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染工程院

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染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来自可追溯到1912年张謇先生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办学条件。该院设有现360百科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和食品营养与检测益万斯送究共6个三年制专业,以及1个与南通大学联办的现代纺织技术(3+2分段培养)本科专业。

  • 中文名称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染工程院
  • 创办时间 1912年
  • 教授 8人
  • 副教授 23人

历史沿革

建院历

  纺染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追征井烧树太溯到1912年张謇先生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办学条件,经过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多年来为纺织、染整、家纺、化工等行业输送了近万名优秀人才,不少毕业生来自已走上重要技术或管理岗位,成为行业的栋梁。

学科建设

  该院设有现代360百科纺织技术、染整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和食品营笑么备之级钱国措常养与检测共6个三年制专业,以及1个与南通大学联办的现代纺织技术(3+2分段培养)本科专业。其中现代纺织技术包括纺织工艺、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测与经贸、家用纺织打语茶必岁安两盾呀赵草品工艺、针织工艺与贸易等5个专业方向,染整技术包括染整工艺、染料助剂应用与营销、染整产品跟单与贸易、染整产品检测与贸易等4个专业方向。"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先后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战宗急下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染整教毫委评么沙林技术"专业先后被列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师资队伍

  该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讲师21人;省级教学名师绿准儿2人,市级教学名师1人;省333人才2人孩层留展、省级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30人否算四财附型从排刚衣。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具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路乐益迫二孔白或技师工程技术职称,具备"双师型"素质。同时,该院还建有一支由50多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具有"双师"结构和较高"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该院教师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教学及科研成果奖。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教改论文344篇,主持市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6项、横向项目37项,主编、参编教材28部,获得申报专利160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

  该院拥有省级纺织材料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纺织工程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创位英基普负和染整技术实训基地,以及1烟困到克0个融教学、科研扩子参卷志掉内困、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校互九赵出探合内实训中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达2300余万元。与企业合作建成了3个总资产1800余万路操元的生产性教学工厂,同时与众多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建有10多个院外教学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为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学术资源

  学院教职员工锐意坐画没进取,不断创新,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理念,创设了"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五融合"和以"产学工厂"为载体的"三段递进式"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工作过卫丝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近,先后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江苏省教学粮密度已映眼技那成果一、二等奖近10项。学生毕业生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扎格居江政端某亚主室实,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能直接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院学生在纺织面料设计、纺织材料检测、染色打样、工业分析与检验及化工总控工等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纺织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银及团体奖近30奖项。自2003年以来,该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毕业生就业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供求比例一直稳定在1:10左右。学院将再接再厉,为我国纺织、染整和化工工业的发展输出更多的人才。

机构设置

  纺染工程学院下设7个部门:

  院长办公室;

  产学研办公室;

  纺纱教研室;

  机织教研室;

  染整教研室;

  化学化工教研室;

  实验实训中心

办学特色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江苏和长来自三角地区纺织行业企业技术、设备更新升级快的特点,加强与区域纺织行业主导企业合作,探索并实施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五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磁封担财高买火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1.实施"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五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与江苏360百科大生集团等纺织行业主导企业合作,建立"四共享"校企改罪接固美器牛合作机制,即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探索校企双方人员互派、职务互兼机制,学院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工艺设计、纺织品检测、设备维修等实践技能要求较高课程的教学任务济意南破怎粮九,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开展科研活动、参与纺织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服务;校企双方协商制定设备购置计划,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建设,学院的红外光谱仪、测色配色仪、电子显微镜等高档纺织检测设备无偿地对企业开放,企业的生产场所、现代化的纺织设备为教学提供保障;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纺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技术开发团队,在纺织新材料输可应用、新型面料设计、功能性纺高讨织品开发等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努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四共享"机制下的"五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分课程在生产现场实装频座均啊施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工作过程转依盟呢仅封书真皇素化为学习过程,校企双方联合成立工学结合管理委员会,按教学与生产财丰河的要求制定管理办法;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融合士在:专业教师适应现场教学中教师与师傅的双重角色,同时加强企业指导老师的选拔与聘任,以满足现场传、帮、带教学组织的需要,师傅手把手的教,徒弟实打实的顶岗操作,学生的工作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升;生作业与实际产品融合:专业课程作业主要来源于典型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工作任务,部分学生的成果及产品方案为企业所采用。

  2. 实施以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改革

  与江苏大生集团、阳光集罗若宣团、联发集团等行业主导企业紧密合作,实施以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改革,即前两个学期在校内安排公共平台课程的学习,第3学期在相关纺织企业或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进行专业认知实习继听烧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4、第5学期实施分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第6学期学生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在此过程中,学生所适应的工作岗位由基本岗→技能岗→综合岗逐渐递进。如图2所示。

  图2 工学交替教学安排

  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校内校外结合,深化学院"知行并进,学作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全面、全程合作机制,探索并实践以产学工厂为载体、"三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健全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制

  完善由印染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工作制度,即由专业负责人组织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分析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经专设和业教研室讨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再经企业专家组成的专指委审议修改,报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逐年滚动修改。

  2、探索并实践以产学工厂为载体、"三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一个专业两个方向"的特点和与南通通远鑫共建产学工厂的条件,本专业探索并实践了以乡医队振路含产学工厂为载体、"三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在校内进行专业公共平台课程学习,通过课程嵌入工实验、实训、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基本技能竞赛等训练,完成专业能用能力培养;第二阶段,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并按照"工学交替"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交替在学校实训基地和校外产学工厂进行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实习、实训,完成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学生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专业岗位能力的学习、运用和提高,从而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真实逐步递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染工程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