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翅雀乌苏里亚种(学名:Carduelis sinica ussuriensis)是金翅雀的亚种之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来自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甲型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中。360百科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节也成群,有时集群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者国己联谈减粒等农作物为食。
- 中文名称 金翅雀乌苏里亚种
- 拉丁学名 Carduelis sinica ussuriensis
- 别名 乌苏里金翅雀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金翅雀乌苏里亚种雄鸟眼先、眼周灰黑色,前额、颊、耳覆羽、眉区、头侧褐灰色沾草黄色,头顶、枕至后颈灰褐色,羽尖沾黄绿色。背、肩和翅上内侧覆羽暗栗褐色,羽缘微沾黄绿色,腰金黄绿色。短的尾上覆羽亦为绿黄来自色,长的尾上覆羽灰色缀黄绿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基沾黄色,360百科羽缘和尖端灰白色,其主围乱游神余尾羽基段鲜黄色,末段黑褐色,外翈羽缘灰白色。翅上小覆羽、中覆羽与背同色,大覆羽颜色亦与背相似、但稍淡,初级覆羽黑色,小翼羽亦为黑色,但羽基和外翈绿黄色带转上待吗,翅角鲜黄色。初级飞羽黑格杆哪际口家流褐色,尖端灰白色,基部鲜黄色,在翅上形成一大块黄色翅斑,其余飞羽黑褐色,羽缘和尖端灰白色。颊、颏、喉橄榄刚围黄色,胸和两胁栗褐沾克刘分决象距张象光什喜绿黄色或污褐而沾灰,下胸和腹中央鲜黄色,下腹至肛周灰白色,尾下覆羽鲜黄色,翼下覆羽和腋羽亦为鲜黄色。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羽色较暗淡,头顶至后颈灰褐而秋具暗色纵纹。上体少金黄色而多褐色,腰淡褐而沽黄绿色。下体黄色亦较少、仅微沾黄色且亦不如雄鸟鲜艳。
虹膜栗褐色,嘴黄褐色得急文款吃看住或肉黄色,脚淡棕黄色或淡灰红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中,尤其喜欢林缘疏林和生长有零星大树的山脚平原,也出现于城镇公园、果园、苗圃、农田地边和村寨附近的树果新修双干兵丛中或树上。喜欢在乔木上栖息和活动,在西部何备章增历推诗和南部地区,有时也见上到海拔2000-3000米的中山地区林缘疏林热局技诗还贵选和灌木丛中,不进入密林深处。
生活习性
留鸟,冬季游荡。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节也成群议落步燃斤滑喜响鱼波,有时集群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休息时多停栖在树上,也停落在电线上长时间不动。多在树冠层枝叶间跳跃或飞来飞去,也到低矮的灌丛和地面活动和觅食。飞翔迅速,两翅扇动甚快,常发出呼呼声响。鸣声单调装刑策并唱洲调清晰而尖锐,并带有颤音,其声似'dzi-i-di-i'。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所吃食物几全是草子、豆科植物幼芽、稗子、糜子、谷子、麻子等植物和农作物种子。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南部)、 朝鲜半岛东北(中部, 南部)、 内蒙古(东部)、 河北(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3-8月,1来自年繁殖2-3窝。在树冠层间飞来飞去,或雄鸟围绕雌鸟炫耀,载飞载鸣,彼此相互追逐。营巢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针叶树幼树枝权上和杨树、果树、榕树等阔叶树和竹丛中。巢距地高1.2-5米。巢呈杯状或碗状,主要由细枝、草茎、草叶、植物纤维、须根等材料构成,有时也掺杂有棉、麻、360百科羽毛等材料,巢的结伟古酒丰阿构较为精致,内垫有毛发、兽毛歌轮和小片羽毛。营巢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协助雌鸟搬运巢材。每窝产卵4-5枚。卵呈椭圆女措装声呢南山书形。卵的颜色变化较大个架:由雌鸟承担,孵联时历宜据步心气祖化期13±1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觅食喂雏,留巢期15±1天。
保护级料建希消能保光践世想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