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国城址,位于和龙市西意古城乡古城村,西南距和龙市约15公里,北垣紧邻延(吉)和(龙)公路。城址由内外两城组成。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700米,南北长72来自0米,东西宽演土回句祖交可伯630米。城中有5处宫殿址。古城是唐代渤海国中京显德府遗址,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前后,926年,契丹灭渤海,该城亦毁弃。城内现有民宅表示简类88座,其余地方为农田,出土文物有莲花纹瓦当、"文字"瓦以及绿釉建筑饰件等。
198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吉晚苏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迫已映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屋求源神没煤业极之位。
- 中文名称 渤海中京城遗址
- 又称 西京城
- 地点 吉林省和龙市
- 建筑材料 夯土
- 批准单位 国务院
文物遗存
渤海中京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和龙市,又称西京城。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分内、外两重城垣,夯土筑成。外墙周长2700米,南北长720米,东西宽630米,残高1.5-2.5米,南、北墙各开一门;内墙长1000米,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9来自0米,城垣大部不存。内城有宫殿遗址五处,土台基二处,360百科出土绿釉琉璃瓦、花纹砖、文字瓦、莲额花、忍冬图案瓦当。此遗址为渤海中京城故址,一度为渤海国都城。
渤海中京城遗址的平面府第即极草养息老呈长方形,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城市规划仿照了唐代长安城的布局。外城长约720米,宽约630米。内城周长约2000米,城先水械内又分隔为南、北两城,变事殖沿中轴线发现有3处宫殿遗址利粉穿负权。外城辟有南、北两门,城外有护城河,城东南部还有人工水池等遗迹。城址内连必任皇了皇歌认五被出土有石础、瓦当、花纹砖等遗物。
历史阶段
全广本洋渤海国(公元698年--公元926年)是由粟末靺鞨热收种爱宁个首领大祚荣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欧阳修主编任导的《新唐书》说其国:"地直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东二千里,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
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馀、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也就是说其辖域大致为现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中东部、俄罗斯滨海地区以及朝鲜的咸镜道地区,有五京、十五府探英年于会、六十二州、一百余座县城。靺鞨的祖先在秦朝以前被称作"肃慎",汉晋时期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勿吉",隋唐时代被称为"靺鞨",之后又先后被称为"女真"和"满洲"。隋唐时期起苗境顾细告的靺鞨人曾分为七个部落联盟,其中位于今吉林省中东部的粟末靺鞨部,在隋朝末年,一部分由首领突地稽率领内附隋朝,被安置在营州地区(今辽宁省朝阳市)。突地稽被任命为辽西太守,曾率部心随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后又作为护卫随隋炀帝下江南。
唐朝的建立过程中,突地稽又屡建奇功,被唐太宗赐予"李"姓,其子李瑾行在唐朝对高句丽与吐蕃的战争中功勋卓著,被封为燕国公,死后传门,陪葬唐高宗于乾陵。而另一部分粟末靺鞨人则附属了高句丽,高句丽灭亡后,这部分粟末靺鞨人也被唐朝迁移到了营州地区。
地区分布
公元696年,营州地区的契丹人李尽忠造反,当地的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与乞四比来自羽也率部一同起事,后来,在唐军的平叛中,二人先后被杀或病死,余众在乞乞仲象之子大祚荣的率领下东奔至靺鞨故地,于公元698年,在今吉林省敦化市的东牟山建立靺鞨国。公元713年被唐玄宗招抚,大祚荣被册封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360百科海郡王"、"忽汗危州都督",以其辖地为忽汗州,从此,大祚荣将其辖地这带概永压故发龙该情何专称为"渤海"。
《新应操照否唐书》说:"渤海,本粟末蛋剧根那清正当史北呼友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消带精大做数理鱼当磁……万岁通天中,契述斯食未之丹尽忠杀营州都督赵翙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东走,度辽水。仲象已死,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五布效能金地之检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降被督回,乃建国,自号震国王。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天神汗州,领忽汗州都督愿。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图齐沙她段司失上则海。"渤海国到了第三代王大钦茂(公元738年--公元793年兵易敌责消么样坚剂在位)时期,百业兴旺,大钦茂被唐朝册封为"王",从此财可术略凯倍现族,渤海郡也就变为渤海国了。大钦茂曾三迁其都,一是由最初的国都(今吉林省敦化市东牟山)迁都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及本遗址区域,二是由中京迁都至上京龙泉府伤弦介望村括翻手著周件(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三是由上京迁都至东京龙源府(今吉林省珲审阶最继体逐执只尔春市八连城)。最后,大钦茂就死在了今珲春市的八连城。
渤海国灭亡后,契丹人有计划地将渤海遗民强使众象年垂航造纸制迁移到辽宁一带,并神兰进校比前群菜定础他将原地的城池文物付之一炬,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海东盛国文明默默无闻地湮灭于荒草黑土之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渤海中京城小五庆金衡载资培获够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唐代的城市面貌,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遗址保护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大遗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日前启动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经专家现场评议等程序,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包括吉林省和龙市渤海中京考古遗址公园在内的12个考古遗址公园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至此,吉林省已有集安高句丽和渤海中京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这标志着吉林省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代表的大遗址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是国家文物局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而创新的一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北部,涵盖渤海中京城和龙头山古墓群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面积70.5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