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狼歌》是在后汉明帝永平年间,古代纳西族部落白狼国国王白狼王唐一行,自今四川雅安地区不远万里,去到洛阳,在汉庭唱出颂歌三首。这三首歌有辞44句,并带有白坐狼语的汉字记音。
- 作品名称 白狼歌
- 作品别名 白狼王歌
- 创作年代 东汉明帝平年间(公元58~75)
- 作品出处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 最早出处 《东观汉记》
概述
来自 出处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一首使用藏缅族语言写作的诗,是现存反映藏语族语言特点的最早的历史文献。列传记载东汉明帝平年间(公元58~75),益州刺史梁国朱辅大力宣传汉政策,对附近的少数民族影响很大。当时,"白狼王、唐 □等慕化归义,360百科作诗三章",歌颂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这首诗由一个叫田恭的官员译其辞语,并由从事史李陵与田恭护送到都城洛阳。又称《白狼王歌识刘独非又饭严》。
该列传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益州刺史梁国朱辅大力宣传汉朝政策,对附近的少数民族影响很大。当时,"白狼王、唐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歌颂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这首诗由一个叫田恭的官员译其辞语,并由从事史李陵与田恭护送到都城洛阳。这首诗的汉译共44句,每句4个字,共176字;汉字译音也是44句,每句也是4个字,共176字。两项加起来共88句,352字。如第一、二句的汉义是"大汉是治,与天意合",白狼语的汉字译音是"堤官隗,魏冒愉糟"。对这伟存端还块银黄首诗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明清时期(1368~1892)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诗句的校勘和白狼部落居市取圆阳球价补乎地的考证,对其语言特点未加研究。20世纪起进入第二阶段,中外学者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特别是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白狼语同藏缅语族语言的关系,发表过一些有价值的论著。一般认为白狼语属藏缅语族,但究竟同哪种语言最近,则有藏语、嘉戎语、语、纳西语、西夏语等不同说法。关于《白狼歌》的产生问题,有人认为血模班罪斗尽划先有汉语诗,然后再用汉字译注白狼语,但也有相反的看法。这首诗对研究藏缅语族语言有较大的历史价值。
内容
《远夷乐德歌》
大汉是治,堤官隗构。与天合意。魏冒逾糟。吏译平端,罔驿刘脾。不从我来。旁莫支留。闻风向化,征衣随旅。所见奇击穿异。知唐桑艾。多赐缯布,邪毗纟甚纟甫。甘美酒食。推潭仆远。昌乐肉飞,拓拒苏便。屈申悉备。局后仍离。蛮夷贫薄,偻让龙洞。无所报嗣。莫支度由。愿主长寿,阳雒僧鳞。子孙昌炽。莫稚角存。
《远夷慕德歌》
蛮达地训更关还座谁轮夷所处,偻让皮尼。日入之部。且交陵悟。慕义向化,绳动随旅。归日出主。路旦拣雒。圣德深恩,圣德渡诺。与人富厚。魏菌度洗。冬多霜雪,综邪流藩。夏多和雨。莋邪寻螺。寒温时适,藐浔沪漓。部人多有。菌补邪推。涉危历险,辟危归险。不远万里。莫受万柳。去俗归德,术轴宜工电红业乎叠附德。心归慈母。仍路孳摸。
《附远夷怀德歌》
荒服之外,荒服之仪。土地硗埆。犁籍怜怜。食肉衣皮,阻苏邪犁。不见盐谷。莫砀粗沐。吏译传风,罔译传微。大汉安乐。是汉夜拒。携负归仁,踪优路仁。触冒险陕。雷折险龙。高山岐峻,伦狼藏幢。缘崖磻石。扶路侧禄。木薄发家,息落服淫。百宿到洛。理历髭雒。父子同赐,捕茝菌毗。怀抱匹帛。附离快食怀稿匹漏。传告种人,传室呼敕。长愿臣仆。陵阳臣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