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褐云,是指一种西至印度、东至中国的褐色云层。在1999年的印度洋实验中首次被观察到。科学家们认为,褐云由悬浮差花规日约于空气的颗粒和污染物形成,又因湿度适当而转变为薄雾或阴霾。
- 中文名 亚洲褐云
- 类型 天气现象
美国科学家在8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在南部亚洲的天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污染颗粒对气候变暖的"贡献"不亚于温室气体。而且,由这些悬浮颗粒所形成的褐色云层正好位于喜马拉宣离植益降歌南以围雅山上空,因此,它来自们对喜马拉雅山冰川即将出现元把明绝的灾难性融化具有重要影响。
"亚洲褐云"是一种西至印度、东至中国的褐色云层。在1999年的印度洋实验中首次被观察到。科学家们认为,褐云由悬浮于空气的颗粒和污染物形成,又因湿度适当而转变为薄雾或阴霾。它最初可能形成于1360百科997年印尼发生的"霾害"(因生态物质和化石燃料的烟雾所形成的两晶谓合育军乡林青笔婷直接或间接灾害)。印尼传统后审甚啊缺分脚优示计机农业都是采取放火烧山取得耕地,再利用雨水扑灭火势。但1997年是厄尔尼诺庆触市周年,当印尼农民放火烧山时,天气异常干燥,结果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浓烟因气候的异常而无法扩散,停留在距地表数公里处,浓厚的烟雾显出灰蒙蒙的黯淡色彩,阻挡了东南亚的蓝天。
2002年9月,联合国公布东南亚上空有一层厚达3公里的"亚洲褐云",并指出这可能是造成东南亚每年15万人健康受损、某些地区旱洪灾害甚至生命损失普地治林料灯围钟独再的重要原因。之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计划开始资助一项运作至今的"亚洲褐云"研究继跟刑德善丝项目。
从当年1贵应板复某蒸1月到次年4月,"亚洲褐云"每年都会覆盖南亚、阿拉伯海和孟加散究拉湾的部分天空。从全球范围看,因为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来自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所形成的褐云会降低周围大气层的温度。但是,这些浮质颗粒也能吸引太阳辐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周围大气层的温度。
但是,直接测量这些悬浮颗粒的影响非常困难说望降职画项充散众战,用卫星作为测量手段也仅有5年的时间。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06年3月,美国宇航局(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科学区山雷步父易家 David Winker 和同事利用18架无人驾驶飞机在马尔代夫哈霓玛阿都市的小岛上空执行探测任务。其中3架飞机同时从距印度洋海平面0.5米与0.3米的上空飞过。3月中下旬是南亚污染逐渐加剧的时候,该区域大气的热量比平常增加了2倍多。
利用穿越印率度洋上空"亚洲褐云"的飞机所采集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云层中含有更高的热量,相比较于每10年增加0.1℃的基准,这里云层的温度增加了0.25℃。喜马拉雅山和这些云层刚好处于同一位置,因此,过热的云层将加速冰川的融化牛指刘精念点。Winker 说:"这是印度洋上空一个争议很大的热点问题,喜马拉雅山融化的冰川流入当地河流,这些河流提供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所需要的绝大多垂食研高角电数水。"
根据从1950年到现在的大气变暖模拟数据,研究小组发现该地区倾向于每10年增加0.25℃,他们认为其中0.15℃是"亚洲褐云"和温室气体共同"贡献"的。美国斯克里普海斯海洋研究所的气候学家远块促袁般章Veerabhadran 还某满职Ramanathan是本次研究的负责人,他说:"数据显示,'褐云'对所在地区大气变暖的贡献在一半以己图坏细上。冰河学家早已指出,喜马拉雅山地区每10年变暖0.25℃,这几乎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2倍。"他认为模拟的结果类似于观察到的现象。
英国雷丁大学的一位气象学家说:"悬浮颗粒对区域的影响非常重要。用飞机进行直接测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英国利兹大学的地球科学家Piers Forster说:"越来越清楚的事实表明,大气中悬浮颗粒的作用并不如我们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们不仅将大气变冷,而且正在对所在区域造成更为复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