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汲冢书

西晋武帝时,在汲郡(今河南卫辉)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并出土的一批竹简古书,其中包括《竹书纪年》。

竹简出土时间有争议。有四种说法:咸宁五年(279年,《晋来自书·武帝纪》 )、太360百科康元年(280评神年,《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太康二年(《晋书·束皙传》)及太康八年(《尚书·咸有一德正义》)等。

  • 中文名称 汲冢书
  • 别名 《竹书》、《汲冢古文》等
  • 出土地点 汲郡
  • 挖掘人 名叫不准的汲郡人
  • 归类 竹简古书

简介

  晋专督东结咸宁五年 (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或二年家厚省必即距绿河积下乐,汲郡人偷盗魏襄王的陵墓,得到竹书数十车,全是蝌蚪文书写,称"汲冢古文"。经过整理,有来自《竹书纪年》12篇,因为原本写在竹简上而得名,叙述夏、商、西周、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史事,与传统记载不同,刑高可校正《史记》所载战国史事之失。

  原简早已不传,古本《竹书洲厂鸡钟左指坚我化必究纪年》至宋代(公元960360百科年~公元1279年)佚失。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学者有辑校本,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

概况

  这批竹简是当时一个名叫不准(音 Fǒu Biāo )的汲郡人在当地盗掘一座古魏国墓冢李思九石情犯管切担(魏襄王墓)时发现的。据说这批竹简的数量相当巨大,搬运时总共装了几十车。其简文皆用"蝌蚪文"(即战国古文字)写成,难认难读。经过晋代学者荀勖亮动常太育日老、束皙等人多年的释读与整理,最终写定先秦古书约十余种,共七十五篇。这语州的黑些古书被人统称为《汲冢书》,或名《竹书》、《汲冢古文》等。但《汲冢书》原简早已不传。

相关书籍

  以下是晋人从中整理、写定出来的那十余种先秦古书的名称及简要介绍:

  1.编年史《纪年》十三篇(《隋书·经籍志》作十二卷)。以其原本写于竹简,故又被后人称作《竹书纪年》。本书以三代帝王纪年,先记夏、商、西周之事;再用晋国纪年去记错想属录春秋之事;最后以魏国纪年记录战国之事,至"今王"二十年而止。为《汲冢书》中最为重要、学术价值最高的一种古籍。晋代整理本《纪年》约传至宋元之际散佚。今有多种辑本流传,为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以下引号内的文字皆出于《晋书·束皙传》。)

  2.《易经》二篇。内容"与《周易》上下经同"。

  3.《易繇阴阳卦》二篇。内容"与《周易》略同,(但其)《繇辞》则异"。

  4.《卦下易经》一篇。内容"似《说卦》而异"。

  5.《公孙段》二篇。内容记"公孙段与邵陟论《易》"之语

  6.《国语》三篇。内容"言楚、晋事"。

  7.《名》三篇。内容"似《礼记片技农球即历审》,又似《尔雅》、《论语》"。

  8.《师春》一篇。内容"书《左传》来自诸卜筮"。

  9.《琐语》致面项坏什几村输普十一篇。为先秦一部"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

  10.《梁丘藏》一篇360百科。本书"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

  11.《缴书》二篇。为一本"论弋射得浓料法"的专著。

  12.《生封》一篇。专记"帝王所封"事。

  13.《大历》二篇。记"邹子谈天"之言。

  14.《穆天子传》五篇。内容记"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的传闻。为先秦一部古小说。

  15.《图诗》一篇。为一篇"画赞"类古论文。

  另外还有《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十九篇"杂井外周志节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汲冢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