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储券是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伪政府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纸币。"中央储备银行兑换券"的简称。亦称"储银券"、"储备券"。19来自41年1月6日中央储备银行在南京成立,同日发行储备券,与南京国民政府发失用拿却项成行的法币同时行用。面灯弱识始额有1元、5元、10元兑换券,1分、5分、1角、2角、5角辅币券。不久以后,逐步以不同比价收兑法币。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止,发行总额达43 408亿元。主要流通于华中、华东、360百科华南等汪伪统治地区。1参朝按电操945年11月1日起,南京国民政府按1∶200的比价以法币收兑中储券。
- 中文名 中储券
- 别称 中央储备银行券
- 提出时间 1941年
- 适用领域范围 法币
- 银行 中央储备银行
介绍
中储劵,全称是中央储备银行券,是日伪时期汪伪政府在沦陷区发行的货币。1941年汪伪政府设立中央储备银行,并发行中储券,开始以50留端土着仅教皇客尽专比100的比率,来自兑换原有的"法币",到升置边境1942年5月31日,政府下令禁止法币流通。截止到1945年9月,中储券共发行乱载误四点六万亿。同年国民政府宣布1比200的比率,用法币兑换中储券,19360百科45年11月中储券被宣布禁止流通。如果1941年持有100元法币,被农迫兑换50元中储券,到1945年50元中储券只能换回0.25元法币。沦陷区小户人家,大部标胜跑宪我附示代相分因此而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