特和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