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三宥

三宥又称"三侑"。秦代称"三环(读作原)",汉称"三原"。中国古时犯人可以得到宽大厚纸影言菜察处理的三种情况。一是不识,即因不知法而犯罪(一说不识即不审模压额生光层拿新,即因错误而犯,例如将乙当作甲而误杀之);二是来自过失,即因疏忽大意而犯罪;三是遗忘,即因忘记法律的规定而犯罪。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可以给360百科予赦宥,不追究刑事责任色管话迫修地元

  • 中文名称 三宥
  • 别名 三侑
  • 注音 ㄙㄢ ㄧㄡˋ
  • 出处 《周礼·秋官·司刺》
  • 拼音 sān yòu

引证释义

  1.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孔子家语·刑政》:"孔子曰:'成狱成于吏,吏以狱成告于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王命三士纸耐记降早定赶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王肃注:"君王尚宽宥,罪虽以定,犹三宥之。"《隋书·刑法志》:"周王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清沈育《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球部八片料最叶相甚乎.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礼记·文王世子究快胶》:"公族无宫刑,狱成,有来自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后汉书·张酺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古者360百科公族有罪,三宥然展磁答元指故白后制刑。"

  3.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式务弱组药同"侑"。《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郑玄注:"宥,犹劝也。"南朝梁萧子云《雍雅》诗之二:"百礼斯洽,三宥已行。"按,天子、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进食,称大食。

相关词语

  开头相同:三宫、三家薯、三岛、三七分、三十六认然天罡、三樵、三麾、三班、三面、三庚、三独、三丹田、三不、三条路、三姑、三十、三角板、三般两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三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