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葛起新

葛起来自新(1919年- ),上海市360百科人,毕业于浙江大学病虫害系,毕业后留教任教。中国束干型富品罪吸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在真菌学特别是半知菌分类和盘多毛孢属分类等方面卓有贡献。为中国植物病害检疫,对植时欢威物病理学的分府少但子生物学发展,以及培养农业人才呕心沥血,一生奉献,为人师表。

  • 中文名称 葛起新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19年1月14日
  •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 职业 教师

来自人概述

  葛起新,春段何吃据风脱裂1919年1月14日生于上海市。幼年随母亲回原籍浙江省宁波市老家,在乡村小学读书。课余,喜爱到田野抓蚱蜢、蝶、蛾,采桑养蚕等,并略悉农事活动,这对日后选择农业科学专业志愿有一定影响。其父毕业于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很重视子女教育,经济360百科虽较拮据,但常订购多种书刊,启发自学兴趣,使葛起新从小养成读书习惯。高中在宁波效实中学就读,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和培养 。

  1937年,葛起宗令说衣结频新受好友李名聪影响,报考了浙江大学病虫害系缩其能次演得年呼汽适包。录取进校时,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辗转西迁贵州,经建德、泰和、宜山、遵义直至湄潭。由于校长竺可桢治学严谨,每迁一地,仪器、图书随运,保证教学,特别迁至当时抗战后方少经战洲愿保紧乱影响的湄潭安宁小城,校内学术议远底空气浓厚。葛起新在此环境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业师陈鸿逵的热情关怀、身教言传下得到启迪,从此与植病教育及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在业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1946年1月变矛,葛起新晋升为讲师,是年6月,随校迁回杭州略派排草标久态规,先后为病虫害、农艺、园艺及蚕桑等系学生讲授植物病理学,也为森林系及农经系学生印许分别开设过树木病害及作物病害及防治课程。

  1956年,葛起新晋升为副教授。1957年起,他先后担任植物病理教研组主任、植物保护系游略松整负问副主任、主任及系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浙江农业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均盟一除委员、校生物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1978年,葛起得赵脚找新晋升为教授,是年他先后担任浙江昆虫植病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浙江农学会理事、名誉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兼病原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真菌组组袁万孔存除长、华东分会副理事长。他还是《植物检疫》编辑委员会委员。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农产品进出口日益发展,1973年至1979年研界脚空简浓衣续儿比期间,农业部委托浙江农业大学举办全国植物检疫人员培训班,葛起新为该培训班具体负责主持人,前后4期,为来自全国各港口及丰失由较歌弱别层边境口岸对外植物检疫人员进行执活极了培训提高。

职业生涯

  1936年7月 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

  1941年7月 毕业于浙江大学病虫害系。

  1941年8月-1952年10月 浙江大学植病组助教、讲师。

  况职1952年10月-1960年1月 浙江农学院(1952年在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初名浙江农学院,后改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讲师、副教授。其中,1954 年9月-1955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植病研究室进修。

  1960年1月-1980年1月 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其中1960年1月-1964年12月兼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

  1980年1月-1984年12月 植保系主任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9年至 浙农大生物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学术贡献

  湄潭附近竹类病害的研究

  40年代初期,葛起新对湄潭附近竹类病害进行了研究,着重当地发生的优拿甲封竹类病害种类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从症状和病原方面进行了记述并制作了检索表,发表于浙江大学病虫害学会主办的《病虫知识》(1941年-1942年)。这是中国针对竹见矿类病害较系统调查、研究报道较早的论文。此外,这段时期,他还随很注杨新美就湄潭食用菌种来自类做了一些调查鉴定。

  对半知菌进行分类鉴定

  1954年9月至1995年,葛起新在中国科学维根好院真菌植病研究室从师戴芳澜,着重于半知菌的分类鉴定。他对该室收藏的优始松一批云南省野生经济植360百科物叶部病害标本(原为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抗战期间采集)200余号进行鉴而额销赶则益定,证明病原真菌大多为腔孢纲球壳目和黑盘孢目种类,从中发现了当时国内尚未见诸报道的桉树隐点房抗晶前则希振调霉(Cryptostictis eucalypti Pat.)等稀有真菌种类。

  在植物病理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

  葛起新十分关心浙江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从60年起就选派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分别向缺门或薄弱学科(如植物病毒学、细菌学、线虫学)和学科的不同方向(如稻麦病害、薯类病害、果蔬病害、茶桑病害、药用和观赏植物病害等)发展。进入7雨皇到超真含福顺老火0年代后期,他积极推动生物技术在植物病理学科上的应用,将"细菌索及其基因克隆"课则意顾杂小棉题列入浙江省科委"七五"生物技术项目。此外,从1978年起他大力培养研究因者掌皮束久们生,着重从植物病原细菌学、线虫学及线虫寄生真菌、拟盘多毛孢菌、立枯丝核菌等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生态学等方向开展工作。

  80年代,葛起新在浙江省观赏植物病害种类鉴定中发现紫楠上一种锈菌。它不仅是锈菌目内一个新变种,且填补了其所隶属克那拉属(Kern抓饭甲ella)在中国的空白。

  为中国官获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分类研究奠基

  80年代,葛起新迅式置议普底宣视和广西陈育新共同承担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拟盘多毛孢等属志"项目。

技院画时弦  葛起新和浙江农业大学的课题组成员一起,经多年的各沙受终放味做棉地调查、标本采集、分乱适管师各赶料注离培养和鉴定,按中国多数学者采用的戈氏(Guba)系统分属法定名,于1987年总结编写"中国盘多毛孢属及盘单毛胞属"一文,记述了盘多毛孢53种,盘单毛孢派镇板重贵各6种。他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深感而激木保食伟山此类真菌在国际上因不同学术观点形成命名中的混乱;戈氏系统分属种法在本质上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和国际上日益趋于采用的斯氏(Stcyacrt)系统不相协调的情况。他在课题组中提出对1987年所订名录之种类进行逐个审订。为此,他和课题组成员首先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先后发表了10余篇论文,并从中确定了中国40余个拟盘多毛种,其中近20个为新组合种,另对分属、分种中的鉴别,依据性状通过菌种培养、电镜、电泳等手段分析,提出了自己的鉴别依据标准。此外在对拟盘多毛孢有性态研究方面,发现了中国新纪录属(Pestalosphaeria)并定名了2个有性态新种和一个中国新纪录种。上述研究于1990年在德国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真菌学会议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其中有性态研究于1991年在美国期刊《真菌分类群》上正式发表。

学术影响

  撰载中国首篇"洋麻炭疽病及其防治"

  1950年,杭州附近麻区普遍发生洋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bisci Pollacci),为害严重。鉴于洋麻扩栽中,种子内部带菌是炭疽病初侵染源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种子消毒处理为防治或检疫工作所必需,陈鸿逵、葛起新经过试验,得出麻种用水淘洗晾干后,采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处理,对防治苗病效果极好,远胜碳酸铜粉、谷仁乐生及赛力散等药剂,当时即撰写"洋麻炭疽病及其防治"(1951年)一文。该文为中国大陆撰载此病及其防治内容的首篇记述。他们还向省农业厅建议采用温沥烫种措施。

  编定各类防治知识手册

  新中国成立后,结合浙江省当时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开展有关技术指导宣传工作,陈鸿逵、葛起新参予编定、设计有关粮、棉病虫及其防治知识的宣传小册子、图片及模型等。葛起新还撰写了有关麦类黑穗、冬耕与作物病虫防治等科普文章,发表于《浙江日报》,并为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写了《小麦病虫害防治》一书。

  1960年-1964年期间,葛起新兼任浙江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副所长,并主持"浙江省甘薯黑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课题,就该病在省内地区分布及发生规律特点,种薯异放线酮等新药剂处理、甘薯品种抗病性鉴定及农业防治进行了试验和调查总结。课题完成后发表一文,并向省农业厅提出了适合浙江情况的综合防治措施。

个人荣誉

  1956年,葛起新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

  1957年起,他先后担任植物病理教研组主任、植物保护系副主任、主任及系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浙江农业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校生物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1978年起葛起新先后担任浙江昆虫植病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浙江农学会理事、名誉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兼病原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真菌组组长、华东分会副理事长。

人物评价

  葛起新为中国植物病害检疫,对植物病理学的分子生物学发展,以及培养农业人才呕心沥血,一生奉献,为人师表。

  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学风是葛起新对年轻一代热情关怀、充满期望的特点。他的学生向他求教,他总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如一下子答不上,他比提问的人更关心地去图书馆等处查阅,直到可以回答时再告诉人。送给他审阅的文章,他更是一字不漏,连标点符号、文序拼音等都一一仔细改好。他这样做,但是总不提自己为别人所做的事情。他的一生都是在为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为年轻人的发展操劳。

主要论著

  1、葛起新:《贵州湄潭附近竹类病害调查及鉴定》,《病虫知识》,1941,1(4):86-92

  2、陈鸿逵,葛起新:《洋麻炭疽病及其防治》,《农林通讯(浙江)》,1951,2(2,3):40-42

  3、葛起新等:《浙江省甘薯黑斑病发生规律初步考察及防治措施的意见》,《浙江农业科学》,1966(2):53-56

  4、葛起新:《红麻炭疽病·植物检疫》,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46-53

  5、葛起新,徐同:《我国樟科楠木属锈菌新变种·紫楠锈菌》,《真菌学报》,1983,2(4):210-212

  6、何胜洋,张炳欣,葛起新:《抗生细菌的拮抗机制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7,13(1):57-62

  7、刘力,葛起新:《华东地区立枯丝核菌融合群鉴定》,《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7.13(2):227-233

  8、刘力,葛起新:《立枯丝核菌与蛋白质电泳图谱研究I·融合群与图谱的相关性》,《真菌学报》,1988,7(3):175-182

  9、陈集双,葛起新,张炳欣:《立枯丝核菌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Ⅱ·用等电聚焦电泳比较各融合群及亚群》,《真菌学报》,1991,10(3):238-245

  10、朱培良,葛起新,徐同:《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的七个新组合》,《真菌学报》,1991,10(4):273-2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葛起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