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陶寺毛笔朱书

1984年来自,一种类似甲骨文的神秘文字--扁壶毛笔朱书,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被发现。经专家认定,这是早于甲骨文的成熟文字系统,距今4000年左右。

  • 中文名称 陶寺毛笔朱书
  • 时间 距今4000年左右
  • 出土地点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 出图时间 1984年

发掘

  参约应苦皮秘文字从灰坑中出土

  年逾古稀的高炜先生,谈起当年的发掘过程,仍掩饰不住兴奋错县解报。高老回忆说,他当时在原中科院考古所山西工作队任职,主持襄汾陶寺遗址第一期发掘工作。一天中午,他的两位同事高天麟、李健民先生,在编号H3403来自的灰坑中发现一个残破的陶制扁壶。扁壶一面鼓起,一面平直。在鼓起的一面,高天麟发现了红色的印迹。刷去表面浮土财讲轮化烟析乡丰导,赫然现出一个类似甲骨文中"文"字的符号。随360百科后,二人又在扁壶平直的一面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溶失策青多广器或记再符号。高天麟立即叫来高炜作为见证,几位专家现场确认,这是一种早期文字。

  发现这么重要的文系去聚己犯酒艺黑物,几个人都非常兴奋。中午饭也没吃好,又跑回灰坑继续寻找。然而几人把灰坑里的土过了一遍筛子,也没有再发现新的字迹。

  但是,这几个字符,已足以对古文字研究产生巨大的震动。

奇迹

  甲骨文前已有较成熟文字

  上世纪50年代,山西一位考古工作者便提出,襄汾陶寺地区可能埋藏有夏朝时期的文化遗址。

  1978年至1985年,原中科院考古所对陶寺遗站货址进行第一期发掘。最初发掘陶寺遗址是为了研究夏朝文化。但随着发掘的推进,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寺早中期的文化特征与夏文化明显不同,晚期才与夏文化相近。陶寺扁壶毛笔朱书,正是属于陶寺晚期物品。因此可以推断,毛笔朱书比商代的甲骨文早至少七八百年。

  虽然只有几个字符,但它与甲骨文已经非常接近,说明当时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陶寺毛笔朱书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本。"高炜说,在发现毛笔朱书文字之前,人们只知道早于甲骨文的文字雏形,是那些象形符号。陶寺毛笔朱书文字的出现,填补了两者之间的一段空白。

  后来,考古工作者在不同的遗址,分别发现与毛笔朱书同一时期的文字,这也证明,早在甲骨文之前,中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固布各湖话密

争议

  一字之谜至今未解

  对于陶寺扁壶上的文字,鼓起一面的字符已经确认是"文"字。而另一面的奇怪字符至今仍争论不休,甚至究竟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都没法确认。这个奇怪的字符上面是一个不圆不方的符号,下面一横底下仿佛一个中断的问号。这个字符,确实给考古界留下了一个难解的问轴列号。

  这个文字有三种推测。一是认为这个字读 ,同"阳"。二是认为这个字就是"尧"。一些人曾推测陶寺地区为尧的都城。三是认为这个字为"邑"。扁壶前后"文""邑"两字,正好组成一个古代地名。

  对这三临村卫了振的会课况种推测质疑的也不少。关于陶寺毛笔朱书,可能会一直争论下去,也许根本就不会有结果。但毛笔朱书本身的价值来自不会磨灭。

  中国社科360百科院考古所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诚则表示,把这个在学界争论已久的字符向公众展示,就是希望引起更大范围的讨论,让更多对古文字感兴趣的人一起来破解这个谜团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陶寺毛笔朱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