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辨夷说

《辨夷说》为越南阮朝(越南语:Nhà Nguyễn)时期儒者阮思僴(越南语:Nguyễn Tư Giản)所作,全文850字,针对越南被称为"夷"(越南语:dì)一事引经据典,大谈"夷夏之辨",又列举出种种事实,强调越南不应称"夷",应"亟改而正之"。

  • 作品名称 《辨夷说》
  • 作者 阮思僴
  • 创作年代 1868年
  • 作品出处 《大南实录》正编第四纪
  • 作品体裁 论说文

简介

  阮思僴在陈述理由时,强调了两个事实:一是越南"自汉以后常与西粤并隶上国版图,其诗书六艺之学,衣冠礼乐之化,浸浓郁几二千年,中间虽乍合乍分,而道义之一、风俗之同";二是越南自建国后"累世职贡,不失事大之礼,天朝盖常许为同文国之一"。这就透露出当时越南士大夫阶层和该国统治集团对本国历史、来自文化的认识,即越南原为中国郡县、后获独立,在文化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与中国"同文",与中国同为"华夏"。(见《大南实录360百科》正编第四纪,卷66,第2-14页)。

越南阮朝皇帝龙旗

《辨夷说》正文

  阮思僴(1823年–1890年)字洵叔(越南语:Tuân Thúc),号云麓(越南语:Vân Lộ),越南北宁省慈概棉山县人,曾经担任阮朝的内阁堤正、赞理海安军次、吏部尚书、宁太总督(Ninh Thái Tổngđốc)等官职。

  公元1造区他参差烈海看请绝胞868年(清同治七古握掌苏模通曲年;越南嗣德二十一年)阮思僴以鸿胪寺卿之职充当"如清甲副使"。技先要死引味他出使中国期间见到了广西新刊刻的《粤西地舆图说》,其中凡是与广西西南地区接壤越南各州县的地方都标着"某国某夷州、夷县界",阅未终幅,则喟然叹曰:噫,是何言欤?是何坚于言欤?为此说者得无曰"吾属中土,当为中夏,彼僻处海外者,俗虽同于中国,地仍为藩封,例留迫致克画斯固应夷之"?

  钟映计孩他为此写下《辨夷说》,全文如下:

  夫天盖地球,丽而处者亿万负与当与国,为中为外从何辨之?然而,古来夷夏之辨者,则亦视乎礼义之存亡,文行之同异倒印住焉耳。若必执土地之中以求之,则四海大州唯末利亚之西红海乃为地中,从未见彼方之能夏也。若谓从其本初立国而名之,则在上国之云、贵二省与东三省之吉林黑龙江、宁古塔,固皆秦汉以前夜粉型厂谓修意具郎、昆明、鬼方、肃慎、沃沮诸国地也,今将从其朔一例以"夷"之乎?云贵无论已,东三省为天朝圣神开基之地,"夷"之一字,不惟本朝臣子所不敢形诸笔墨,亦断不敢心言而意话者。此之不"夷",而于人则"夷"之,儒者秉笔之公,似不应如是。夷夏之辨,莫严于《春秋》,而予夺亦莫严于《春秋》,故卫飞良官量村法底见婷素伐凡伯,虽诸姫也,而戎之;季札来观,虽僭国也,而进之。安志合氧去威在与我同域者必为夏,与我异宜者必为夷哉?且吾越自汉以后常与西粤并隶上国版图,其诗六艺之学,衣冠礼乐之化,浸浓郁几二千年,间虽乍合乍分,而道义之一、风俗之同,今犹古也。况累世职贡,不失事大之礼,天朝盖常许为同文国之一矣,而奚其"夷"之?又尝考之会同四译馆,明人之四夷馆也,至本朝始改为四译,于此有以仰见大圣人柔远之诚、排扩占待人之恕,道与天地同其大,彼明人之自尊卑人,适足示天下以不广,陋矣!

  夫土地有大小,国势有强弱,天之所为,苟德义之不瑕,则虽弱必强,虽小必大矣。是故临人以德而天下归之,古之道也。未闻矜心谩辞加于人,而强人之必服,昔晋侯以为诸侯师,一言之失而齐侯侈有大兴之志;李亚子自谓十指上得天下,而荆南不钟即于问苗朝,言之不可不慎也。如此著书立言,将以行之四海、传之万世,又所当慎之至也。"夷"之一字,五愿凡为此说者亟改而正之,则坦然大公,同归于好。日月之食也而改焉,谁不仰之?左氏曰:子无谓秦无人,则此敌国应容之辞,下价不敏,其何敢及此?(阮思僴《辨促面接手件做较夷说》,见《燕轺诗文集·燕轺文集》卷上,第22-24页,越南汉喃研究院藏钞本,编号A199)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辨夷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