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列子御风

《列来自子御风》是汉族古琴名曲,由南宋著名琴家毛敏仲所传世

  • 中文名称 列子御风
  • 连载网站 创世中文网
  • 首发时间 2013年
  • 字数 25274
  • 更新状态 连载中

琴谱收

  《列子御风》古理带客飞生帮谈色常府琴曲收录的琴谱中记载的较为广泛,流传版本甚多,现存古琴谱部分收录如下:

  古琴谱库

  撰刊年代

  琴曲简介

  杏庄太音补遗

  1557

  凡八段

  西麓堂琴统

  1何药概尼既气525

  凡十段

  琴书大全

  1590

  凡十段

  卧云楼琴谱

  1722

 来自 角音 凡十段

  玉梧琴

  1589

  凡记段意八段

  藏春坞琴谱

  1602

  凡八段

  真传正宗琴谱

  1589

  商音 凡十段

  天闻阁琴谱

  1876

  角音宫调 凡十段

  大还阁琴谱

  1673

  角音 凡十段

  重修真传琴谱

  1585

  凡九段

  德音堂琴航搞找换青又者

  1691

  角音 凡十段

  神奇秘谱

  1425

  凡十段

  自远堂琴谱

  1802

  角音 凡十段

  龙湖琴谱

  1570

  凡十段

古琴曲

  琴曲"列360百科子御风"曲意浅述及演变初探

  第一次读到"列子御风"一词,是在《庄子》一书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而后通过阅读道家经典《列子》,也就议状军酒对列子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在心目中,列子俨然是一位真人的形象。而初识琴曲"列子御风",是在"老八张"乐瑛录音的四首琴势免七随历训曲中。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挺不错,觉得该曲无论旋律意境,都可谓名副其实。飘飘洒洒,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乐瑛弹的"列子御风",指力强劲,指法纯熟老练,节奏灵巧多变,旋律优美流畅,富于韵味。听者开篇即入佳境,心领神会,飘飘洒洒,如振衣凌风而行范种宣技设协多稳来,不知风乘我,不知我乘率显是钢建势福故风,遗世而独立,气势绵绵不绝。整首曲子天马行也轴空、一气呵成,真所谓轴适曲侵道后煤轻快飘然"泠然善也"。

  初识琴谱"列子御风",是在《四库全书-琴谱合壁》中。《琴谱合壁》由《太古遗音》与《伯妈哥早定牙心法》二书合成,为明代织盐很木花握金陵琴家杨抡所撰,明代该书名曰《真传正宗琴谱》。杨抡号鹤溆,明末著名琴歌派琴家之一,当时" 杨君之谱,海内诵习已久。"《太古遗喜给则煤女费一束苗刑音》有谱有文,《伯牙心法》多记报歌盐路任马有谱无文。"列子御风"正是出自杨抡《太送雨居发经界热多赶古遗音》,谱旁注有歌水比格支树词。

  "列子御风"是一首很优秀的琴曲,别名"列子"、"御风行",相传为南宋著名琴家毛敏仲所作,估计其创作年代不会晚于南宋。据明初《神奇秘谱》(1425)记载:臞仙曰:"是曲乃敏仲翁取列子黄帝篇'御风凝神游六合'所作,其趣同。《西麓堂琴统》(1545)亦曰:"毛敏仲所作,自云平生精粹在此。盖取诸列子御风之意,亦刘氏所传,其来远矣。"可见该曲当毛敏仲所作,或其所继承。应该说,这是一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道家琴曲。聆听是曲,有一种凌虚御风,超然物外的感觉。故先哲云:"列子贵虚",一点都不错。《杏庄太音补遗》(1557)亦云:"列子御风,是以神御虚也,周流六虚,无所不臧,惟至人能之。后人遂拟是曲。"明末杨抡《太古遗音》(1609)该曲解题写得更完备:"按斯曲乃神品仙音异人所传也。昔列子讳御寇,春秋郑国隐居之高士,与尹关子为友,尝偃仰屈伸嘘呼吸,游心于清静玄虚之府,茫无所得,后闻壶邱子道高德重,复往以师事之,相与讲求至理者,几四十一旦豁然贯通,窥其壶奥而神解焉。故能御风以行若驰天马然,扶摇于九万之上,遨游于六合之中,俯仰乾坤,飞跨宇宙,列迹于清虚无极之表而与天地相为始终焉。后之学道者,景仰其事而企慕之,写入绿绮,无非遐想其盛轨,而思同游于九垓八埏之境耳。不然,何其音之入神如斯也。"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青山曾语:"余早岁好道,晚岁无成,而无时不作赤松游想。先辈有云:'奏洞天而俨霓旌绛节之观,调溪山而生寂历幽人之思。'予抚列子聊以寓凌虚御风之意,非敢自谓泠然善也。"青山将"列子御风"与明代"洞天春晓"、"溪山秋月"两大琴曲相提并论,足见青山对"列子"一曲的厚爱与评价之高。(青山之谱与乐瑛版"列子"相近)

  "列子"一曲虽其音入神,然不如"平沙"、"渔樵"、"梅花"、"流水"诸曲流传广泛,为人熟悉。近代擅弹此曲者,所知唯乐瑛一人,其曲亦选入《古琴曲集》。当代琴家为是曲打谱者,有吴文光、王永昌、 汪铎等先生。吴文光先生为当代著名琴家,其"列子御风"据《神奇秘谱》打出,该曲节奏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乐感浑厚苍老、活泼生动;乐情傲世潇洒,极富个人情感特色。梅庵琴家王永昌先生之"列子",合参《神奇》、《西麓》,虽有其谱,然未闻其音,故引以为憾。吴门琴家汪铎先生钟情于道家琴曲之发掘打谱工作,其"列子"出自《西麓堂琴统》,始听似觉恬淡虚无,再听若含至味,虽无乐瑛版之行云流水、飘飘洒洒,及吴文光版之鲲鹏扶摇、傲世欺俗,然更近道家意趣。其曲音节铮铮,古朴轻快,直指心性,富含内心思想之表述,修炼境界之体悟,颇能体现一位"固守真朴、抛弃浮华"的真人形象。

  有关琴曲"列子御风"之记载,最早可见诸明初朱权所修订的《太古遗音》(1413)。然书中未录曲谱,其"商意"后所附商调曲名中,有"凌虚吟" 、"御风行"两曲,"御风行"即"列子御风","凌虚吟"即"列子御风"之引。惜宋元时代诸古琴谱集(如著名的《紫霞洞琴谱》、《霞外琴谱》等等)皆已失落亡佚,如今所见之"列子御风"传世曲谱最早刊于明初宁王朱权所辑之《神奇秘谱》上。于当世载有是曲的三十多部存见古琴曲谱中,观其指法、内容、段落、声韵、曲风及演变,首推《神奇秘谱》版〈十段〉列子御风"最古。《浙音释字琴谱》(1491前)版〈十段,附歌词〉"列子御风"残谱(仅存第七段后半部分~第十段)与《神奇》几乎完全一致,其后的明清诸谱"列子"皆源于《神奇》而有所发展。

  其中《风宣玄品》(1539)〈十段〉、《西麓堂琴统》(1545)〈十段〉、《梧冈琴谱》(1547)〈八段〉、《重修真传琴谱》(1585)〈九段,附歌词〉、杨抡《太古遗音》(1609)〈十段,附歌词〉、《松弦馆琴谱》(1614)〈十段〉"列子"皆各具特色与代表性。

  【《风宣》一脉】∶《风宣玄品》为明徽王朱厚爝所辑刊,资料价值甚高,其"列子御秘谱风"〈十段〉与《神奇》版较为接近,指法内容有一定程度发展。《太音传习-列子御风》(1552)〈九段〉,指法内容与《风宣》基本相同,仅分段有异,其第三段相当于《风宣》(三~四)段。明张一亨所撰《义轩琴经-列子御风》〈具体年代不详,仅存九段,第十段阙〉与《风宣》基本相同(分段组合稍有差异),并有所发展。《五音琴谱-列子御风》(1579)〈十一段〉,与《风宣》基本接近,并有所发展。《琴书大全-列子御风》(1590)〈十段〉除个别指法及分段组合有异外,与《五音琴谱》基本相同,然观其曲谱,抑或《五音琴谱》"列子"来源于《琴书大全》。

  【《西麓堂》一脉】∶《西麓堂琴统》,明汪芝所辑,该书为明代琴谱中收录琴曲最多的一书,并保存了大量远年遗响,为它谱所未载,近代琴学先驱查阜西先生对其评价甚高。该谱集辑撰成书后流传不广,故后代明清诸谱中直接来源或收录《西麓堂》琴曲的不多,建国后方发现《西麓堂》孤本。其"列子御风"〈十段〉与《神奇》版较为接近,指法内容有一定程度发展,相比《风宣》更为忠实《神奇》,且该曲亦颇有特色。

  【《梧冈》一脉】∶《梧冈琴谱》是明代存见的第一部明确为"徐门正传"的琴谱,为浙派重要古琴谱,编者黄献。其"列子"(名"御风行",八段),与《神奇》版基本相同,段落虽分为八段,较之十段《神奇》仅段落组合不同而已。《琴谱正传-御风行》(1561)〈八段〉录自《梧冈》,故两谱完全相同;《杏庄太音补遗-列子御风》(1557)〈八段〉段落指法同于《梧冈》;《玉梧琴谱-列子御风》(1589)〈八段〉除个别指法外亦同于《梧冈》;《文会堂琴谱-列子》(1596)〈九段〉,与《梧冈》较为接近,第七段始分段有异;《藏春坞琴谱-列子御风》(1602)〈八段〉,录自《玉梧琴谱》,故与《玉梧》完全相同。

  【《重修真传》一脉】∶《重修真传琴谱》(全名《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明末琴歌派著名琴家杨表正所辑,初刻于1573年,原名《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重修正传琴谱-列子御风》〈九段,附歌词〉,其歌词与《浙音释字琴谱》残卷基本相同,然其指法发展改变极大,与诸谱不同,该谱亦未见它谱传承或转录。杨氏工配文对音,好改谱,此谱很可能就是出自他的发展改编。

  【杨抡《太古遗音》一脉】∶明末杨抡《太古遗音-列子御风》〈十段,附歌词〉亦源于《神奇》,并有较大充实与发展,根据该谱段落指法及作者所言:"旧谱颇有错简,余公斤正而维新之,庶使听者无倦。",可见作者当参合众谱而维新之。明末《阳春堂琴谱-列子御风》(1611)〈十段,无歌词〉除个别指法外,与杨抡《太古遗音》完全相同;《理性元雅-列子御风》(1618)〈十段,附歌词〉,与杨抡《太古遗音》基本相同(第六段开头有异);清代《颖阳琴谱-列子御风》(1751)〈十段,无歌词〉盖录自《太古遗音》,故两谱相同。

  【《松弦馆》一脉】∶明末虞山派创始人严天池编撰《松弦馆琴谱》(1614年),其"列子御风"〈十段〉,较之《神奇》,已有显著变化与发展,"列子"一谱至此已达变动之顶点,演变亦至尾声,此后"列子御风"亦趋定型,其后明末几本琴书及清代多数琴书皆录用该谱。如明末《太音希声》(1626)〈十段,附歌词〉,其指法内容与《松弦馆》基本相同;《古音正宗-列子御风》(1634)〈十段〉,比较接近《松弦馆》,分段上有些不同;《徽言秘旨-列子御风》(1647)〈十段〉,同于《松弦馆》;《友声社琴谱-列子御风》〈十段〉基本同于《松弦馆》(分段组合有些差异,该谱集为郑正叔先生校订删选严天池之谱而成。);《臣卉堂琴谱-列子御风》(1665,郑正叔谱)〈十段〉亦大体接近《松弦馆》。其后清代的《琴苑心传全编》(1670)、《大还阁琴谱》(1673)、《德音堂琴谱》(1690)、《琴谱析微》(1692)、《诚一堂琴谱》(1725)、《兰田馆琴谱》(1755)、《研露楼琴谱》(1766)、《自远堂琴谱》(1802)、《悟雪山房琴谱》(1836)、《天闻阁琴谱》(1876)诸谱"列子御风"皆同于《松弦馆琴谱》。(另《卧云楼琴谱》(1722)出自《琴谱析微》,故其"列子"两谱相同。)近代乐瑛版抄本"列子",指法旋律即基本同于《松弦馆》。

  此外尚有清代《小兰琴谱》(1812年)〈十三段〉、《峰抱楼琴谱》(1825年)〈十段〉、二谱之"列子御风"未曾拜阅,故在此未加分析。

题解

  相传南宋毛敏仲取《列子黄帝篇》列子驾御风云,遨游六合的意境而作,共分十段。表现了作者蔑视尘俗,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的来自境界。

  又,陆机《要览》曰: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于八荒,立秋游乎风穴。是风至,草木皆生,去则摇落,谓之离合风。

  《列子御风》设吃占士土林齐距划者额题解

  《神奇秘谱》:臞仙曰,是曲者,毛仲翁取列子黄帝篇"御风拟神游六合"所作。其趣同。

  《西麓堂琴统》:毛敏仲所作,自云平360百科生精粹在此。盖取诸列子御风之意,亦刘氏所传,其来远矣。

  《杏庄太音刘女技绿补遗》:"列子御风",以神御虚也。周流六虚,无往不臧,惟至人能之,后人遂拟是曲。

  《重修真传琴谱》:与神奇秘谱同。"……其趣诚冲游云汉之表者矣。"

  《玉梧琴谱》:与神奇秘谱同。

  《藏春坞琴谱》:与神奇秘谱同。

  《杨抡太古遗音》:按斯曲,乃神品仙音,异人所传也。粤昔列子,讳御寇,春秋郑国隐居之高低乡含还士。与关尹子为友。尝偃仰屈伸,煦嘘呼吸,游心于清净玄虚之府,茫无所得。后闻壶丘子道高德重,复往以画之,相与讲求至理者,几四古年,一旦豁然贯通,窥其壶奥,而神解焉;故能御风以行,若驰天马然,扶摇于九万之上,遨游于六合之中,俯视乾坤,金垂预设慢飞跨宇宙,列迹于清虚无极之表,而与天地相为始终焉。后之学道者,景仰其事而企慕之,写入绿绮;无非遐想其盛轨,而思同游于九垓八埏之境耳。不罪封头委米然,何其音之人神如斯也?旧本颇有错简,余皆印证,而维新之,庶使听者忘倦

  《理性元雅》:……与前谱同至。……"之境耳"下接:但诸本颇有错简,余参合而稍为归正之,庶使听者忘倦。

  《琴苑心传全编》:按斯据保章刘如连某信红牛曲乃毛仲翁取列子黄帝篇御风,拟神游六合而作,其意同。盖非轻世远举,出尘遐想者,不足以语此。

  《颖阳琴谱》:同杨抡太古遗音题解。

  《醒心琴谱》:南宋毛敏仲所作。其平生精粹在此曲中读及西。是曲又名《列子》、《御风行》。春秋郑国隐士列御寇岩衣就按湖巴,与关尹子为友,尝偃仰屈伸排军里沉谈京反由否愿,煦嘘呼吸,游心于清净玄虚之府,茫无所得。后闻壶丘子道高德重,复往求至理,而一旦豁然贯通,窥其壶奥,而神解焉,故能御未致弱封愿程举鱼风以行,若驰天马然,皮四动密关功记说测青扶摇于九万之上,遨游于六合之中,俯视乾坤,线冷费飞跨宇宙,列迹于清虚无极每商器帮之表,而与天地相为始终焉。《列子御风》即写意于此,有御风万里,神游六合之趣。

  《磨励感章历提高》:与《醒心琴谱》同。

  《列子御风》后记

  《琴苑心传全编》:列子称厂识名御寇,春秋郑国人。与关尹子友。尝偃仰屈伸,煦嘘呼吸,游心净虚,无所得。后师事壶开子,讲求至理四十年,豁然神解,御风以行。御风,神游等曲,近乎虚诞,然以拟议乎旷放之意,可谓狂矣。以视世之牾情势欲,劳神役形,而不知所止者,当为针对。若墨子诐遁,普庵邪惑,琴之也,固所斥已。昭君贻羞汉室,凤求凰有玷名教,胡笳亏辱节气,如彼之类,又奚取焉。

  《大还阁琴谱》:余早年好道,晚岁无成,而无时不作赤松游想。先辈有云,"奏洞天而俨霓旌绛节之观,调奚山而生寂历幽人之思。"予抚列子聊以寓凌虚御风之意,非敢自谓泠然善也。

  《诚一堂琴谱》:泠然之趣,心领神会。

  《小兰琴谱》:举止俱在衫履之外。

  《列子御风》小标题

  《神奇秘谱》:一、凭虚驭风;二、俯视寰壤;三、渺焉六合;四、不知风乘我;五、不知我乘风;六、志在冲溟;七、神游太清;八、长啸空碧;九、振衣罡飚;十、兴尽而返。

  《浙音释字琴谱》:但存第八、九、十段,与前谱同。

  《风宣玄品》:与前谱同,但第六题作志在冲汉。

  《西麓堂琴统》:一、振衣凌风;二、旷瞩寰壤;三、渺焉坱圠;四、不知风乘我;五、不知我乘风;六、神游太清;七、俯吸沆瀣;八、长啸空碧;九、随风迅征;十、遗世独立。

  《重修真传琴谱》:一、二、三、四、五、六、七、与神奇秘谱同;八、振衣罡飚;九、兴尽而还。

  《理性元雅》:三、眼空六合;六、迈志冲冥;余与神奇秘谱同。

  《古音正宗》:与神奇秘谱同。

  《太音传习》:一、凭虚驭风;二、俯视寰壤;三、渺焉六合;四、不知风乘我;五、不知我乘风;六、志在冲漠;七、神游太清;八、振衣罡飙;九、兴尽而返。

  《真传正宗》:一、凭虚御风;二、俯视寰壤;三、眼空六合;四、不知风乘我;五 不知我乘风;六、迈志冲溟;七、神游太清;八、长啸空碧;九、振衣罡颷;十 兴尽而返。

  《醒心琴谱》:第一段凭虚驭风。第二段俯视寰壤。第三段渺焉六合。第四段不知风乘我。第五段不知我乘风。第六段志在冲漠。第七段游神太清。第八段长啸空碧。第九段振衣罡飚。第十段兴尽而返。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列子御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