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送子弥勒

送子弥勒所属神话人物,是春节祭祀的神灵之一。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藏语谓"强来自巴"。据季羡林先生考证 "弥勒"是从样体唱正啊发期吐火罗文音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

  • 中文名 送子弥勒
  • 外文名 Maitreya
  • 其他名称 弥勒佛、弥勒尊佛

基本简介

  ​人们面对寺庙殿堂中正襟危坐、神态肃穆的佛菩萨们,总有些谦卑和敬畏,不敢随便触摸,大声发笑,怕亵渎了神灵。但有一位菩萨例外,这就是弥勒菩萨,再具体些,是中国化的弥勒菩萨--人们俗称大肚弥勒佛。

  大肚弥勒,又称"笑佛",大概是最受民众喜欢的高级佛爷了。他的样子确实惹人喜爱,一进天王殿,就会看见台座上一位胖大和尚,袒胸露腹,箕踞而坐。大肚子滚圆凸出,极为醒目。手掐串珠,喜眉乐目,笑口常开,人们期须件好像听见了他那爽朗的呵呵笑振派回用极发会何声。大肚弥勒是佛国中活得最潇洒、最开心的一位大菩萨。

  中国寺庙成千上万,寺庙中无一不有弥勒佛,所以成千胜且京宁件乎师上万的大肚弥勒遍布中国城乡大地,每天与广大民众亲切交谈,因为他又是一位肚量最大、最有气魄的菩萨。弥勒殿的对联写得好: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来自,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南京多宝寺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劳危何注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苏州某寺

  处己何妨功职一果重杆察此真面目;

  对人总要大肚皮。

  --峨眉山洪椿坪

  你眉头着甚么360百科焦,但能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宁业实议酸时煤条穿虑吃,只讲个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四川新都宝光寺

  这些楹联平淡而见奇趣,浅近而富哲理,是寺庙楹联中的上乘之作。楹联写出了弥勒超凡脱俗的伟大境界,只这"容天下难容之事"、"凡事付之一笑",世上有谁能够做到?大肚弥勒的"大度",堪称世人楷模。

  这位"大度"其高气神息硫良问特局担弥勒,为佛门增添了一位亲切胜北益切而高明的长者,这是中国人对佛教的一大贡献,因为这位大肚弥勒的原型是一个中国和尚--布袋和尚契此。

  元·袁桷《延佑四明志》卷15《释道考》云;

  布袋和尚者,唐末有僧,形裁猥琐,戚頞皤腹,杖荷布囊,随处偃卧,张长汀子。雪中体不濡,示人祸福辄应。将雨则著草履,亢阳则曳木履。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材理创化校变校妒题龙块,于(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坐逝。偈曰: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葬寺西二里,曰弥勒庵。

  布袋和尚生前有些奇异,圆寂时暗示自己是弥勒化身,"时人始悟为弥勒化身也,寺僧造塔顶礼","今世遂塑其像为弥勒菩萨"。这位胖大和尚真有大造化,船换培距术娘死后成为中国式的弥勒菩萨(与正统的带天冠的弥勒造像完全不同),受到千百万信徒的敬奉殖航亮联宣类民资冲波假

  弥勒佛作为释加牟尼佛的接班人即"未来佛",在佛国中地位很高,含见除慢但大肚弥勒在世俗中受欢迎,还因富台为他被赋予了送子功能。

  中国民间送子神的队伍十分庞大良子类迅脱拿示,在民间诸神中非常突出,这自然与中国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直接相关。送子神中除众多的送子娘娘外,还有一些男性送子神。其实这也毫不为奇,本来生育停利也期的权成先之事就是男女双方共同合作的结果,缺一不可。古人虽然不像今天这样明了男人精子与女人卵子结合,而孕育出新生命的科学道理,但对男女双方的共同作用,是清楚的。所以,民间出现一些男性送子神或"送子郎君",也是合情合理的。

  主要的男性送子神有送子弥勒、送子罗汉、善财童子、送子张仙等。

  在佛教理论中,未来佛弥勒是兜率天的教主,所谓"兜率天",本是梵文Tusita的音译,意为"妙足天堂"、"知足天堂"。但在《西游记》里,兜率天宫不知怎地被太上老君占去居住和用于炼丹,好在兜率净土大得不得了,弥勒佛肚量又大得很,不太计较。按照佛教说法,信仰弥勒者,将来归西时可往生弥勒净土--妙足天堂,尽情享乐。不过"弥勒净土"对世俗的影响并不大,只有一些高层知识分子和高僧大德笃信向往,一般民众并不清楚。

  中国老百性十分现实,往生弥勒净土虽然美妙无比,但毕竟是下辈子的事,不如今世得些实惠,才是真的。他们总觉得中国式的大肚弥勒,比起肃穆庄严的洋弥勒更亲切,更可爱,于是附会了大肚弥勒许多"灵应",比如民间传说,头疼摸一下他的头,脚疼摸一下他的脚,就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病痛全除。要是能摸一下他的大肚皮,更能消灾灭病,保佑平安。后来又出现了"五子闹弥勒"的说法,在大肚弥勒的塑像或画像上,有几个活泼可爱的大胖小子,在弥勒身上爬上爬下地与他嬉戏,此即中国民间所创造的"送子弥勒"。民间认为,供奉礼拜这种五子弥勒,就会求子得子。不过这种塑像在寺庙中一般见不到,大多供奉在百姓家中。

  中国民间的这种说法,也被吴承恩吸取,艺术加工后写进了《西游记》中。《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六十六回中,弥勒佛(布袋笑和尚)因赴元始盛会,留下司磬的黄眉童子守宫,不料黄眉童子凡心不死,偷了弥勒的旧白布搭包儿(即布袋),到人间假佛成精,虚设小雷音寺,捉住了唐僧师徒。孙悟空神通广大,设法逃脱,几次搬来天兵天将,但都尽数被拿,只逃走悟空一人。原来,黄眉怪手中的布袋法力无边,只要往空中一抛,滑的一声响亮,任你什么人,有多少人马,"一搭包通装进去",弄得孙悟空和诸天将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孙悟空与弥勒设下圈套,弥勒变个种瓜老汉,悟空变个西瓜,待黄眉怪口渴吃瓜时,悟空钻进了他的肚里,才将其降伏,收回了旧白布搭包儿。

  弥勒佛对孙悟空解释道:"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大肚弥勒专管"装人"的"人种袋"被形象化、艺术化了。送子弥勒的布口袋既然是"人种袋",自然会从中生出无数的人来,人们自然也会向其祈子求子了。

  五子闹弥勒也成为一些明清画家的创作题材,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送子弥勒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