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密须国

密须来自国(前?--前1057年)

黄帝的后裔姞姓密蛋争探怕朝最举米须氏,迁徙至甘肃灵台繁衍生息,后迁徙至河南新密。

360百科在唐虞夏三代时,在今甘肃灵台县有叫密须古地,至殷商时商武丁王时期,正式封赐密须国。

商末时,联合崇国,侵占邻邦阮部落。公元前1057年,密须国为周文王所灭。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封同姓诸侯,密须氏建立密国,经历了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四朝后,被周恭王派兵所灭。

后密须氏迁至河南新密境内,重建密国,古城邑在大隗镇。春秋时密国被郑国所灭,成诗处府素这为郑的附庸。

  • 中文名称 密须国
  • 外文名称 Mixu Country
  • 建立者 黄帝的后裔姞姓密须氏
  • 名字来由 以附近的密山而得名
  • 历史事件 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伐灭密须国

来自须氏

  密须国,黄帝的免然纸视后裔姞姓密须氏所建。

  从姓氏起源看,黄帝姬姓部落原来包括二十五个氏族,后来发展成为十四个部落,除两个部落保持姬姓,又出现了十一个新姓,姞姓是其中之一。

  据史料记载,姞姓一部分在山西境内,即后来的南燕,另一部分即密须氏,他们在迁徙泾水支流达溪河流域后,历经360百科少昊、颛顼、帝喾、唐巴菜洋候正持尧、虞舜、禹、夏、商,经一千六百多年,开山辟水,依原始的狩猎及农业经济,生养繁衍,由弱到强,至迟在商朝时,已成为泾水流域强盛一时的奴隶制方国。

  前1046年,被周文王灭国的姞姓后业八界办裔,开始以国名为姓,改称密姓。

国名典

  密须国以附近的密山而得名。密山又称吴山,主你注才油用括电直它是东西蜿蜒数百里的千山山脉东从压感盐案宣频满段临达溪河的一个小山头。密须国的都邑在密城(今灵台县百里镇),这里一面依山,三面环水,面积一百多银件议井亩,北面临河岸汉唐古城墙遗址尚存。

  台地之南有一块十数亩大的高台,相传是密须国当年的宫城遗址,至今,还有一颗唐代的棉祖呀究这减班古槐枝繁叶茂地生长在台地边缘。那时,密须国境内气候湿润,丘陵山区林木茂盛,河谷平地已经垦种农作物,谷子是当时主要农作物品种,人们已有了修窖储备粮食的观念。

历史兴衰

黄帝后裔

  密须氏,黄帝姬姓部落,后来发展成为十四个部落,姬姓又衍生十一个姓氏,姞姓是其一。

  姞姓一部分在山西境内,即后来的南燕;

  另一部分即密须氏,在迁徙泾水支流达溪河流域后,繁衍生息。前1046年,被周文王灭国的姞姓后裔,开始以国名为姓,改称密姓。

商朝属国

  商武丁王时红封进余饭边脚及零谓编期,密须氏被赐封为诸侯国。在商朝,约公元前1500年前后,密须国已是一个完全听命于商王的诸侯国,代表殷商号令周围虢、虞、芮、卢、共、阮等方国或部落;密须王被誉为天下之明君。

  殷商末年,泾水流域出现诸多氏族小国,有来自共国、阮国、彭国、密须国。360百科其中以密须国最强,修建找础够素守声末了密须城(故城在今灵台县百里溪)

  殷商末年,密须国为向外扩展,密须国与崇国联合,攻打周的属国阮、共(皆在今甘肃泾川附近)。

  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为了伐商,剪除自己的敌对势力,以"密人不恭,敢拒大邦"和以吊民伐罪名为由,整军誓师出征,一举攻灭密须国,并将密人迁于程邑(今陕西咸阳附近)。被灭国的姞姓后裔,开始以国名为姓,改称密姓。

西周分封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

  又历经周成王(约前1042年-约前1021概孩煤观供厂应业希小目年)、周康工(前1020年-前996年)、周昭王(约前995年-约前977年)、周穆王(前976年-约前乎种调硫术922年)后,为周共王(前922年-前900年)所灭。

  周共王时期,密国的国君叫康公。一天,周共王巡游来到密国,康公携自己三位美貌绝伦的妻子陪共王游玩。周共王认为密康公拥有三个女人以此来炫耀,却不知进贡,以小见大,其忠心程度令人担忧,遂灭密国。

  《国学·史部--密康公母》:

  密康公之母,姓隗氏。周共王游于泾上,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女三为粲。……夫粲美之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杆待晶音照伟配况尔小丑乎!"康公不献,王灭密。君子谓密母为变车亮证印宁曲构能识微。……

  颂曰:密康之母,先识盛衰,非刺康公,受粲不归,公行下众,物满则损,俾献不听,密果灭殒。

再迁河南

  西部姬姓密国重又迁都到今河南新市境内,,古城邑在大隗镇。春秋时,密国被郑国所灭,成为郑的附庸。

量被历史遗址

  百里古城位于距离县治西50华里的百里镇。这里不仅是五羊大夫百里奚的封邑,更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也出土于此。

  至今在百里还可以看到密国故城遗址和密康公墓,密康公遇难的泥沼也被当地的人命名为"烂牛湾"。

  当年密国的古城营父总同发紧层墙依然依稀可见,数千年前的古河床护佑左右十分壮观。

  唐代时,康王李元谅曾在河的北岸驻城防吐蕃侵扰,时赶某械用套伟称百里城或百城。

  秦始皇时,这里曾置阴密县,延扬早位运源于研续千年左右,因此百里古城又称为密城。

故城遗址

  位于甘肃省灵台县百里镇,有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是灵外晚胡服头台最早的部落方国密须国的所在地。

烂牛湾

  密康公遇难的泥沼,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东2里许,也被当地的人命名为"烂牛湾"。

密康公墓

  离遗址东2里许的烂泥湾有酒首皮终想兴吃乐名宁喜密康公墓。

文化遗存

  草脉殿齐家文化卫景右立选积遗址发现了11.7米×5.8米的长方形谷窖,窖底至今仍然遗存0.8米原有碳化谷粒。密须人的生活用具已比较丰富,在百里蒋家咀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精美的陶器、石器和骨器,大量半地穴住室中有猪、狗等动物骨骼。密须人掌握了很高超的制鼓技术,已经有了原始的文化艺术生活意识,周文王伐密后,密须国制造的鼓及其他乐器曾被运回周人的临时都邑丰京。

文献典籍

  卜辞中商人惯称密须国为"须"或连称"密须",周人称"密"或连称"密须"。

  《诗经·大雅·皇矣》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古层用下达万座着到虽久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以对天下"

  《诗经·笃公刘》中另考问略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史记·周本纪》中说:"明年,伐密须。"《左传》昭公十五年条下注释说:"密须,姞姓国也,在安定郡阴密县。"

  《元和郡县志》记载灵台县:"天宝元年改为灵台县,今县理西有阴密故城,即古密须国也。"

  《舆地广记》记灵台县沿革:"商时密须国之地。"

  《资治通鉴外纪》有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须","西伯伐邗,问太公:'吾用兵熟可?'曰:'密须氏疑于可,我先伐之。'管叔曰:'其君天下之明君,伐之不义。'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西伯曰:'善'。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须。密须之人自缚其君而归西伯。"

  《烈女传·仁智·密康公母》

  密康公之母,姓隗氏。周共王游于泾上,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康公不献,王灭密。君子谓密母为能识微。

  诗云:"无已大康,职思其忧。"此之谓也。

  颂曰:密康之母,先识盛衰,非刺康公,受粲不归,公行下众,物满则损,俾献不听,密果灭殒。

  《柳宗元集·卷四十四·非国语上》

  非曰:康公之母诚贤耶?则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惧之以数?且以德大而后堪,则纳三女之奔者,德果何如?若曰"勿受之",则可矣。教子而媚王以女,非正也。左氏以灭密征之,无足取者。

相关故事

  为了扫除东进灭纣的后顾之忧,姜尚率领周军,征服西部(今甘肃省)的犬戎,凯旋休整数月之后,为兴周大业,他又请命出征,他向文王请命说:"密须氏族疑我,可兵发泾水先灭密须!"恰在此时,从泾水密须传来惊人的消息:周国商人在密须被打死。周人大怒,纷纷请求文王出兵伐密须国。文王就决定说:"顺从民意,出兵密须!"文王召见南宫适,让他率军再次西征。

  南宫适道:"主公,臣原出征,但请任命国师为帅!,国师胸藏锦绣,腹有良谋。前次征伐西戎,淮夷,所用策略,皆为国师所出。在国师面前,我不过是一介武夫罢了!"

  文王道:"将军所言极是,朕此次即命国师卦帅,将军为先锋官。"

  文王拜姜子牙为西征元帅,南宫适为前将军兼先锋,姜伋为左将军,武吉为右将军。发兵两万,即日出征,于是一支强大的队伍,高举周国战旗,挥动戈矛,在伋战车卷起的滚滚尘烟中,向西进军。才到密须城,发现城内冲出两支军队,一支向西,一支向东,不战而去,向阮国,和共国搬取救兵。姜尚并不追杀,故意放走他们。若阮国和共国派出援军,就有理由攻打阮国和共国。

  姜尚设伏打援军--姜尚对姜伋道:"命你率军五千,连夜悄悄西去六十里,在茂林中埋伏,第二天早上,造饭让士兵吃饱,进入埋伏地,全军隐蔽。待到中午,阮国援兵东来,待其军军过一半。你即从林中杀出,断其首尾,消灭阮军。得胜回来记功领奖。

  姜尚对武吉道:"今命你率军五千,当夜悄悄北去八十里,在洪河岸边茂林深草处埋伏。第二天早上,让士兵饱食,隐藏。共国援军渡河南来,待其军渡过一半,立即出击,猛袭敌人两翼,多用弓箭,敌军败退时,不追赶,杀退共援军,即立首功。

  旭日东升,三军振奋。元帅姜子牙与将军南宫适,率周军抵达密须城东门。

  密须国主,在场楼上,望见须发皆白的姜尚,气不打一处来,大骂道:钓徒姜子牙!你兵不守国,为何犯我密须?"

  姜尚说:"你杀死西岐商人,该当何罪?"

  国主道:"我密须自有粮米,何用岐周远路送来?周国商人自来送死。"

  姜尚道:"国主之言差矣!民以食为天,密须百姓缺少粮食,民众食不果腹,你却花天酒地,该当何罪?是文王恩泽八方,派出商人远送粟米,你却派人打伤居民,杀死周国商人。你死有余辜,岂可奢言无罪?"说罢,姜尚用白旄一指东门,高声下令道:"攻城。"三军闻令,个个奋勇当先。恰在此时密须东城门大开,吊桥放下,有人高声喊道:"欢迎姜元帅入城!"原来是缺粮,饥饿的老百姓,杀死守门将领,打开城门,迎周军入城。

  密须国主,急忙退到宫中,紧闭宫门,豋墙防守。

  姜子牙对南宫将军说:"你率领前军将士,多备弓箭。长箭要束缚上柴草,泼上油。待到日落时,点火放箭,火烧密须宫。"

  日暮后,密须国主,坐立不安,忽见宫中起火,奔出大殿,只见烈火熊熊,越烧越旺,这时,一群武士窜上前来,将密须国主捆绑起来道:"你这暴君!平日虐待百姓,今日祸国殃民,应得如此下场!武士开了宫门归降周军。

  姜伋带领五千军士,埋伏在西面六十里,将近午时,阮国之兵蜂拥而至,人数将近三千,待他兵过半数,一声令下,号角齐鸣,周军杀出密林举起戈矛,冲断阮军行列,分为两段,剧烈战斗,互有伤亡,不到半个时辰,阮军后队怯战而逃,阮军前队全部被歼。

  此战的胜利,扩大了周方势力,提高了文王的声望和号召力,减少了东进的后顾之忧。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密须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