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技术伦理学》,由将(东北大学出版社)在(2005年7月1日)出版的书籍。
- 书名 高技术伦理学
-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7月1日
- 开本 16 开
基本信息
丛书名: 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平装: 16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7811021692
条形码: 978781来自1021691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4 x 16.6 x 0.8 cm ; 281 g
ASIN: B001M0MC6M
内容简介
《高技术伦理学》以伦理学研究问题的视角及方法探究了高技术伦理的本质,阐发了高技术对人权的冲击和影响,论证了360百科公平、公正是高技术伦理涉及铁脚的核心;并以对高技术伦理困境的消解为目标,阐释了高技术伦理规约的内在结构及效用机制,既提出了对高技术主体进行责任重建的必要性,又从责任的技术控制角度案现建胜成终析雨揭示了高技术生态化是解决高技术罪座重或伦理困境的出路的基本思想。这些内容主要反映在《高技术伦理学》的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中。
在具入居又或改下体阐述中,笔者将伦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作为基础。运用道德现象学方法,全面研究了高技术伦理的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同时,采用了整体视角研究高技术伦理,并非仅限于研究某个具体实践领域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的建构,而是将高技术伦理纳入到伦理学的学科体系进行研究,这种侧重理论层面的研究价选大,从个别到一般分析高技术伦理关系,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可以说,《高技术伦离跳理学》以综合研究视角建构了高技术伦理学体系。笔者相信,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神市片贵防技术伦理研究会在实获送践的推动下,在理论上不断殖界结要技练既分喜洲丰富和深化,这也将完成哲学的任务,使高技术伦理学成为背围大造点亮者坚表全哲学和技术哲学大树上鲁任七回回权营合板盛开的花朵。
目录
前言
第略拿硫且谈影一章 导言--高按术伦理注纪察活亚轮白酸伟头凸显
一、高技术伦理研究的重大意义
(一)高技术的特点提出高技术伦理研究的必要性
(二)高技术伦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角按输尽 二、文献综述
(一)高技术及相关范畴界定
(二)高技术伦理黑年阶回识倍己形讲底蕴
(三)高技术伦理研贵曲唱成承命加究的视角和维度
三、高技术伦理学与伦理学、两负一般技术伦理学的比较
(一)高技术伦理学与伦理学的异同
(二)高技术伦理学与一般技术伦理学的关系
第二章 后人道主义:高技术伦理的逻辑起点
一、从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到高对教医立互技矛械因技术伦理的逻辑起点
(一)美德论是高技术伦理研究的个体视角
(二)公益论是高技术伦理研究的整体视角
(三)道义论是高技术伦理研究的整合效应
二、技术伦理的研究传统对高技术伦理研究的启示
(一)海德格尔:人本主义技术伦理思想
(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的伦理启蒙思想
三、"后人道主义"蕴涵
(一)哲学的人道主义需要反思
(二)哲学的反人道主义并非非人道主义
(三)"后人道主义"是消解高技术伦理困境的"中道"立场
(四)"后人道主义"思想中的后现代精华
第三章 高技术伦理的本质及特征
一、伦理学的实践品格
(一)伦理是一种精神气质
(二)从"应然"到"实然":高技术与伦理的内在统一
二、人与自然:高技术伦理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溯源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定位
(三)动物并非道德共同体的一员
三、人权:高技术伦理的本质
(一)高技术挑战人的选择权和自决权
(二)高技术挑战人的机会均等权和发展权
(三)网络信息技术挑战人的生存权
(四)技术与人权从无涉到有涉
四、开放性与过程性:高技术伦理的特征
(一)高技术伦理的开放性
(二)高技术伦理的过程性
第四章 高技术伦理规约
一、"原则-规范-范畴"--高技术伦理规约的内在结构
(一)高技术伦理难题及根源
(二)以现代伦理学视角建构高技术伦理原则
(三)以责任为主要内容建构高技术伦理规范
(四)以幸福为核心建构高技术伦理范畴
二、高技术伦理规约的效用机制
(一)高技术主体的信仰是高技术伦理规约的内在动力
(二)法制是高技术伦理规约效用发挥的外在保障
三、高技术伦理规约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评价
(一)高技术伦理规约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评价标准
(二)高技术伦理规约的评估体系
第五章 高技术主体伦理责任重建
一、高技术伦理价值评价
(一) 高技术伦理评价首先是对技术主体行为的评价
(二) 主体责任的缺失是高技术伦理困境的源头
二、高技术主体伦理责任
(一) 责任的承担
(二) 基因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
(三) 网络信息技术主体的社会责任
(四) 高技术主体责任蕴涵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之中
三、责任是美德的具体体现
(一) 高技术主体行为的社会伦理制约
(二) 追寻美德
第六章 高技术伦理实证分析
一、现代生物技术伦理
(一) 现代生物技术的积极社会作用
(二) 现代生物技术伦理的特点
二、网络信息技术伦理
(一) 网络技术伦理的特点
(二) 信息技术伦理分析
三、生态环境技术伦理
(一) 生态环境技术的概念及本质
(二) 绿色技术的积极社会效应
(三) 生态环境技术应用的伦理考量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出版了。这是东北大学文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幸事,值得祝贺。
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自1994年开始招生以来,已有一批博士毕业。他们已经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文章,也有把论文补充修改成为专著出版的,但出书毕竟零散,机会也不多。文科博士论文的创新思想应当在刊物上发表,更为优秀者则应当作为专著出版。已经有不少大学出版了自己的博士文库。我们决定出版自己的博士文库,乃是步其后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