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学羌

学羌是主要流行于得荣县瓦卡镇(原子庚乡)一带的民间自娱性歌舞。

2008年6月7日读单推掌套和除,四川省得荣县瓦卡镇申报的"学羌"经国务院批准例如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称 学羌
  • 地理标志 四川省得荣县瓦卡镇
  • 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 非遗级别 国家
  • 批准文号 国发〔2008〕19号

历史渊源

  学羌在藏语里是"一起跳"的意思,至今主要流行于得荣县瓦卡镇(原子庚武造补抓和品程急倒乡)一带,它是属于民间自娱性歌舞,也是当地人们最乐意参加的一种舞蹈形式。

民俗特色

  学羌舞蹈风格及音乐色彩别具一格,与甘孜藏区民族舞蹈风韵不尽相同。相传,该舞蹈是从云南香格里拉排你真号满一带流传而来的,当地人声称为"纳西"时代的舞蹈。据〈〈滇云历年传〉〉记载,晚明纳西人极盛孙继物设愿队一时,曾一度统治来自中甸、巴塘、理塘一带地区。得荣在旧社会属巴塘管辖,民间言传的学羌是否为明代后期的纳西族舞蹈360百科,有待进一步考证。

  学羌作为一种民俗性舞蹈,它与民众的民俗活动是紧密相传非提茶拉哥连的。每当喜庆欢乐的佳头心候乡财参海真永兴节、聚会,瓦卡镇的百姓们是最激动、最幸福的,村村寨寨、男男女女小明角,老老少少开始欢聚一堂,跳起学羌以示和睦、吉祥、祝福。特别是秋收之夜,人们点燃熊熊篝火,相聚在一起,跳起学羌,畅饮美酒,尽情欢唱。据说,以前在村子里举行学羌活动时,还要加进"跳火堆"的解简关游戏,可见学羌这一舞控星刑死话蹈形式与民众的其他游戏喜耍也是息息相连、融会贯通的。

 社轴时例州时怀帮 学羌舞蹈刚劲有力道已特景培怀今盟进而古朴大方,其动作特点在于脚下的踏跺组合。舞蹈中常见的进式踏点,可谓下步有力,踏脚轻脆,当舞者俯身而变化踏点后,这一动作则显得柔韧、洒脱。此外,那多见的跺见思面青吃管脚与踏脚动作相结合,则创造出学羌舞蹈独特的韵味。

  学羌舞曲调较单一,其旋律结置刻克尾处多以不稳定的角音为主,每段曲子旋律结束后,伴以舞首族地修放束还高者的踏点而填补空白,给不稳定的余音造成稳定的结尾,使学羌这一旋律单一的舞沉球配煤曲充满生机活力。

  学羌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蕴涵深情;动作雄劲有力、朴实优美。端庄典雅的舞姿,豪迈奔放的曲调,潇洒自然的步法,这就是康巴藏区民族舞蹈的缩影--得荣"学羌"。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学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