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德国MG-34通用机枪

MG34 是纳粹德国在承今1934年起采用的弹链供弹式机枪、在1935年开始装备部队,MG34的口径为7.92x57毫米(又名8毫米毛瑟弹),与德军的Kar98k相同,MG34在德军中定位来自为轻重两用机枪,略立清绝器在轻机枪模式时会展开内置草若农在款的两脚架及使用挂在机匣上的50发弹鼓(内藏弹链),而在重机枪模式时会加装三脚架及直接使用弹链供弹。纪怀考控封失面功MG34亦是世界360百科上第一种通用机枪。

  • 中文名称 德国MG-34通用机枪
  • 外文名称 Maschinengewehr34
  • 口径 7.92mm
  • 地位 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

产品概述

  MG34式7.92mm通用机枪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两用机枪,是德国毛瑟公司设计的。它综合了以前许多机枪的特点,同时自身也有不少特点。它是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现代通用机枪。作轻机枪使用时两脚架固定在机枪枪管套筒前箍上;作重机枪使用时,机枪安装在轻型(铝制)1943年式高射三脚架或1936年式高射双联托架式枪座以及折叠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与1934年式专用高射支柱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生产了许多MG34S式和MG34/41式等改良型机枪。改良型机枪比原型机枪尺寸短,枪管也短;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和枪管助退作用。MG34式机枪曾大量作为德军地面使用的制式机枪,现已撤装。

发背景

  德国虽不是机枪的发源来自地,但却是轻重两用机枪的首创国,名垂史册星乐些整机皮士雨黄的MG34型两用机枪就是出自德国人之手。二战以后,联表起前声伯头静晶法花邦德国研制和生产了数径传市巴联卫合粒研种机枪,有5.56毫米口径的,也有7.62毫米口径的。除7.62毫米MG3通用机枪外,基本上是黑克勒·科赫(H高并友觉指析预坚强K)公司一统天下。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360百科,根据凡尔赛条约得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可以制造重机枪。德国在一战后,国家实力迅速恢复。随着国引湖紧干力的恢复,曾经有着欧友名造委盐非露始洲最强陆军称号德国军方自然不甘心受条约的限制,永远成为一支半保安性质的部队(只有10万人,况孩罪不可以装备先进武器)。其实上,几乎从刚刚结束战争开始,德国的各项科研活动转入地下,研制的步耐异略已树伐虽然有时候放缓但是始终没有停顿。

  不过德国毕竟是一战的战败国,如果明着去违背凡尔赛条约规定,一定会立刻遭到西方太型盟国的严厉处罚。所以,这根红线是不敢碰的,既要隐讳,又要发展,这好像就难了。呵呵,所谓愿者不难,德国人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他们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

  这挺通用机枪,如果它使用二脚架,配备75发弹鼓就可以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它如果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就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如果装上了装甲车或者下刘分代章志统坦克,它又是车载机枪,成为盟国步兵的恶梦。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同于马克希姆重机枪的采用水冷降温的方式,而是和轻机枪一样采用气冷式,通过迅速更换枪管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

  代表作是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研制的MG34机枪,该枪1934年设计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厂生产,采用和毛瑟步枪相同的弹药(7.92x57毫米子弹)。它有很多划时代的亮点之作,如:既可用弹链供弹,又盐能乡井宪川可换装75发弹鼓供弹,使用弹链供弹左右双向都可进行,能双枪联装使用(可以对付飞机);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装卸,操作简单,可迅速变换射击方式(机枪能够迅速转移阵地在实战中特别重要);该枪理论射速为800到900发/分;有两根备份枪管,一旦枪管过热可迅速更换。作轻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800米;作重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1000米。 MG34大量装备德军各级部队,也是德军的各种装甲车辆的制式武器。在实战中,MG34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击性能,都得到德国军方的相当肯定,它是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柱。但是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它的结构较复杂,复杂的结构直接导致制.造工艺的复杂--耗费更多的工时和材料。

  在实战中,需要的是可以大量制造和装备部队的机枪,而根据MG34的生产能力,即使所有工厂全部开足全部马力,也没法满足前线低世刻且黄仍绍永的需要。

结构特点

  MG34是1930年代德军步兵的主要机枪,亦是其坦克及车辆等的主要防空武器。MG34开发原意是为了替代MG13等的老式机枪,但因为德军的战线太多,直至整个来自二战完结都没有完全取代,更衍生出更为着名的MG42,而其他老式机枪在二战中仍然同时服役。MG34由毛瑟公司的海因里希·沃尔默(Heinri360百科chVollmer)所设计,以莱茵金属推出的MG30机枪(Solot换动源毛引半做hurn1930)改良而成小向首,将原有的弹匣供弹改为弹链供弹、加入枪管套及提高射速到每分钟800至900发。MG34在推出后立即成为德军部队的主要武器号烈责置,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军士兵对抗佛朗哥部队时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MG34亦开始成为通用机枪的初型。MG34的生产需时很长,成本亦很高,每把须用49公斤(108磅)的钢铁以钻削方式才能制造出重12.1公斤的MG34,而由于射速高,枪管较易过热,也较易出现故障。 MG34可用弹链直接供弹,亦可用拉引六50发弹链装入的单室弹鼓或75发MG15鞍状双室弹鼓挂于机匣左面作供弹,但改装成75发双室弹鼓后无法直接改回弹链供弹。MG34的枪管可以快速更换,只须将机匣类害程按号粮置根聚衣与枪管套间的固定锁打财士纸吃措阳须川开,再将整个机匣旋转即可取出枪管套内的枪管。MG34的扳机设计独特,扳机护环内有一个双半圆型扳机,上半圆型为半自动模式(印有"E"字),而下半圆型设有按压式保险的扳机则为全自动模式(印有"D"字)。

  轻机枪模式时的MG34连两脚架重12.1公斤,而中型及重机枪模除至销读作式时可选重6.75公斤的三脚架或较大型、重23.6公斤名为MG34烧引优话略呀话Laffette的三脚架孙的,除了一个可调式照门外,机匣左面有另一个翻开式的长程照门,亦可加望远式瞄准镜作长程射击用途,维情一以死却企镇统甚至加装潜望镜以令射手保持在战壕中射击而无须暴露在火线范围内。

  1.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有膛口助退器和消焰器;闭锁机构为枪机头回转式,开锁时通过枪机头上两侧滚轮与枪管节套开锁加封脱速凸轮凹槽相互作用加速枪机体后坐;供弹机构有弹链和鞍形弹鼓供器啊属推响杀弹两种方式。供弹方式的改变采用更换两种形式的机匣盖完成。弹链为开式金属弹链,作轻机枪使用时弹链容弹量为50发;作重机枪使用时用50发弹链彼此联接,容弹量250发。输弹机构为拨弹滑板式,用枪机带动,可从机匣左右两面输送弹链,靠调换受弹器零件和供弹杆改变输弹方向。鞍形弹鼓的容弹量为75发。击发机构为利用击发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具有单发和连发功能,扣压开呢胡离滑质克快业扳机上凹槽时为单发管杂析毛裂量灯镇政射击,扣压扳机下凹槽长苗拿段何讲歌宣夜后很或用二个手指扣压扳机时为连发射击。退壳挺为圆柱形,安装在机头内,枪机后退时,退壳挺后端撞击机匣内的退壳挺衬轴而向前移动将弹壳抛出。 2.瞄准装置

  该枪的准星为折叠式,表尺为带高射瞄准具的折叠、立式后照准器。重机枪上有光学瞄准镜。批封担热联策作高射机枪用时,有简单的高射瞄准环。

  3.弹药

  该枪发射德国或波兰毛瑟98式7.92mm枪弹。

衍生型号

  MG34/41

  MG34/41是基于二战早期的意见作出修改,射速提高至每分钟1200发,重14公斤,只制造了很小数量,与MG39/41一同参与了试验评选,最终MG39/41胜出,成为了MG42。 MG34-T

  MG34-T是坦克及军用车辆的同轴及车顶机枪型号,主要分别是枪管套上没有散热孔,亦比原型的MG34较重。

  MG81

  MG81是MG34的空用机枪衍生型,MG81常见于双联装机枪上,可以左右则供弹,而MG81Z(德语Zwilling,相对于英语Twin,即中文双重的意思)是采用单一扳机同时控制双联装机枪的版本。MG81的生产数量不足以应付德国部队的需求,因此MG15及MG17等的机枪仍然二战中德军常用的固定式空用机枪及地面武器之一。

性能数据

  性能数据

  口径----7.92mm

  初速----762m/s

  有效射程----

  配两脚架----800m

  配三脚架----1800m

  理论射速----800~900发/min

  战斗射速----100~12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机头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或弹鼓

  轻机枪---50发突击鼓(鼓形弹链盒),75发MG15鞍状弹鼓

  重机枪:250发五节弹链

  全枪长----1219mm

  枪管长----627mm

  全枪质量(不含两脚架,弹鼓)----12.1kg

  50发实弹突击鼓质量:约1.2千克

  75发实弹鞍状弹鼓质量----4.2kg

  准星----片状

  照门----U形缺口

  配用弹种----毛瑟98式7.92×57,mm枪弹

  全弹质量----21.11g

  弹头质量----12.67g

MG34与MG42的区别

  MG42的是椭圆的,MG34的是圆的。还有枪口后的制退器的形状。还要支架的中心。还有以下不同:

  1、机匣

  有意思的是,在MG42出现后MG34还没有停产,而且德军的车载机枪还大量使用MG34。因为MG34和MG42的机匣机构不同。MG34通过更换不同的机匣组件即可使用50发弹鼓(实际上是个弹链盒),同时由于MG属于气冷机枪,所以射击150发后需要更换枪管。MG34更换枪管的方式为向上扳开卡榫,然后将枪身向右上方旋转九十度,倒出红热的枪管,全过程非常简单,所需空间也完全在机枪设计所需时间内。而MG42因简化了生产工艺和机匣结构,因此不能使用弹鼓,更换枪管的方式为从枪身右侧抽出,所需空间较大。这样MG34就比MG42更适合在碉堡、野战工事、装甲车辆等狭小空间内使用。特别是当使用弹鼓时,MG34的瞄准基线可以进一步降低,而且不需要副射手送弹,不会发生弹链缠绕等影响射击的情况。

  2、套筒

  有意思的是,在MG42出现后MG34还没有停产,而且德军的车载机枪还大量使用MG34,其原因还有:MG34的套筒是圆形的,更方便在车辆壳体开孔,而MG42的套筒是方形的,不利于开孔和保证强度。

  3、工艺

  MG34不但使用大量的贵重金属,而且其散热器、机匣、和很多零件都是用整块金属切削出来的。不但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艺复杂、加工时间长。而MG42在MG34的基础上,将大量零件改为冲压件,成百倍地提高了产能、降低了成本,使得MG42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比MG34更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德国MG-34通用机枪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