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神圣罗马皇帝(德语:Römisch-deutscher Kaiser,拉丁语:Imperatores Ro认罗mani Sacri)是图仅把弱轴西春指们历史学家称呼中世纪时获教宗赐予"罗马皇帝"头衔来自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约促孙简留色人民的国王,和1356年后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举君主。

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完全是中世纪式的,皇帝没有实权,实际权利施极老冲终委所掌握在300多个大小领主手中,(对此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哲学家伏尔泰曾有如下评价:360百科"神圣罗马帝国既非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所以它的统治是很分裂的。各地领主完全自治,拥愿践孙额建还济队行有自己的军队,朝廷,甚至有收税的权力。一位商人走200公里,竟然需要交13次税!这种制度严重足碍了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而且,教皇在此也有很大权力,著名的"什一税造附半言程导新"就是教皇的发明。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借助教会来宣扬自己的神圣性,它青来义时坚望际讨积对教会也负有义务,因依七声较向道此多少受到教会制约。研形车六虽然其中也有个别皇帝凭借自身能力与魅力迫使教会就范,但也是表面与暂时的。

  • 中文名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外文名 Holy Roman Empire of the German Nation
  • 末任皇帝 弗朗茨二世
  • 首任皇帝 奥托一世

基本简介

  圣罗马皇帝(德语:Römisch-d来自eutscher Kaiser,拉丁语:Imperatores Romani 360百科Sacri)是历史学家称呼中世纪时获教宗赐予"罗马皇帝"头衔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国王,和1356年后统治神别历根五适川误斗圣罗马帝国的选举君主。首个获教宗加冕为"罗马皇帝善判促师它赵牛儿"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华既府影斗更医最后一个神圣帝国皇帝当选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仑战争期间退位,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神圣罗马皇帝的标准封号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音译) 或"至尊的罗马皇帝"(意译)(拉丁语:Romanorum Impe区吸rator Augustus)。查理曼在800年加冕时,他的头衔是"上帝加冕的最尊贵奥古斯都,伟大和平的皇帝,罗绝阳迫频马帝国统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查轮离把按心年名视连进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当中包含了"神圣"和"罗马"两个元素。"神圣"一词从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头衔中出现[1],而"罗马"一词反映了"皇权过渡"(tran受别slatio imperi束拉延集期脸选素效防i),即承认神圣罗马皇帝为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继承人,而这头衔在480年尼波斯死后一直悬空。

  神圣罗马皇帝是欧洲中世纪时的一个君主头衔。严格地说,帝国在12世纪中后期才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后的神圣罗马帝国其全名应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其皇帝头衔始于奥托犯燃球担低树混章一世;但是在帝王世系的正式排列中,通常是将查理曼时代的历代皇帝也包括在内。加洛林王朝的诸位皇部杆帝,其正式称号是罗马人的皇帝,均是由教皇加冕赋予。因此这个头衔也可看作是一个意大利王公头衔,而且往往与意大利国王相等价。但是联系到伟大的古罗马帝国,也就使这些皇帝的头上环绕着泛欧洲统治者的光辉。由奥托一世所创建的帝国,其又盐期皇帝称号虽然也来自于教皇,但其本质却是德意志民族的国家,皇帝通过征服意大利来取得"罗马皇帝"的合法里随针介口用抗烈亮火性。帝国的所谓选帝侯,其直接选举的当为"罗马人的国王",心太过便而非皇帝。因此,并非溶亮亲烧油资在证左州每一位德意志君主都可以成为皇帝,只有进军意大利,接受教皇加冕的强者,才可获得这一殊荣,但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时,与罗马教廷关系良好的罗马王由于为威尼斯共和点条认最情溶国阻挠无法前往罗马进行加冕,教廷特遣特使允许罗马王使用当选皇帝的称号。当哈布斯堡家族垄断王位之后,选帝侯的实际作用几帝搞系诗片乎消失,而皇帝当选人又援引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先例,不经教皇加冕即自称"当选神圣罗马皇帝"(而"当选"时常省略),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乃成为奥地利-德意志君主的一般称号。

皇帝名号加冕日期加冕地点加冕者
加洛林王朝


查理一世800年12月25日罗马良三世,教皇
路易一世813年兰斯斯德望五世,教皇
洛泰尔一世823年4月5日罗马帕斯卡尔一世,教皇
路易二世872年5月18日罗马艾德里安二世,教皇
查理二世875年12月25日或12月29日罗马若望八世,教皇
卡洛曼877年10月6日罗马非正统
查理三世881年2月9日之前?若望八世,教皇
斯波莱托王朝


圭多891年2月21日罗马斯德望六世,教皇
兰贝托892年4月帕维亚福尔摩塞,教皇
加洛林王朝


阿努尔夫896年罗马福尔摩塞,教皇
路易三世901年2月罗马本笃四世,教皇
贝伦加尔915年1月罗马若望十世,教皇
奥托王朝


奥托一世962年2月2日罗马若望十二世,教皇
奥托二世967年12月25日罗马若望十三世,教皇
奥托三世996年5月21日罗马额我略五世,教皇
亨利二世1014年2月14日罗马本笃八世,教皇
法兰克尼亚王朝


康拉德二世1027年3月26日罗马若望十九世,教皇
亨利三世1046年12月25日罗马克莱孟二世,教皇
亨利四世1084年罗马克莱孟三世,敌对教皇
亨利五世1111年4月13日罗马帕斯卡尔二世,教皇
苏普林堡家族


洛泰尔二世1133年6月4日罗马依诺增爵二世,教皇
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一世1155年6月18日罗马艾德里安四世,教皇
亨利六世1191年4月15日罗马塞莱斯廷三世,教皇
韦尔夫王朝


奥托四世1209年10月4日罗马依诺增爵三世,教皇
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二世1220年11月22日罗马霍诺留斯三世,教皇
卢森堡王朝


亨利七世1312年6月29日罗马克莱孟五世,教皇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路易四世1328年1月17日罗马斯齐亚拉·科伦纳,罗马元老
卢森堡王朝


查理四世1355年4月5日罗马依诺增爵六世,教皇
西吉斯孟1433年5月31日罗马尤金四世,教皇
哈布斯堡王朝


腓特烈三世1452年3月18日罗马尼各老五世,教皇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查理五世1530年2月24日博洛尼亚克莱孟七世,教皇
斐迪南一世---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鲁道夫二世---
马蒂亚斯---
斐迪南二世---
斐迪南三世---
利奥波德一世---
约瑟夫一世---
查理六世---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查理七世---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弗朗茨一世1745年-1765年法兰克福-
约瑟夫二世1765年-1790年法兰克福-
利奥波德二世1790年-1792年法兰克福-
弗朗茨二世1792年-1806年法兰克福-

皇帝

康拉德

  康拉德一世(911~918年),曾任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家族是和加洛林家族同样古老的家族。911年,孩童路易死后,由东法兰克王国四大公爵以及美因茨大主教选举为东法兰克国王。康拉德在位期间王权极其暗弱,其影响力甚至不如萨克森、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公爵。同时他和马札儿人的作战也失利,他死前,劝说其弟埃伯哈德放弃了王位要求,并提议选举他的对手萨克森公爵亨利为他的继承人。

奥托

  1、亨利一世(919~936年),萨克森公爵,东法兰克国王,萨克森公爵奥托

  之子,也称为捕鸟者亨利。925年,他击败洛林公爵,将洛林公国并入东法兰克王国。933年,亨利一世率德意志联军在里亚德击溃马扎尔人,解除了马扎尔人对德意志诸公国的威胁。至936年亨利一世去世,东法兰克(德意志)已经成为一个王国,因此亨利一世被认为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民族的创建者。亨利一世娶了洛林公主,他们的三个儿子分别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巴伐利亚公爵,和科隆大主教。

  2、奥托一世(936~973年),萨克森公爵,东法兰克国王,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也被称为罗马皇帝,但后人一般将查理曼的帝国称为法兰克帝国或查理曼帝国,而将奥托的帝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一世与洛林公主的长子,也称为奥托大帝。936年在亚琛被德意志贵族和大主教们选为国王。

  3、奥托二世(973~983年)。东法兰克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与意大利公主阿德莱德长子,961年加冕意大利和东法兰克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967年加冕皇帝(萨克森王朝君主均有为继承人在其生前加冕的习惯。)奥托二世其间,萨克森王朝达到了极盛,978年,波兰和波希米亚再次臣服,980年,奥托二世包围巴黎,迫使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放弃对洛林的主权要求。同年,奥托二世进军意大利,在罗马册立新教皇约翰十二。982年,奥托二世在意大利南部被阿拉伯人击败,他统一意大利的梦想未能实现。他的妻子是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二世的女儿。

  4、奥托三世(983~1002年),东法兰克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之子。983年在其父去世后,被选为国王,994年成年,995年,奥托三世在罗马拥立其堂兄为罗马教皇,称格里高利五世,格里高利五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德国人教皇。996年,教皇为奥托三世加冕为帝。

  5、亨利二世(1002~1024年),巴伐利亚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的弟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的长孙,巴伐利亚公爵强辩者亨利(巴伐利亚公国世系中亨利二世)的长子。1002年,奥托三世去世后,亨利发动政变,劫持了奥托的灵柩,在萨克森、士瓦本、洛林的贵族未参与的情况下被选为东法兰克国王。1004年被推举为意大利国王,1014年,他进军罗马,罗马教皇本尼迪克特八世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二世在位期间,为了对抗贵族势力,加强了效忠于他的主教区的权力,从此教会神权开始壮大,最终发展成为了皇权的最大威胁。亨利二世和其妻子卢森堡公主库妮甘德没有子嗣,传说是由于他们两人订立了婚后禁欲的共同誓约所致。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1146年他被罗马教皇尤金三世封为"圣者"。

萨利安

  1、康拉德二世(1024~1039年)曾任施派尔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他是奥托一世女婿、洛林公爵康拉德的曾孙,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1024年9月被德意志贵族选举为国王,开创了萨利安王朝。1026年在米兰加冕意大利国王,1027年,约翰十九世为其加冕。1028年起,康拉德二世开始对入侵奥得河流域的波兰人用兵,至1032年,波兰国王不得不放弃自封的国王头衔,改称波兰公爵,并退出了奥得河流域。1032年,勃艮第国王(当时勃艮第称王)鲁道夫三世去世,1034年,康拉德二世入侵勃艮第,夺取了大部分勃艮第领地。

  2、亨利三世(1039~1056年),士瓦本公爵,巴伐利亚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和士瓦本公主吉塞拉之子。1046年亨利二世拥立德国人教皇克莱芒二世,同日新教皇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三世时期,曾经征服了匈牙利(但很快失去)、摩拉维亚,王室领地拥有五大公爵领地中的三个 。德意志皇帝权势达到了极盛,到了可以随意废立罗马教皇的地步,但到了其统治晚期,其帝国已经开始衰落,由他推动的教会改革最终推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日后成为了他儿子亨利四世的极大威胁。

  3、亨利四世(1056~1106),曾任巴伐利亚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亨利三世和阿基坦公主阿格内斯之子,1066年前由其母摄政。亲政后和罗马教廷发生激烈冲突,1076年亨利四世遭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绝罚处分,亨利四世不得不暂时屈服,于1077年至卡诺莎向教皇请罪,史称"卡诺莎觐见"。亨利四世被绝罚后,反叛的德意志诸侯立刻宣布亨利四世退位,并选举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为新国王,德意志陷入内战,亨利四世最终战胜了鲁道夫,砍下了他的右手。平定国内后,亨利四世立刻进军罗马,1084年,亨利四世废黜了格里高利七世,新教皇克莱芒三世为其加冕为帝。1098年诸侯选举其子亨利五世为对立国王,和亨利四世对抗,德意志内战再度爆发,1106年,亨利四世终于打败了亨利五世,但不久突然去世。

  4、亨利五世(1106~1125),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和默林女伯爵之次子,1111年被加冕为帝,亨利五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和皇帝互相敌视,混战不休,德意志诸侯则利用皇帝和教皇的矛盾,自行扩张他们的产业和主权,德意志王权衰微,从此开始了德意志诸侯林立的时代。亨利五世妻子是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他们死后无嗣。王位落到了亨利五世的政敌,萨克森公爵洛泰尔二世手中。萨利安王朝结束。

苏普林堡

  洛泰尔二世(1125~1137)萨克森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苏普林堡伯爵格布哈特之子,1125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133年出兵意大利被教皇英诺森二世加冕为帝。他称为洛泰尔二世,是因为虔诚者路易的儿子,中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一世曾经拥有神圣罗马皇帝称号,而德意志人认为他们和以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王统世系下的国家,所以称他为洛泰尔二世。洛泰尔二世在国内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和腓特烈长期内战。在国外他对东方和北方用兵,迫使波兰和丹麦臣服,1137年他又南征意大利击败了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将西西里国王赶出了亚平宁半岛。回军途中洛泰尔二世去世,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洛泰尔死后,王位落到了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开始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

霍亨斯陶芬

  1、腓特烈二世(1212~1250)罗马人民的国王,两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和西西里的康斯坦丝的长子。1197年,腓特烈二世即其父的两西西里王位,1212年纽伦堡会议被选为国王,1220年,罗马教皇奥纳鲁斯三世为其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一生在藐视教廷权威的生涯中度过。1227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因为他未能及时率十字军出征而将其绝罚,但被绝罚之后,他却于1228年率军东征,从埃及人手里收复了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拿撒,1229年他在没有教士在场的情况下,自行加冕耶路撒冷国王。随后回军击败入侵西西里的教皇国军队,迫使教皇将其赦免。1239年,格里高利九世再次对其处以绝罚,1240年腓特烈二世入侵教皇国。1243年,腓特烈二世击败继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英诺森四世逃往法国,从此罗马教皇开始受法王影响。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意大利城市联盟击败,丢失了他占领的意大利中部领地。1250年他于平静中去世。腓特烈二世会九种语言,并可以用其中的七种文字书写,(在当时,绝大多数国王和贵族都是文盲)。他热衷于科学和经济学,他在他的帝国内废除了垄断经营权,国内通行税和国内关税,成为当时西方最现代,最有头脑的君主。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从本质来说是个纯粹的意大利人,他出生成长在意大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意大利度过,他对德国事务关心很少,自他死后,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就已不复存在,此后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有皇帝尊号,但其帝国的国家形式已不复存在,所谓"既无罗马,也不神圣,更不是个帝国"。

  2、康拉德四世(1250~1254),罗马人民的国王,两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腓特烈二世和耶路撒冷女王约兰德的次子。1237年,腓特烈二世与其长子亨利七世闹翻,(1220年,亨利七世被热衷西西里事务的腓特烈二世指定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但亨利七世未被列入德意志王室世系中。)于是腓特烈二世令德意志贵族选举康拉德四世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后,他继承了西西里王位。1251年,康拉德受德意志贵族的排挤,放弃了德意志,专心于西西里事务,但和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依然未能和解。1254年,患流感去世。其子曼弗雷德和康拉丁先后继承西西里王位,但受教皇支持的安茹公爵查理为争夺西西里王位,与康拉丁爆发战争,1268年,康拉丁战败被俘,并在那不勒斯市场被斩首。霍亨斯陶芬王室世系就此终结,而西西里世系则转入安茹王室之中。

大空位时期

  (1254~1273)

  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德意志和意大利陷入混乱,荷兰伯爵威廉二世,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三世,英格兰康沃尔伯爵理查都曾被一部分诸侯推举为国王,但整个德意志没有一个统一的君主。而意大利则陷于法国安茹家族和西西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混战之中,此时德意志形成了七大选侯制度,罗马人民的国王从此由七大选侯选举,他们分别是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波西米亚国王、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滕堡公爵、勃兰登堡藩侯。

混和家族

  1、鲁道夫.冯.哈布斯堡(1283~1291),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哈布斯堡伯爵、 奥地利公爵、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和卡尼奥拉公爵。他是哈布斯堡伯爵阿尔伯特四世之子。1273年,德意志诸侯选举毫无势力的其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称"鲁道夫一世",目的显然是为了不愿选出一个强势的国王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但受到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反对。鲁道夫一世不顾自己六十高龄,亲自讨伐奥托卡二世,并在1278年将奥托卡二世击败并杀死。鲁道夫通过这次战争,从波希米亚手里夺取了奥地利公国,卡林提亚公国(今奥地利卡林提亚),斯蒂利亚公国(今奥地利格拉茨),卡尼奥拉(在今天的斯洛文尼亚),由此哈布斯堡王室一夜之间由微不足道的家族一跃而为势力极大的诸侯。并奠定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核心,此后哈布斯堡家族控制奥地利达六百年之久。

  2、拿骚家族的阿道夫(1292~1298),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拿骚伯爵。他是拿骚伯爵沃拉姆二世之子。1292年德意志选侯选举毫无势力和影响力的拿骚伯爵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取代势力大增的哈布斯堡家族。阿道夫在位期间由于提出对邻近的图林根的领土要求,遭到德意志诸侯的反对,其王位被德意志贵族废黜,阿道夫试图夺回王位,但在美因茨附近的战斗中被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杀死。

  3、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1298~1308),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奥地利公爵。1298年,阿尔伯特联合诸侯,废黜了阿道夫国王,并被选为新国王。阿尔伯特在位期间,力图使自己的儿子继承波希米亚国王,并对西北的荷兰,泽兰,西南的图林根和麦森都提出了领土要求,但遭到德意志诸侯的反对,无一得手。1308年,在士瓦本被其侄子约翰刺杀。

  4、卢森堡家族的亨利七世(1308~1313),曾任卢森堡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卢森堡伯爵亨利三世之子。1308年阿尔伯特一世遇刺后,德意志选侯再次挑选了毫无势力的卢森堡伯爵继任德意志国王。1310年,在罗马由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指定的枢机主教(当时克莱门特五世的教廷,已被法王腓力四世迁往法国的阿维尼翁)为其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自腓特烈二世后第一位被加冕的皇帝。1313年亨利七世出征西西里,在锡耶纳附近死于军中。

  5、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1314~1326)曾任奥地利公爵和罗马人民的国王。他是阿尔伯特一世的次子。1314年,被四个诸侯在法兰克福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但其他德意志诸侯对哈布斯堡家族势力感到忧虑,所以选举巴伐利亚公爵维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为国王,双重选举最终导致内战,1322年腓特烈战败被俘,1325年被路易四世接受为共同执政者。1326年后,其影响仅限于奥地利。

  6、维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1314~1347),曾任上巴伐利亚公爵、巴伐利亚公爵、莱茵~普法尔茨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之子。1314年被部分德意志贵族推举为国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对抗,1322年在巴伐利亚击败哈布斯堡家族,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巴伐利亚,普法尔茨和莱茵等地,1340年合并了上巴伐利亚,任联合巴伐利亚公爵。1328年进军罗马,罗马贵族为其"世俗"加冕为帝(当时的罗马教皇在阿维尼翁),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质疑其加冕的合法性,但受到了德意志诸侯的抵制,德意志贵族宣布德意志选侯有权选举皇帝,从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到罗马接受教皇的加冕了。

  7、查理四世(1347~1378),曾任卢森堡伯爵、勃兰登堡藩侯、罗马人民的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卢森堡家族的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和波希米亚公主伊丽莎白之子,

  1346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355年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年查理四世发布著名的《黄金诏书》,正式承认七大选侯有权选举国王和皇帝,同时承认诸侯各邦,在自己的领土内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关税权、铸币权,规定各邦的民众均隶属于他们的邦君,由此从法律上确立了德意志诸邦的独立地位,并正式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联邦体制,而将其转为了 松散的邦联体制,在原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版图里,同时独立了七大选侯国,十几个大诸侯国,两百多个小诸侯国,上千个独立骑士领地。此后的500年,德意志一直处于这样四分五裂的状态下。查理四世时期,欧洲遭受了黑死病的袭击,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

  8、卢森堡家族的文策尔(1378~1400),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他是查理四世长子。1376年,查理四世通过重金贿赂,使其子文策尔当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400年,德国贵族们以其无能和过分关注其波希米亚本国事务而废黜了其王位。此后文策尔统治波希米亚,但捷克很快爆发胡斯运动,文策尔处死胡斯后,捷克国内爆发了胡斯战争。

  9、维特斯巴赫家族的鲁佩特(1400~1410),普法尔茨选侯,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他是普法尔茨选侯鲁佩特二世之子。1400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

  10、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1410~1437),曾任勃兰登堡选侯、罗马人民的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匈牙利国王、波兰国王和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查理四世次子,文策尔的弟弟,1382年继承其岳父安茹王室的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匈牙利称路易大帝)的波兰王位,成为波兰国王。1387年,继承其妻路易一世之女玛丽的匈牙利王位,成为匈牙利国王。1410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419年其兄波希米亚国王文策尔在胡斯战争中受惊吓而死,他即位波希米亚国王,此后西吉斯蒙德在捷克的胡斯战争中屡屡失败,因此迟迟未能加冕为帝,直到1433年,他才被加冕为帝。西吉斯蒙德由于长期关注于匈牙利王国的事务,于是在1415年,将他的勃兰登堡侯国及选帝侯爵位赠与其武将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由此开始了霍亨索伦家族在勃兰登堡及此后普鲁士王国的统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414年西吉斯蒙德参加了在亚琛召开的全教会议,该次会议将当时欧洲并存的三个教皇一并废黜,并确立了世俗权利控制下的全教会议凌驾于教皇之上的原则,从此教皇干涉世俗政治的历史一去不返。西吉斯蒙德死后无男性继承人,卢森堡家族世系就此中断 。

哈布斯堡

  1、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38~1439) ,曾任奥地利大公、罗马人民的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他是阿尔伯特二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的曾孙,奥地利大公阿尔伯特四世的儿子,其妻子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儿伊丽莎白。西吉斯蒙德死后,1438年被拥立为匈牙利国王,同年当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

  2、腓特烈三世(1439~1493),曾任 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斯蒂利亚、林提亚和卡尼奥拉公爵欧内斯特之子,阿尔伯特一世的曾孙,阿尔伯特二世的堂弟,143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452年,在罗马接受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为帝,是德意志最后一个由教皇加冕的皇帝。1477年,其子马克西米连和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结婚,奥地利由此获取了勃艮第在尼德兰的大片领地,一举成为欧洲强国。哈布斯堡王朝此后通过联姻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由此诞生了一句名言: "让其他人去发动战争吧,你只需和奥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3、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493~1519),曾任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勃艮第伯爵、提罗尔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腓特烈三世之子,1482年其妻勃艮第公爵玛丽去世后,法国入侵勃艮第,合并了法国东南部勃艮第公国大部分领地,但马克西米连却获取了勃艮第东部(称勃艮第伯国),尼德兰伯国的领地。1490年,他获取了其堂兄哈布斯堡家族提罗尔支系的西吉斯蒙德的提罗尔领地。1486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1508年,经教皇同意,马克西米连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4、查理五世(1519~1558),马克西米连一世的长孙。他可能是欧洲历史上君主头衔最多的君主,而其绝大多数头衔都是哈布斯堡家族联姻的

  1512年时期的帝国

  成果,这里让我把这些成果总结一下:马克西米连的长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一世娶了卡斯蒂亚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独生女胡安娜,于是菲利普一世死后,查理五世于1506年继承了勃艮第公爵头衔,获取今比利时、荷兰的领地。1516年,他继承了他外祖父斐迪南二世的阿拉贡国王,巴塞罗那伯爵、纳瓦尔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头衔。同年,他又从其母胡安娜那里,继承了卡斯蒂亚国王头衔。1519年,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查理五世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并继承了其祖父的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提罗尔伯爵头衔。1520年,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位期间,是哈布斯堡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但同时内忧外患不断。他在位期间,从德国暴发的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席卷了整个欧洲,并赢得了合法地位。1521~1553年,查理五世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为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确保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统治。1526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征服了匈牙利,匈牙利王路易二世败死,1529和1533年,苏莱曼大帝两次攻打维也纳,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不得不对奥斯曼帝国称臣。此后哈布斯堡王朝始终处于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之下,直到1571的勒班托海战,查理五世的私生子约翰终于打败土耳其人,解除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5、斐迪南一世(1558~1564),曾任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 提罗尔伯爵、 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卡斯蒂亚女王胡安娜和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菲利普的次子。

  6、马克西米连二世(1564~1576),曾任奥地利大公、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斐迪南一世和波希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妹

  1648年的神圣罗马帝国

  妹安妮之长子。

  7、鲁道夫二世(1576~1612),曾任 奥地利大公、提罗尔摄政、 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她是马克西米连二世和查理五世的女儿、西班牙菲利浦的妹妹安妮(也就是马克西米连的堂妹)的长子,马克西米连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家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近亲婚配的历史。(为避免继承权旁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之间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堂兄妹通婚)。

  8、马蒂亚斯(1612~1619),曾任奥地利大公、提罗尔摄政、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马克西米连二世的三子。

  9、斐迪南二世(1619~1637) ,曾任内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斐迪南二世起,罗马人民的国王头衔被中止)。他是斐迪南一世的孙子,奥地利大公查理和巴伐利亚公主玛丽亚·安娜之子。

  10、斐迪南三世(1637~1657),曾任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与巴伐利亚公主玛丽亚·安娜(和斐迪南二世之母同名)的长子。

  11、利奥波德一世(1640年6月9日~1705年5月5日)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58年~1705年在位)及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他是皇帝斐迪南三世的次子,母为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出生于维也纳。

  12.约瑟夫一世(1705-1711),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一世和帕拉丁女伯爵埃莉诺拉的长子。

  13.查理六世(1711-1740),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那不勒斯国王,撒丁国王,西西里国王,帕尔马公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一世的次子。

  14.玛丽娅·特雷西亚(1740-1780),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六世次女。

  15.查理七世(1742-1745)巴伐利亚选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的女儿之子。

  16.弗朗茨一世(1745-1765),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玛丽娅·特雷西亚的丈夫。

  17.约瑟夫二世(1765-1790)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和玛丽亚·特雷西亚的长子。

  18.利奥波德二世(1790-1792),托斯卡纳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和玛丽亚·特雷西亚的长子的次子。

  19.弗朗茨二世(1792-1806),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后,称奥地利皇帝。列奥波德二世和西班牙公主玛丽亚·露西亚之子。

总结与评价

总结

  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完全是中世纪式的,皇帝没有实权,实际权利掌握在300多个大小领主手中,(对来自此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哲学家伏尔泰曾有如下评价:"神圣罗马帝国既非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所以它的统治是很分裂的。360百科各地领主完全自治,拥有自己的称师子均然光客帝鲜慢军队,朝廷,甚至有收税的权力。一位商人走200公里,竟然需要厚粮晶超交13次税!这种制度严重足碍了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而且,教皇在此也有很大权力,著名的"什一税"就是教皇的发明。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益声就充督迅借助教会来宣扬自己的神圣性,它对教会也负有义务,因此多少受到教会制约。虽然其中也有个别皇帝凭借自身能力与魅力迫使教会就范朝止费重,但也是表面与暂时的。总而言之,这个帝国的国力是很差的。

  另外在"三十年值位聚力书算战争"后,帝国被其他国家分成300多小国,沦为二流国家。

评价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神圣罗马帝国常天夜司查开点在历史上未有过正统的根源与名号,与前罗马帝国几乎无任何关系。

  教宗利奥三世认为公元800谈州末洋尼族班子表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不过作为历史研究,由于查理曼与奥推屋口呼入酸裂托一世的统治核心区域和统治方式的截然不同,一般的历史研究还是认为查理曼的帝国和奥托一世的帝国算成2个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领土的变迁[2]

  但侵假起亲道击娘镇是以欧洲传统的皇冠(王冠)传承理论来说,无论谁在哪个地区立国,只要皇冠仍印核饭主钢块表球句是原来那顶皇冠(王冠),就算作是同一个国家的规则,则奥托一世只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王朝的开创者,而不是帝国开创者

  这与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是一样的,东罗马预空名质冷帝国在历史研究上往往与罗马帝国被认为是2个帝国。但在皇冠传承上来说,东罗马帝国的皇冠是罗马帝国的皇冠分出来的,自然是同一帝国,尤其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

  这种现象在王国也有类似情况,如西哥特王国是在图卢兹建立的,主要控制区域是今法国南部地区,后来迁到托莱多,主要控制区域也变成今西班牙地区。则汪达尔王国建立时在今西班牙地区,后来迁到北非去了。

  因此,查理曼帝国是否算作泛义的神圣罗马帝国,因为划分标准不同,历史学家持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在《席德梅尔的文明Ⅳ》中义领停先,就将查理曼算作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