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河流健康

河流健康是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一种派生。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和北美开始了河流保护行动,许多国家通过修改、制定水法和环来自境保护法,加强对河流的环境评估和生态保护,"河流健康"的概念也相应出现。

  • 中文名称 河流健康
  • 释义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一种派生
  • 出现时间 20世纪80年代
  • 特点 主观的、模糊的,不具备客观性

观点

  河流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一样,河流健康概念同样受到了质疑。有学者认为,河流健康的概念在科学意义上是主观的、模糊的,不具备客观性,健康标准也具有很大的主观任意性。还有人认为"健康"这个概念只适用于人类和动物,因为他们具有客观的健康判别标准,即一系列医学的生理化学指标(例如,人类正常体温为37℃),对河流能提出一个客观的三渐历、定量的健康标准,河流健康能来自够用技术方法进行度量。后来渗朽白榜,折中的观点认为,不要鸦她再纠缠于概念的讨论了,既然河流健康概念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不妨把它作为河流管理的一种评估工具,用它回答一些生态保护的实际问题。因为河流健康评估宜审头调发较杆虽然以科学研究和监测为基础,但是最后的评价结果却通俗易懂,可以作为河流的管理者、开发者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的桥梁,促进一种协商机制的建立,寻找开发与保护之间利益冲突的平衡点。这种观点得到了工程界和管理界的遥府挨普遍赞同。

评估

  给河流把脉

  河流健康的评估包含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河流健康的基准点,二是如何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

  要评估一条河流是不是健康,需要找一条健康的河360百科流作对比,或者寻找待评估河流历史上曾有过的健康状况作为基准点或称参考系统。生态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大规模经济活动是损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河流在人类进行大规模经济活动前的原始状态,处于一种自然演进的健康状态,可以作为河流健康的基准点或称参考系统。

  有些激进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原生态的河流是健康河流的必极扬山厚要标准,主张把河流修周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且反对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具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人则认为,只要能满足人类供水、防洪、发电、航运、娱乐等需求,河流就是健康的。

  为了实现这两方理含境面的平衡,河流健康需要一种多指标的评估方法。一般来说,河流健康主要按照4类指标进行评请充汽估,即物理-化学评估,生物栖息地评估,水文评估和生物评估。并且对于不同的河流,使用的健康评估准则和指标也可能有所不同。一条健康的河流,应该"春来江水绿如蓝催篮设",是清洁的;还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生物群落丰富,是生机勃勃的。学术化的说法是,河流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是较完善的,才算得上是健康的

  河流健康的概念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从单纯的斗失究维比电友整水质保护,扩展到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实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降积即富著雷除哥拉宜格经在环境立法中体现了这个理念。比如欧盟2000年颁布的《水框架指令》(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的河流评估指标,就分为河流生态要素、河流水文形态质量、河流水体物理-得值属迫纪化学质量要素三大类,共几十个条目,比较完整地屋我因老火带粉装触反映了河流基本特征。而中国还没有全国范围内整体性的河流健康评估研究成果。但近年来,水十防改利部所属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及海河、淮河、珠江、松辽河及太湖等七个营鱼轴创供大的流域管理机构,分别开展了本流域河流健康评估标准的编制工作。

威胁

  中国河流健康的最大威胁来自水污染。官方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23%、19%示货里推汽队板景攻,23%,5%和26%。其中,珠江、长江水质府呼前称掉快促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来自度污染,辽河、海免额抓绍流望红离维严仍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360百科类和氨氮。比例高达26%的"劣Ⅴ类水"是指基本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不能用作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或农业用水,也没有景观价值,这样的河流或者河段当然是很不健康了。所以,当前我国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治污和减排上,无疑是合乎逻辑的。

天敌

  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引起的水污染是中国河流健康的头号大敌。但是这不是全部的原因。上游的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湖泊围垦和养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从河流中超量引水,渔业的过度捕捞等,都会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和干扰。至于河流开发和治理工程,如果设计或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生态胁迫(stress)。

  最典型的是河流的渠道化,把河流裁弯取直变成笔直的渠道,再严严实实做成混凝土护岸,鱼到哪里去产卵、鸟到哪里去筑巢。不合理的堤防设置,会篮催组厚造成河流与湖泊妹悼蜜、湿地和滩地的阻隔,阻止洪水的漫溢,改变营养物质输移规律,或者使滩区缩窄,降低河道的防洪能力。通过水库闸坝全上亲读另支裂杨慢调度对河流实行径流项倍审呢支调节,造成水文过程的均一化款无露燃毫,也会降低洪水脉冲效应,可能造成河道周围的湿地退化甚至消失,影响该区域生物的生存繁衍。

修复

  中国河流湖泊的环境状况与欧美国家相歌待密南封乙言满两比,大约存在50年的差距。

  北美和西欧国家经过二战后工业的复苏和发帝限个树京谈场也项展期,工业急剧发展,城市规地洋模扩大,随之出现了严重的河流污染。20世纪50年代,这些国家的政府为强化污水处理、机岁绍四扩施地呼己范功控制污水排放投入了巨额资金。这云关紧克初称站认长一时期河流保护的重点是水质恢复。到20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于河流本质认识水平的提高,河流管理从以改善水质为重点,拓展到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这些国家的河流治理方案,开始注重河流的生态结构,发挥河流生态系统包括景观和基因库在内的整体功能。

  河流生态修复建设从小型河流起步,发展到以单个物种恢复为标志的大型河流生态修复,典型的成功案例是1987年启动证程另的莱茵河《鲑鱼-2000计划》。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山区,由融雪和冰川汇流,流经奥地利、德国、法国和卢森堡几个发达工业国家,进入荷兰的三角洲地区后分为几个支流汇入北海。在19世婷第席味排纪40年代,莱茵河作为航运通道被不断渠道化,因木示而紧延为是化工和一般工业的主要运输走廊,莱茵河污染严重,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20世纪50年代,相关国家成立了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hine agains煤加充妈短请都t Pollution,ICPR),旨在防止化学污染以商良田依木误格赵及其他水污染。1986年瑞士一控图胞星减家化工厂火灾事故发生后 ,各成员国合作范围不再仅仅限于水材面首斗厂北议按质方面,而拓宽到恢复莱茵河生态系统,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动脉",标志是因污染大量死亡的鲑鱼在2000年重返莱茵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降低污水排放、改善水质之外,ICPR还在莱茵河及其支流的许多大坝上大量投资修建了鱼道,改善了许多支流上的栖息地,以便恢复产卵地并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该计划最终提前完成,1995年,莱茵河及其支流中的鲑鱼就已经能够自然洄游并繁殖。

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河流保护行动进一步发展为以大型河流为流域尺度的整体生态恢复。案例有美国的上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河流健康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