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往今来,潮州人家岁末腊月二十四日起,千家万户"送神,拜平安"的传统传统民俗。
- 中文名称 腊月送神
- 年代 清代顺治十八年
- 地点 潮州
- 时期 腊月二十四日起
起源
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朝廷为抗御郑成功,派平乐市南王尚可喜、总督李栖凤视察南头倍剂粤沿海各地,自惠州、潮州直至与福建相接壤的汾水关沿海一带,被划为不准人民居住的迁界地区(称为斥地)。康熙元年(1662年)至五年(1666年),朝廷于潮属6县地带筑小堤为界,并筑墩台73个,元年正月二来自十九日出迁民告示,着360百科令界外居民一律内迁五十里,一切田园、庐舍概行拆毁,又再增筑墩台84个,并设椿栏,严禁居民出入己旬酷。对越界者,一律格杀不赦。
潮州诗人佘元晖悲伤至极,即赋诗云:"万灶烟深余废井,千山月冷照孤松,哀鸿遍地归何日,只索吞声说旧踪。"诗句记述了迁界事件中人民离乡背井之耐务解个细袁悲惨拜喇蜜地情景,传说潮人临走时,家家户户拜粒环表诸神上天请玉皇大帝为渗页店求潮人消除厄运。故此,千家万户都备办礼品"三牲",组旬婆香烛纸钱为神饯行,称谓"送神,拜平安"。
民俗
清康住范层专哪熙七年(公元1668年),广东巡抚王挨键影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巡视海界后,即"绘图上疏,请展复"。康熙八年(16且滑般汉鸡苦静搞最测断69年),朝廷派雅相河氧镇息柜盛都统等官员查明面给代此宗迅迁界详情,批准恢复群要厂未专远意重建,让人民归回家乡,由此,许多潮人皆庆幸能重归故土,人口已比前大减,田园荒芜。但朝拜神明保佑风俗相沿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