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天门市博物馆

天门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2017年12月西湖路新馆建成并试开放,2018年5月正式开馆,2018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天门市博物馆馆舍为四层仿唐式征者绝福二冲局陈旧建筑,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举办有四个基本陈来自列展,分别为《文明之光--天门石家河文化展》《竟陵记忆--天门通史展仍者九维皮》《三乡宝地--天门民俗和侨乡文化展》《状元之乡--天门状元和进士展》,同时还常年举办临时展览,以满足广大观众360百科的文化需求。

天门市博物馆馆藏有历代考古发掘品和传世珍品文物13226件(套),品类丰富志相静小类英决且价、数量众多,研究价值极高,其中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危室上统视器精美绝伦,陶俑千姿百态,历代的瓷器、金银器、书画等独具特色,现有馆藏文物能见证人类文明历史的时间跨度五千余年。

  • 中文名称 天门市博物馆
  • 外文名称 The Tianmen Museum
  • 地理位置 湖北省天门市竟陵西湖路1号
  • 占地面积 38 亩
  • 类别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建设背景

  天门古称"竟陵",是"茶圣"陆羽的故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的文明城市,是长江流域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来自地,存积着大的文物资源和人文遗产。1994年11月,位于天门市石家河镇境内的石家河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着别善表搞轴现据岩杀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国家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360百科考古重大发现"之一;2013年,位于皂市镇境内的白龙寺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女面细研增还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门博物馆的馆校沉藏内涵极为丰富。专换手家认为,无论从地下文物遗存机项限赶几门凯口旧看,还是从几十年发掘、征集、收藏的文物看,我市文化遗迹丰富,面积广泛,地域无空白,时代无缺环,现有馆藏文物能见证人类文明历史的时间跨度审星而五千余年。

  据历史文献资料考查:竟陵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东周时期,竟陵为楚国东方大城。秦府之脱短剂杂汉留宁统一六国后,竟陵置县属南郡(今江陵)管辖,以后二千多年间,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

  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布曲战夜当听或进致持续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文物古迹来看,早在五千多年的原始父演杆品里兴雨系氏族社会时期,便有人类在天门国歌顺异境内的石河、九真、李场等地居住。当时,人类已从游牧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人们以从事渔猎为主,兼作农耕,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剥削和压迫,过着原始公社式的生活。

  2006年4月,《武汉城市圈文物精品展》在武汉举行,市博物馆选送馆藏文物36件参展,展出中受到全国各地及海外台始愿参观者的好评。在《8+1武汉城市圈文物精品图录》中,史前--公元前221年的文物60余件,我市选送的文物占1/6,而且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都增示示派蒸有。专家更是称赞天门选送茶抓觉的文物精美绝仑。

历史沿革

  1982年成立天门市博物馆。

  1985年选址竟陵西湖,依托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建馆。天门燃口次类得严不难够市博物馆和陆羽纪念馆两馆合一,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馆内展出主要是以陆羽为主体的系列文滑科盾强严检依卫广物。

  2016年位于西湖北路的天门市博物馆(新址)落成,历史文物的陈列展出尚在筹划之中。

  2017年12月新馆建成并免费对外试开放。

  2018年5月,历时数年建设布展和半年试开馆的湖北省天门市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游客开放,展出当地出土的千余件历代文物。同时,被国家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气钱区的该市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神人头像、穿孔答久川准措陈石钺等为代表的300造草附正室列手余件真迹文物也首次亮相。

  2018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9年5月,天门市博物馆"文明之光--石家河文化陈列展"被湖北省博物馆协会评为第三届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精品展。

规模特搞扬支布展

  天门市博物馆馆舍为来自四层仿唐式建筑,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14151.64平方米,展厅面积8害类劳并第轮五煤000平方米。内部空间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展陈区、文物360百科库区、办公区等。

  天门市博物馆举办有四个基本陈列展,分别为《文明之光--天门石家河文化展》《括果关背同静蒸省竟陵记忆--天门通史展》《三乡宝地--天门民程笔俗和侨乡文化展》《状妈析从亲预了元之乡--天门状元和进士展》。同时还常年举降前影阿团德司铁余马草办临时展览,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属式化需求。

馆藏文物

  博物馆展览的展品主要是文物,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天门市博物馆珍藏的文物表践举呀流等品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价值肉给记查头设社话肥空独特。市博物馆馆长邓千花何影正频意否危调凯城武如数家珍地披露了馆藏资源。全市现有文物古迹188处,其中古遗址76处、古墓葬79处、古石刻20处、古建筑9处,革命历史纪念地4处;经国务院、省、市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9处,市级保护单位11处。

  据清代《天门县志》记载:"东晋末年(公元419年),在县西40华里的巾戍山上出土过7口铜钟。今人推测可能是7支编钟(周代盛行的敲击乐器),不仅实物下落不明,也没有保存图录。

  如今的天门博物馆,馆藏文物三千多件(套)古线装书1.2万余册。从1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磨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石矛、石簇、石臼和陶纺轮,生活用具陶壶、陶缸、陶碗、陶杯、陶鼎、陶鬲、陶豆等,工艺品红色泥塑人像和其书课知哥妒犯减搞鸡、鸭、鱼、羊、猴、熊、象等,为研究古人类的生产史、生活史、艺术史和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8年11月,省、地、市考古工作者在肖家屋脊台,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玉器58件,造型艺术,雕刻精细,极为罕见。1.2万册古线装书中,一百多套(二百多册)为珍贵的善本书,明代刻印出版的《诗归》、谭元春的《诗集》、清末的《陆子茶经》、清代的《说文解字》、《鸟凡纲鉴》等,是我省仅有的馆藏珍品案同,其价值不可估量。159件课丰古代名人字画中,有明末八大山人朱耷的画,清末吴昌硕的四季画屏,胡聘之的字屏等英论尔扬组,特别是清代状元蒋立镛字幅和探花蒋元溥的条屏字,督适相文责里处六下尤为珍贵,是我市的传世墨宝。

  部分馆藏精品

  • 最古老的生产工具--新石器时代石斧、石铲、石球;
  • 最早的泥塑工艺品--新石器时代陶象、陶鸟;
  • 最著名的青铜盛水器--西周匜、盘;
  • 最早的饮食皿具--东周铜簋;
  • 最早的日常用具--西汉铜镜;
  • 收课井假草盟这织量程客最古的饮具--东汉铜锅落显固静乐乎;
  • 最早的茶具--北宋瓷壶和托盘杯;
  • 发现最早的官印--明代分巡东昌道印;
  • 出土最早的丝织物--明代绸外衣;
  • 现存最早的名人画--明末八大山人花鸟画屏。

考古研究

  1983年至199段致得记稳川云显门丝王3年,省、地、市博物馆考古队,先后在石家河遗址进行多次试掘,特别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实习多次,发掘文物万余件,这些文物经过整理后,分别在省、地、市博物馆陈列展出,在社会上轰动一时。荆州博物馆有一个专门的石家河遗址出土文物陈列室,陈列出文物数千件。而实际上,荆州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从这里发掘的文物是陈列文物的几倍。

  1984年8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和陶塑象等系列文物,被湖北省博物馆选送到故宫博物院参加,《全国出土文物精品展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天门的文物走出天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给中国博物馆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附有稻壳的土块

  --记载长江流域水稻种植起源史 1954年11月,石河镇农民兴修石龙水库干渠,在土城村罗家北岭发现了"石家河遗址"。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与陶器,还有骨器与蚌器。特别重要的是,在遗址里出土了一些附有稻谷壳的烧红土块,经当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教授鉴定,认定为"粳稻品种",取名"石河粳稻",并在1959年《考古学报》第四期发表学术论文,认为"石河粳稻"为研究长江流域水稻种植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全国首次发现的土陶象

  --见证五千多年前石家河附近有大森林有象群在活动 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家河遗址"发现一座古老的土窑址,出土了陶象、陶熊等陶制动物百余件。其中陶象全国尚为首次。专家推论:在五千年以前的石家河一带有大森林的存在和象群的活动,否则,当时的人们不会凭空塑造出如此生动的陶象来,它为研究天门地貌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陶祖

  --父系氏族社会对男性崇拜的物证 "石家河遗址"出土"石祖"、"陶祖"(即男性生殖器模型)各一件,鉴证了当时社会对男性的崇拜,证明了这处遗址属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新时器时代,距今已有五千余年。

  最古老的窑址

  --研究我国陶瓷手工业发展史的珍贵史实 1955年夏天,中国科学院和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者在石家河遗址罗家北岭发掘了一座新石器时代窑址。窑址处有小石斧、石棒、石刀、石簇、红陶杯、蛋壳灰陶片和红陶鸟等数百件。这个古窑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天门市博物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