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克苏克孜盟妈尔尕哈千佛洞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阿克苏来自库车县城西北13公还里的山沟内。为唐代遗址。共有46个洞窟。解放前大部份被毁。现在较完整的洞窟有38个,其中19个为支提窟,19个为毗河罗窟。窟中壁画多为佛本生故事像,以及披甲、剑,脚著长革动靴的龟兹武士供养人像等。较为特殊的是第 24号窟,360百科为七角形平面,窟中有中心柱,左右开甬道,后壁有隧道,且又是平顶的支提窟,此种形式为其他窟群所罕见。有壁画的洞窟共11个,其题材、风格与克孜尔干佛洞大致相同,是以本生故事和座佛像为主。
- 中文名 阿克苏克孜尔尕哈千佛洞
- 所属朝代 唐代遗址
- 景点级别 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理位置 阿克苏库车县城西北13公里的山沟
景区美食
新疆小吃-串烤肉
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同样既是速妒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来自。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

全羊硫节酒育成位令矿一样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 库车馕很著名,过去有"库车馕大如车轮"的戏相乱汽石选言,指的是一种叫"比甲克"的馕。一般直径40厘米,中间薄边沿略厚,上加有皮牙孜、黑芝麻等,扎绘有花纹,烤出后香脆比剂落针内汉可口。
油塔子
顾名思义360百科,油塔子形状似塔,是维吾尔人喜爱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

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老少皆宜。
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维吾尔族叫"皮提曼塔",选用上好的料羊肉作馅制南院护位服歌须话伯比距成,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美味食品。薄皮包子的特点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伴有新疆洋葱(皮牙子)浓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
景区住宿
岩证改定阳伯 阿克苏友谊宾馆是争她掉论误龙纸涉外三星级宾馆。拥有标准间、单人间、套间等各种房湖令占操承间82套。内设中餐厅、清真餐厅、民族

风味餐厅,宾馆内设有酒吧、舞厅、桑拿浴室、健身房、美容美发厅等。 龟兹宾馆--体味龟兹神韵,享受现代生活,龟兹宾馆是二快乙击绍谁星级旅游涉外宾馆,有设备完善的标准客房40套,总床位112张,设有清真、中餐厅、卡拉OK歌舞厅、美容厅、商场、会议室等综合服务设施。
景区风俗风情
新疆少数民族的炉子

在冬季长达近半年的新疆,自古来自以来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炉子,它成为人们取暖、做饭不可缺少的伴侣。新疆地域辽阔,天山南北温差较大,所以就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炉子。新疆最大的炉子要数毛炉,直径I米多360百科,高有2米以上的圆形黑铁皮包裹的土炉。据说,这种毛炉是从苏联传入的,它多嵌镶在里外屋墙壁的中间,炉门在外屋,这样使里屋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织布避免灰尘,保持卫生。这种炉子膛内很大,既可以烧煤也可用柴禾,烧一次可以保持一天一夜的室内温度。这种炉子多在伊犁、乌龙危伯续鲁木齐、塔城、阿勒泰等地冬季使用。最小的取暖炉子是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冬季使用的只有50多公分宽的土制炉,以木炭做燃料,只供取律木病常吗暖用。这种炉子呈方形炉膛用碱土抹匀,炉中有一个小窝,供通风之用。炉子上面可以盖木板,烘烤被褥,晚上还可以烤脚取暖。另外还有一种叫"乌茄克"的土炉,无烟筒,炉口呈马蹄形,膛壁用碱土抹光,以柴禾、干草做燃料,做完饭后称阳置江还可以在炉膛内烤馕。"乌茄克"的大小不一,式样也略有差别,它有的在露天,也有在屋里的,冬季南疆的维吾尔族群众大都用它。
新疆最复杂的取暖设备要算火墙了,火墙是用土炉子或铁皮炉子,通过火墙的洞口,使火墙保持温度,供人们取暖,既卫生,又省燃料,天山南北普遍采用。火墙工艺较复杂,盘火墙是件技术性较强的话。火墙高一般1.8-2米、宽2-2.5米,可分为三洞、五洞、七洞(指烟道)判溶穿势田革不等,"并有乱冒花、上下窜、平走等形式,一般坐落在里外屋中间的墙壁里,大都在外屋烧火做饭,里屋取暖。新疆简单的炉子是牧区哈萨克牧民用三根铁棍做支架支起的炉子,把水壶或锅吊在支架一端的铁环上,下面用木柴燃,这种炉子撤也容易,支起来也方便,随时可是席侵演防以移动,适应牧区流动生活的特皮点。目前在阿勒泰、哈密等地的牧区,在夏季仍用这种炉子烧水、做饭。
随着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新疆炉子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既有用铁皮砸成的,也有生铁铸造的;有圆形,也有方形;有专供烧煤的,也有专供烧柴的,另外还有带兴期数输钟假烤箱的,带土暖气经刻责金干促能资李的,这些形式多样的炉子成了新疆各族人民度过严寒的冬季和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景区购物
当地哥马上困爱想特产:哈密瓜
古称甜瓜、甘胶是照活声怀胶布瓜、又叫网纹瓜,维吾尔语称"库洪".我照往宣脸司冷克茶国只有新疆和甘肃敦煌一带出产哈密瓜.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基群发掘的晋暮中,出土有半个干缩的哈密瓜,在另一座唐墓中又出土两块哈密瓜皮。

这说明早在1000多年以前,新疆已有哈密瓜的种植。从古籍中可以看到不少有关新疆哈密瓜的记述和赞美。元初称:"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清乾隆年间纪晓岚在中称:"西域之果,蒲桃莫盛于土鲁番,瓜莫盛于哈密","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清萧雄有诗咏新疆甜瓜云:"更有甘芳黄玉软,橐驼筐篚贡天家。"这些诗文说明哈密瓜久负盛名,并且被列为贡奉皇帝的珍品。清初张寅之在其所著中更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他在河西走廊目睹当时专给皇帝运送哈密瓜的一番情景:"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为群。人执小兜,上罩黄袱振波书真价过全,每人携一瓜,瞥目而过,疾如飞鸟。"如此派头,足与唐时从南方给唐玄宗、杨贵妃万里飞马贡荔枝的盛况相媲美了。 少数民族的马靴
它已成为新疆许多少数民族人民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特需用品。在喜庆的节日里,欢快的舞会上,新婚日子里,他们仍喜足登油光锃亮的马靴,配上独特的民族服装,将这些民族剽悍英武的体魄和豪爽开朗的性格表现得更好。
阿克苏红富士

独一无二的的糖心红富士--阿了攻除完华升克苏红富士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
民 族 花 帽: 戴帽几灯拿翻什征合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共同爱好,尤喜欢戴花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绣花帽"花儿夜住帕"是维吾尔族最具特色的头饰。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这种做绣工精细的四棱小花帽。维吾尔族花样笑异值收所鲜主你法会个繁多,
多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花纹图案,花纹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哈萨克族的帽子也很有特色,帽顶绣花裂周践,帽檐用珠子镶成各种美丽图案的圆斗形绣花帽"塔合亚"是姑娘们最喜欢戴的帽子,帽顶插一撮猫头鹰羽毛,戴上不仅美丽动人,而且也象征勇敢、坚定。柯尔克孜族男女则喜戴各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吉克族妇女喜戴刺绣精美、带耳围的绣花棉帽,这种帽子戴上不仅美观,而且还能御寒。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平顶花帽,帽子上喜披一块彩色头巾。
景区交通
市内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可乘坐当地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景区。
航空:阿克苏每周都有到乌鲁木齐的航班。阿克苏直飞乌鲁木齐--和田的ATR航班每日通航,库车机场改造工程年内竣工,届时ATR机型可直航库车。
公路:阿克苏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国道314线、217线和8条省道、556条县乡公路把南北疆、地、县、乡连为网络,新疆路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和完成将彻底改善阿克苏境内国道的路况。
铁路: 普通旅客列车和旅游列车已直达阿克苏。
飞机到乌鲁木齐,再转乘飞机或火车、汽车均可至阿克苏或库车。可先买一张旅游地图,选择喜欢的线路,从阿克苏去神木园和库车,有公交车,也可租一辆出租车。游千佛洞、昭怙厘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龟兹古城遗址、古墓群、刘平国治关遗址等,最好参加当地旅行社组团,听导游讲解才能对龟兹文化、刀郎文化、佛教文化和木卡姆音乐有了解。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里木河、原始胡杨林和盐水沟、察尔齐克孜尔雅丹地貌以及红山石林,建议找向导,交通有驼队和汽车。
附近景区
怪树园景区
阿克苏向北,过温宿县城后,再向西北行60公里,穿越一大片戈壁滩,一个岗峦起伏的小绿洲便展现面前。这个

小绿洲,不是处在地势低洼处,而是位于坡度平缓的岗阜上,海拔为1700米左右,面积仅0.4平方公里,但却是郁郁葱葱,浓荫覆盖,流水潺潺,蜂飞蝶舞,堪称人间仙景。当地称它为"怪树园"。
被称之为"圣水泉"的一汪清泉在绿洲顶部,涓涓细流,滋润着这块绿洲。伊斯兰教徒视其为"圣水",据说有祛病强身的功效。许多穆斯林愿在身后葬于此,绿洲侧畔库米尔什阿塔木麻扎,每届春夏之交,远近的伊斯兰教徒来此朝拜,高峰日人数逾万,自然奇观与宗教朝圣融合为一体。 阿克苏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
位于阿克苏温宿县城西北60公里处,海拔约1700米,占地600余亩,被称为"戈壁明珠"。该景点是浩瀚骤现的

绿洲,潺潺流水,浓浓树荫,萋萋芳草,啾啾鸟鸣,集秀丽与神奇于一体,身临其境者无不赞美叫绝。观其形,思其情,从满山景致中取其精华命名的"九龙搅海"、"还魂柳"、"快活坪"等10个小景,镶嵌在绿草如茵的土丘上,如诗如画,美不胜收。麻扎顶处有眼"圣水泉",饮此泉水有祛病强身之神效。特别是古柳布满整个小山,起伏而生,犹如龙蛇之状,千奇百怪,形态万千,景观奇特,人间罕见,古往今来,游人不断。该景点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是信奉伊斯兰教者集会做礼拜的好场所。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阿克苏克孜尔尕哈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