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断耳疮

断耳疮,中医病名。是指耳廓红肿溃疡疼痛,来自甚至断落而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最早论述此病:"断耳疮,生于耳边,久不瘥,耳乃取断,360百科此亦月食之类,但不随月生长为异。此疮亦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以其断耳,因以为名也。"

  • 中文名 断耳疮
  • 相关西医疾病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 其他名称 耳发疽
  •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耳科疾病
  • 发病部位 耳廓

​名词解

  断耳疮是指因耳廓损伤染毒,火毒上炎,所致的耳廓红肿疼痛、溃烂,甚至缺损、脱落为主要特征的耳病。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西医学名

  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

  多由耳廓局部损伤染毒,肝胆经火毒热邪内炽,循经上犯额密学益血热兴够区,热灼血肉,软骨融蚀而成。

来自病机

  1、耳廓损伤,邪毒犯耳

  因耳廓皮肤损伤,邪毒乘机侵犯,与气血搏结,酿脓演洲附含金方爱威鲜希化腐。

  2、热毒炽盛,灼腐耳廓

  热毒炽盛,循经上炎,灼腐耳廓,致血腐肉败,软骨融蚀。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病史调市声初许四陆获希:多有耳部外伤史。

  2、临床症状:初起耳廓灼热感及肿痛感,继则疼痛剧烈,坐立不安。全身可见发热、头痛等。

  3、局部检360百科查:耳廓红肿,触痛明显,继之红肿范围加大,可有波动感,甚者溃破流脓,软骨坏死,耳还断认音令消间鱼齐纸廓缺损畸形。

病证鉴别

  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管本松裂端渐特征。

  旋耳疮:是指旋绕耳廓或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达林革半问为特征。

  耳疮:是指外耳道的弥漫性红肿疮造英个使提粒倒鱼动艺给疡,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值表边建烧灯厚调地疡、渗液等为特征。

相关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可见白细胞候谓次快正之呢控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如耳廓溃破流脓较多者,可做脓液的细菌学培养,有助于发现致病菌。

证论治

辩证要点

  耳廓波究须类甲宗周诗呢片损伤,邪毒犯耳,与气血相搏,故耳廓灼热、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口干、舌质红始省宁京粒松翻友、苔黄、脉数等均为热毒侵犯之证。热毒炽盛,灼腐耳廓,故耳廓红肿、疼痛剧烈;热毒燔灼,肉腐成脓,故耳廓极度肿胀,按之波动感,溃破流脓;热毒灼造开矿复蚀软骨,故软骨坏死、脱落,耳廓失去软骨支撑而变形;高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脉数等均为热毒炽盛之证。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排脓。

证治分

  (一) 耳廓损伤,邪毒犯耳

  症状:耳廓灼热、疼痛,局部红肿,继而红肿疼痛逐渐加剧。伴发热、头痛、口干等,舌质红,苔黄,脉数。

  矛督为调主慢细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

  (二) 热毒炽盛,灼腐耳廓

  症状:耳廓疼痛剧烈,坐立不安,高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脉数。检查可见耳廓极度红肿,按之有波动感,继则溃破流脓,软骨坏死、脱落,耳廓变形。

  治法:清热解毒,祛腐排脓。

  方药销国差精铁为燃物: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黄连、衣个干自富黄芩、黄柏、栀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

其他疗法

  1、外敷:未成脓者,可局部热敷或用如意金黄散外敷。

  2、其他:成脓后,高肿处宜用五五丹或七三丹涂敷,再贴以黄连膏纱布,周围可敷如意金黄散;局部流脓腐烂,改用九一丹或生肌散,上贴黄连膏纱布。

转归预后

  本病常可导致耳廓软骨坏死,使耳廓失去支撑而形成耳廓畸形。

预防调护

  1、对于耳廓的外伤,应彻底清创,严格消毒后缝合,以防染毒而变生本病。

  2、在进行耳部针灸或手术治疗时,应严格消毒,无菌操作。

文献摘要

  《证治准绳·疡病·卷之三》:"或问耳轮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胡桃政旧今探试吗,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切心是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断耳疮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