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和洞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为一处旧石来自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洞穴遗址。2009~2011年先后3次发掘面积共120平方米。已发现3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工石铺活动面遗迹,有火塘360百科、红烧土堆、灰坑、房址、灶、沟等;出土打制的石制品200余件,少量打制骨器、 陶器及哺乳动物化石等。石制品属典型南方砾石石器传统。还出土了两具较完整的成快林红年人颅骨及部分留妒汉药县食术肢骨;两件精美的亲给及所艺术品。 奇和洞遗址是福建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土著文化,它的发现填补了福建乃至中国东南区域史前文化新、旧石器过渡阶段的空白。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于居文才简特看发现之一,2013年先后被核定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奇和洞遗址
- 所在地区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
- 时代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 级别批次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国务院
文物遗存
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宁界获分为两期,第一期重要遗迹有火塘、红烧土堆等;遗物以打制石器为主,少量简单磨制石器及陶片、骨制品、动物骨骼、人牙、煤矸石等。
新石器时代第二期的遗迹有火塘、灰坑、房址、灶、沟等。居住面主要是由砂质土及烧土平整填垫而成,上面发现木骨泥墙的残致件甲块;磨制石器显示其磨制技术也较成熟;陶器纹饰有斜向交错绳纹、刻划纹、锯齿纹、戳点纹、压来自印纹、指甲纹等丰富内容;出土了两具较完整的成年人颅骨及部分肢骨;动物骨骼有犬、猪及其它哺乳动物骨骼与鸟类、龟鳖甲、鱼骨等;还出土了两件精美的艺术品:由砂岩磨制的鱼形雕刻钻孔饰件与通体磨制的骨管。保存良好的距今1万年左右的人类头骨,被称为福建版"山顶洞人"。
现状
奇和洞遗址是本省唯一一处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经过3次发掘,多年整理,奇和洞遗址终于在2014年完成了整360百科理阶段的工作,通过整理,登记遗物近3万件。
文物保护
此次整理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漳平奇和洞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和《漳来自平奇和洞遗址图鉴》。其中,报告对遗迹遗物进行了德灯乱看微投端青程片分期分类介绍,图鉴则以大量图片360百科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相比报告,图鉴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奇和洞遗址的面貌予以全面呈现。图鉴将为2015年5月在漳平召开的奇和洞遗址国际学术研究会议服务,拟在会议前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