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登封龙泉寺

登封龙泉寺--位于登封市西南20公里石道乡龙泉寺村。始建于唐,历代重修。原来规模很大,有头门、二门、三门和诸多殿宇,今仅存三门、六祖殿和来自千佛殿等三座建筑。三门面阔三间,状队组硬山灰瓦顶。六祖殿,面阔三间,硬山灰瓦顶。以上二者均为清代建筑。千佛殿为龙泉寺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灰瓦顶,檐下置斗拱。亮话式药梁架结构中使用袢间斗拱和驼峰,属于早期建筑作法。殿内四壁有数百尊砖雕佛像,此即千佛殿名之由来。后墙青石360百科檐柱和殿内青石金柱上有明嘉靖九年(153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建造的题款,确达迅连运合重定了千佛殿的建造日期。寺内还有多通明清碑刻,其中临安照视包括少林禅师二十九代传法主持左梅撰文的《成公禅师碑》,以及一些寺院重修碑记

  • 中文名: 登封龙泉寺
  • 所属宗教: 佛教
  • 所在国家: 中国
  • 所在城市: 登封市
  • 建造时间: 1530年

  登封龙泉寺--位于登封市西南20公里石道乡龙泉寺村。创建年代不详,从碑文记载可知,该寺为少林寺下院。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六祖殿、紧那罗殿、火神殿、老君殿、千佛殿等建筑。现仅存山门、六祖殿和千佛殿。

  千佛殿为明嘉靖九年(1530)十一月二十七日建,面阔5间、进深3间,面积100余平方米,硬山灰筒瓦顶。正脊饰有莲花、龙来自等浮雕图案,脊两端置大吻。殿内梁架为三梁起架,东山壁和后壁嵌有砖雕佛龛373个,每龛中置佛一尊。后墙及西墙佛龛多已无存,金柱及檐柱上有题记。寺内现存明清碑360百科刻3通。寺东原有唐塔一座,现仅存塔基。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还有多通明清碑刻,其中包括少林禅师二十九代传法主持左梅撰文的《成公禅师碑》测乎利英察半久英命,以及一些寺院重修碑记。

  龙病资武群显团政工旧行责泉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南20章容议季宪刻干半作扬海公里石道乡西南2.5公里处的上沃村。寺院坐北面南,南望伏牛山脉逶迤连绵,状如屏障。寺东、寺前是隐士沟水库波光潋滟,山水映衬,绿树葱茏,地势幽竣,寺貌嵯峨,亦为嵩岳又一胜地。寺西有清泉一眼,泉水清澈见底,广方丈,深盈尺,四季涌流,逢旱清水不涸,人称"龙泉",寺因义些挥困非收分多泉而得名。

  龙扩伯武艺验正情易课泉寺始建于何时?有关志书概莫能详。1991年10月7日,登封县文物保管所业周妒队饭速务人员在该寺千佛殿前月台东南角沿下发现垒着一块北朝时期的半截造像碑。因此推测,此寺可能始建于北朝时期。

  唐代龙泉寺建筑规模较大,僧人较多。大诗人孟浩然《扩呢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中"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和诗人方干《龙泉寺绝顶》诗中"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往来人"等即可为证。

  金代时期的龙泉寺已经衰败,寺损僧少。元好问益此愿鱼皇项须若氧吗在游《龙泉寺四首》诗中,志犯宗选差随即查孩也发出了"泉石烟霞自一家,残僧随分了生涯"的感叹

  明代中叶,成公大空禅师主持龙泉禅院,"殿宇增修",寺院振兴。

  明嘉靖九年(1530年)登封石道、胥店和汝宁府确山县、陕县梨原善男信女募捐石柱等物,重修千佛殿。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社首陈时茂等42人和本寺僧人思知等12人共同重饰千佛殿圣像。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和乾隆三十年(1765年)两次重修千佛殿、六祖殿暨山门。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千佛殿儿谓命乐径深武调

  民国初年,神像"丹青剥落",殿宇"檐角摧残现笔改爱夜纪之诉,甚有崩 圮毁者"。民国六年秋(1917年)叶带李却宗搞眼获至八年(1919年)春,龙泉寺"环村居民量力出资","共费钱贰仟余缗","重修龙泉寺大佛殿、六祖殿暨山门","由是剥落者辉煌矣!摧残者严矣!崩 圮毁者威壮而峻矣!"

  1958年,千佛殿西山墙局部坍塌。1959年冬至1960年春,石道上沃村村民用石块把西山墙垒砌起来,免遭整体塌损之灾。

  1983年春,千佛殿东山墙绿请裂缝严重,濒临倒塌。登封县文物保管所拨款2000余元,由君召乡建筑队对东山墙进行整修。

  2003年3月2液情鲁庆4日至7月28日,登封市文物管理局使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捐赠的19.5万元,根据郑州市文物管理处批准的《登封龙泉寺勘测设计报告》(郑文物办字[2002]71号),落架维修了千佛殿。

  2003年11月24日至2004年3月1东据紧县坐相另渐判种5日,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厚准省操城办工混政员文投资9万元,由河南豫达古歌示建园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落架维修了山门,并复原了山门前月台及青石踏步。

  2005年7月10日至8月10日,登封市文物管理局投资11.7万元,由河南豫达古建园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落架维修了濒临倒塌的六祖殿。

  龙泉寺院东西宽39.1米,南北长44米,占地面积1720.4平方米,现仅存中轴建筑山门、千佛殿和西配房六祖殿、东配房 大成紧那罗王殿等明、清以后建筑4座347.89平方米。

  山门,清代建筑,面阔三间,东西长10.6米,进深四架椽,南北深5.9米,建筑面积62.54平方米。硬山式灰筒板瓦覆顶。灰色正脊两面凸饰莲花等图案,两端置大吻,张口吞脊,剑把高耸。四条垂脊上置饰仙人和龙、凤、狮、子等。明间前后辟圆拱券门,前后均装置两扇板门,宽大厚实。两次间前墙各开1个6角形窗。门前为青砖砌筑月台,青石条压沿。东西长10.6米,南北宽4米。月台中间为凹形7级青石踏道。

  六祖殿位于山门后西侧,座西面东,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式灰筒板瓦覆顶,出前廊。明间装隔扇门四扇,两次间下为坎墙,上为坎窗。南北长8.65米,东西宽7米,建筑面积60.6平方米。大成紧那罗王殿位于山门后东侧,座东面西,与六祖殿相对。1999年复建。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式小灰瓦覆顶,出前廊。南北长8.3米,东西宽7.3米,建筑面积60.59平方米。

  千佛殿,又名大佛殿,位于寺院最后。座北面南,因殿内四壁嵌有数百尊砖雕佛像而得名。是此寺的主体建筑。该殿面阔五间,东西长14.4米,进深三间,南北宽11.4米,建筑面积164.16平方米。殿顶为悬山式灰筒板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正脊两面饰莲花、龙、麒麟等高浮雕图案。两端置大吻,中饰置狮驮宝瓶,狮下为基座,座嵌砌在正脊中,前后两面雕有一佛二弟子像。四条垂脊两面饰莲花等装饰图案,脊头置仙人和走兽。殿檐下置双昂五踩斗拱,前后檐各12攒,共计24攒。殿内梁架上有彩绘,内容有花草、人物等图案,为典型的中原地方手法,虽然年深日久,色彩较灰暗,但画面轮廓、形像依旧可辨。明间正面辟方形殿门,装置两扇板门。两次间各砌一个方形窗,左右对称。殿外四周为台明,宽1.12米。宽殿前为砖砌月台,青石条压沿,东西长14.4米,南北宽8.35米。

  整个殿房共有石檐柱16根,其中前后石檐柱各6根,东西石檐柱各2根,砌筑在墙体之内。殿内后金柱4根,亦为四面磨边石柱。前金柱4根,为四根木柱。大部分石柱上都刻有施主始名和始建年代。前檐柱和前金柱之间均相距2.65米,后檐柱和后金柱均相距2.38米。殿内梁架为三梁起架,用梁和短柱重迭装成,以承托横檩。此殿梁架结构有其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柱与梁交接处用雀替,借以减小大梁的净跨度,并起加固和装饰作用;二是在檩与枋之间支有二个小型斗拱,支撑大梁和小梁的矮柱与梁的交接处亦雀替。前坡二梁柁头不是压在前檐柱上,而是压在前金柱上,且柁头亦有雕饰。殿内前墙和东、西山墙现垒砌有明代佛像砖龛443块,其中东山墙共有佛龛砖8层,每层21~31块之间,计有212块;南山墙现存佛龛砖7层,每层8至18块不等,计有154块;西山墙共有3层,共有77块。佛龛砖高31厘米,宽25厘米,砖面佛龛高26厘米,宽19.5厘米,龛中佛像双臂下垂,盘膝端坐于莲花之中,佛像高23厘米,佛头高6厘米,身高13.5厘米,腰宽10厘米。莲花座高4厘米,宽15厘米。从石檐柱和后石金柱上的题记可知,此殿修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距今已有476年的历史。

  1965年12月20日,登封县人民委员会([65]会字第355号)公布龙泉寺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3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郑政[1987]18号)公布龙泉寺为第一批郑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龙泉寺为第四批省级保护单位。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石道乡上窝村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登封龙泉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