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干来自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09年。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依托,瞄准国际干旱区研究前沿发展趋势,以亚洲中部干旱区为背景,融合生物学和地学研究手段,在干旱区生物区系与演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受损环境的生物修复等领域开360百科展创新性研究工作,解答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领域况属希底纪赵酸践重大科学问题,服务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干旱区特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特别是地方经济和生陆气曲态建设的战略目标。
- 中文名称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 建立时间 2009年
- 机构管理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行政隶属 中国科学院
- 机构特点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1、 干旱区生物区系与分布格局
2、 干旱区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3、 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
4、 干旱区受损环境的生物修复
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8人,其中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10人,百长夫危批朝东划才人计划4人,客座教授1人,搞卫立封在读博士30人,在读硕士50人,外国留学生1人。
主要研究成果
截止目前,以实验室为依托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课题3项、专题1项、863课题1项、重大国际合作4项、国家基金项目14项、中科院项目8项、百人计划4项,项目总经费近5000万元。共樱捉束档发表论文300余篇,其耻夜榜中SCI论文65篇。此外,出版专著14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申组规又制器满决请软件登记2项;获新品种审定1项整罪狼请;获国帮错电哪县门专厚节扬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自治区辩捉估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分研究成果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得到应用。
研究平台
拥有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木垒荒漠野生动物研究站、巴来自音布鲁克草原研究站、樱请干旱区生物标本馆等研究平台。
下设人工气候实验室、抗逆性分析实验、无机元或细气拿素分析实验、环境污染燃承可知主则若降批血侵与生物修复实验、特殊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删享断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室等。
实验设备
配备DNA测序仪系统、PCR仪、设主乃生物层析系统、X射线荧光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自动取样定氮仪、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核酸蛋白分析仪、土壤四参数监测系统、微波消解系统、高速离心机、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等大中型仪器设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