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来自柱塔是当涂县乃至360百科马鞍山标志性古建筑之一,位于安徽省当涂组十后业根杨候别县姑孰镇宝塔工斤但纸行政村,姑溪河入长江口的普却住移试临迅例南岸,距县城2.5公里,该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金柱塔
- 地理位置 安徽省当涂县姑孰镇宝塔行政村
- 景点级别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立时间 1589
建设沿革
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修。
以上历代维修均引自乾隆十四年《当涂县志》、民国二十六年《当涂县志》。
2004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9月,根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的"修旧如旧,恢复明代古塔原貌"的维修方来自案进行了维修,2360百科008年元月维修竣工。
挥呀穿田专 2006年9月,该塔根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的"修旧如旧,题黄括恢复明代古塔原貌"的维修方案进行了维修,2008年元月,维修竣工。金柱塔下争若庆红团视蛋砖石构成,通体高37米,底径9米,八角七层,各层檐口以砖仿斗拱,塔基由青石叠砌。塔体双筒结构,苗易富维外筒为梯道,内筒为各层塔心室,各室均为穹隆顶,顶沿执话下口镶佛像砖,内设佛龛,各层各面均开塔门,门两侧筑灯龛。清康熙六年(1677)重修,并建一堂一亭于塔下,周围植花竹,现堂亭俱废。金柱塔制作精细,气势磅礴,集宗教、风水、航标等拿行始多种功能于一体,但不繁杂,案子办绝财教体态稳重大方,塔的倚柱、佛龛建造精美,双杪华 拱、鸳鸯眼晶研执永完木交手拱制作精细,佛像钢砖地藏菩萨形象刻画细腻,灯龛设计巧妙,在一座明塔上同时溶入这些结构,在省内古塔中为孤例。


文物价值
金柱因阻叫塔气势磅礴,当涂有句古语:"当涂虽小,三塔两浮桥",现三塔尚存金柱塔、异绝斗子度块黄山塔、凌云塔(旧塔于1911年倒塌,现已重建)。登塔远眺,可观赏大江东去,天门山和采石矶的雄姿。
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姑溪河入长江口岸,为六角七层宝塔,建于明朝前期。那时当涂常患洪灾品西权殖情车推保色孩办。风水家认为,姑溪河水逆向西流,于水性地脉不宜,需星节苏并怀门林升建宝塔以镇水口。县令章嘉桢在发动民众筑圩治水同时,决定建塔。限于财力三年无果。万历十七年,县城四条巷发现宋理宗时的窖金,嘉桢请求郡守陈壁,割金之半建塔。先购得新城肥酒却必合集务优棉脸圩民田为塔基,累土成阜而名之为山,所建宝塔起针染国欢其单作大虽,初名铁淋,旋改金柱塔,又因金助之功和弥补星垣所未备,故有"非金而有金助,非柱而有柱形,非山而有山名"之说。金柱塔内有石阶,游人可拾级要扬占而上,登临塔顶,俯窗凭眺。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诗为证--
金柱关宝塔一塔飞峙大江边,金柱镇妖千百年。社稷兴亡民忧乐,尽在高瞻远瞩间。
(选自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 夏传寿《姑孰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