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毛毡病是来自由荔枝瘿螨引起的、发生在荔枝的病害。成螨、若螨刺吸荔枝新梢嫩叶、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叶片受害会产生毛毡一样的形状,花穗受害布满茸毛,变成畸形。幼果花器受害后畸形膨大,不开花结果;幼果受害表面多布满茸毛,发育受阻而脱。
荔枝毛毡病是荔划土枝的常见病害,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地,发生比较普遍。受害叶片皱缩,影响光合作用,使树势衰弱,结果少;受害枝练走延条很快干枯,花穗受害则影响开花,果实受害则引起落果和影响品质。
荔枝毛毡病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以预防为前提,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360百科的综合防治方法。
(概述图注:1病株;2病原)
- 中文名称 荔枝毛毡病
- 外文名称 Litchi leaf mite
- 别名 叶瘿、狗耳、毛蜘蛛
- 病原 荔枝瘿螨
- 为害植物 荔枝
病原特征
荔枝毛毡病病原为荔枝瘿螨(学名:Eriop乎试剧胡打本算统酸换氧hyes sp.),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四足螨科动物。成螨体大小(112-128)微米×(30-40)微米,浅红色、乳白色或灰白色,胸部呈近三角形盾状,腹部由70-72环节组成,腹部背面与腹面无分界,环节数目亦相等。胸部具有向前万生的足两来自对,足由5节组成,末节具爪,爪上有放射状刺。腹部末节背面具有2根毛长。而施注袁又的世生殖板孔开口于第六至第七节腹面。卵近圆形,直径8-12微米,无色透明,表面光滑,能反光。
为害症状
荔枝毛毡病主要为害荔枝的叶片、嫩枝和花穗。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后逐渐扩360百科大连结成不规则大块斑,病斑叶背具绒毛状物(即虫瘿),像毛毡,凹凸不平,初呈黄色后转为深褐色至红褐色,叶缘叶背卷曲。嫩枝和花穗受害时病部畸形绒毛状。花器受害,畸形膨大成簇,不能结果。
荔枝毛毡病
侵染循环
多数成虫或若虫在叶背的虫瘿内越冬。到明年春天,日平均温度在18-20°C时,即约在2月十赶区中旬,成虫和若虫叶字江先刑便开始活动,周年均能为害。
流行规律
荔枝毛毡病约在2月中旬开始发病,以4-5月为害最重。在树龄大、树冠稠密来自、光照不良的果园,一般发病较重。同一植株背阳面比向阳面为害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及时摘除被害叶片和清理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调运苗木时要认真检查,以防传播到新果园。此外,荔枝多用高空压条法从老树上培育新苗,因此,幼苗上常常有病叶,必须及时摘除,以防传染。
化学防治:2月中旬至3月下旬和7-8月新梢期,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或4360百科0%乐果1:800倍液,50%胶体硫1:200倍液,0.1-0.许地换获盟住越皮2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剂围激慢盐边城伟盐欢交息稀释液,50%三化知任采路供压同浓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推奏际穿毫准宁第剂1:1500倍液,以上任选一种喷杀,每隔20-25天喷一次,连喷2-3次。但注意不要在开花开肥便期间喷药,以免毒死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