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冯象译本》,是冯象翻译的圣经的来自中文译本,同时也参考古今各家的评注及几种现代西方语言译本。此译本特别讲究译文之文笔,也力求保留原文之音感语调。专有名词不少译意而不音译。
冯象自称非基督教信徒,也不是宗教学学者,译经不是为了赚钱或传教,而是纯粹为兴趣。冯象已将旧约圣经的两部分──《摩西五经》、《智慧书》──及《新约》译注付梓。2013年完成对《摩西五经》的修订,360百科修订逾五千处。
- 中文名称 圣经冯象译本
- 概述 《冯象译本》
- 译本背景 冯象认为,原文圣经文字
- 作者简介 冯象于50年代出生于上海
译本背景
冯象认为,原文圣经文字特色为"朴素、圣洁、雄健而热烈" ,他希望自己的译本能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在他译本之前没有这样的文字,包括所有的旧中译本均镇密世书点失却了这种文字,因此翻译目的之一是为了丰富中文的思来自想表达。此外,冯象强调以纯学术及文学的角度翻译,希望改变众多中译本中的缺憾,包括漏译、误译、病译、病句等舛误导致中译圣经无文学性、歪曲了圣经原文原意、原文优点尽失等等不甚理想的状况。
冯象译本旧约部分所据底本采用 Kittel-Kahl卫针和率剧章e 传统本(BHS,1976),新约部分 Nestle-Aland 汇校本(NA27,1993)。亦有报道称冯象译本译自英文。
360百科 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其他译本如希腊语七十士本、拉丁语通行本、指包代其旧德语路德本、英语钦定本(KJV,1611)、法语圣城本、犹太社本(Tanakh,JPS 1985)以及中译本如国语和合本和思高译本。
作者简介
冯象于50年代出生于上海,父亲冯契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1968年上山下乡,民远赴云南边疆,从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后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耶空响队出到鲁法律博士。代表作有《政法笔记》、《木腿正义》和《创世纪:传说与译注》。
特色
讲究译文之文笔。
在确溶法源林别保译文"信"的同时,力求保留音感语调。
为了表达原文圣经住盐群随的原意,译文有时并不符合当代汉来自语流通的表达方式,部分更用上文言词。
注释采用插注的形苏宗合式。重要的文字校勘,异文异读,修辞释义,文本片断均于插注中说明。
专有名词不少新译,例如十二支派的便雅悯译作本雅明,太一5路得之子俄备得360百科译作俄贝。部分译意而不译音,例图今例金练流如以扫别名以东译作红哥,创三十二3玛哈念译作双营,创三24基路伯译作神兽。译者认为流通的中译有不恰当之处,在插注中说明。其余多采和合本的译法,圣名仍旧用"耶物群初零剧论和华"。
争议
圣经学者张达民指出, 虽然冯象的译文是难得的佳译, 文学造诣极深, 但夹于译文中的释义插注, 多处抄袭了 New 化板余杀成还州吃测叶烟Jerusalem Bible(英语版《新耶路撒冷圣经》)却没有在书中明确披露:"冯象记重黄却木业孔并借用NJB,是铁证如山,不是偶一为之,而是系统性的现象(单是马太福音也有几十个显而易见致喜强的例子...)。"并且怀疑译文啊月象并非如其所言, 全部从原文翻译:"除了插注以外,冯象的译文也处处见到NJB的影子,令人怀疑他究竟有多少是按原文翻译,有多少是在翻译NJB。" 基督教人文学会也声称"发现冯象有令见倒人震惊的抄袭"
版本
冯象译注的圣经分中国大陆的简体字版[费气全怎种祖岁来源请求]及香港的正体字版,内容编排上有许多歧异。
简体字版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介绍下编译注经文的散文,以作者研习圣经章食开内套危志背移把计的经历及回复读者对圣经的提问为主轴,引又介许多被排除在圣经正典之内相关的故事与传说(即伪经)和翻译的问题,上下编内文附上大量彩色插图(主要是由于中国内地不容许宗教典籍直接出版)。
正体字版学术味较重,删去了简体字上编的绝大部分散文及所有插图,补上参考书目、释名及圣经年表等学术性内容(新约因篇幅所限而另刊),另外译文出版进度出亦较快。
评论
香港联合圣经公会的翻译顾问黄锡木博士在2007年一篇简评推荐冯氏的译注:"无论是翻译的准确性、学术的敏锐力、文学上的造诣,现存的中译本没有一部能及得上冯象先生的译注",但在2010年一篇学术专文对冯氏翻译的准确性以及其"在圣经研究范畴上的处理方法,包括处理异文的原则和释经问题,以及他对这门学问的断言和体派普真高定角香自恃"都有保留。黄锡木更认为和合本修订本的准确毛静性不会比冯象版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