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娜·埃贝尔(Anne Hébert),1916年8月1日生于加拿大魁北克近郊的圣卡特琳娜-德波尔讷夫一法国移民家庭,是加拿大法语女商业广告作家、诗人和小说家。
- 中文名称 安娜·埃贝尔
- 外文名称 Anne Hébert
- 国籍 加拿大
- 逝世日期 2000年1月22日
- 职业 作家兼文学批评家
人物介绍
安娜·埃贝尔的父亲莫里斯·埃贝尔是位作家兼文学批评家。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诗人兼文学批张武容团排评家的表兄埃克托尔·圣丹尼·斯加诺影响下来自,自幼开始练习写作,并熟读过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兰波和艾吕雅等人的作品。
人物生平
埃贝尔30年代末开始创作生涯。
埃贝尔参湖松屋景来代武映尼孙在文学上的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与长篇小说。她的诗歌充满忧伤和土层丝力克际统烦恼,如"不得不在360百科这美丽的世界上生活",而"一切幻梦又变成了泡影"又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压抑感。作品语言风格严峻营、平实,被批评家赞誉为"如同用刀尖刻在骨头上的线条"。
埃贝尔小说的构思和语言有文础何集取内散味酸支很多的独到之处,作品的构思特点巴卷与和是多层次叙事,着重表现巴黑现项量加水西方世界人与人之界认显况样很下呀几才地间的感情难以沟通而产生的痛苦、理想与追求不得实现而产生的抑郁,并特别强调了西方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中的孤独感。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并反映了西方知识分子共同的感受。在语言上,她不断地使用动词不定式,既没有主语,也没有时间和地点,剩下须事使上几措的只有抽象的动作。她如此使用法语被认为是大胆的、富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
1976年,她的全部作品曾获得"摩纳哥文学大奖",其长篇小说《巴桑的绿疯子》亦获得1982年的法国"费米纳文学奖"。
势称六跟香伟基村晚 2000年1月22日在蒙特利尔去世,享年83岁。
个人作品
来自 1939年,埃贝尔在《法语加拿大》杂志上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雨下》和跑千向硫《舞蹈》,194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平衡的幻梦》,随后又发表诗集《中午的方舟》。1950年发表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激流》。195360百科3年又出版了另一部诗集《国王的陵墓》。195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木屋》。她长期在加拿大电台和加拿大电影局工作,担任过客户服务部主任。此间除了为数百个组织、商业机构和个人撰写客户和市场营销资料外,还创作过不少广播剧、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最重要的是1967年发表的诗剧《野蛮时代》上通无孔茶乡革河。
她于1960年在法国发表过一部《诗集》,包括《国王的陵墓》和《话语的奥秘》等诗篇,曾引起了法国文坛的极度重视。她的长篇小说还有1970年的《卡穆拉斯卡庄园》、1975年的《安息日的孩子们》、1980年的《爱洛依丝》和1982年的《巴桑的疯子》等。
《卡穆拉斯卡庄园》(原名《卡穆拉斯卡》,在印第安语中意为"菖蒲丛生的河边小镇")是埃贝尔根据发生在18世尼气顺纪40年代加拿大的一件惨杀案写成。它讲述了温顺善良的妇孔算八女伊丽莎白渴望自婷新知教须这范冲经由与爱情,不甘忍受荒淫专制的财主丈夫安托瓦纳的粗暴迫害而进行反抗,并与情人纳尔逊医生一起谋调叫诉送误赵西案岩足快害了她的丈夫,后来被投入监狱,出狱后与公证人罗兰律师结婚生子,并在内疚、自责和百般顺从的孤寂中度过余生。此书发表后一直震撼着读者贵造素渐其示迫好的心弦,激发着人们对女能可伟位级好范赶到差性境遇的思考。曾获得1971年的法国书商奖和比写段销火本形利时皇家学院的文学大奖,并被改编成电影。
此外,1970年她还写有论著《关于笔译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