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兰化"或称"芬兰模式",种最初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西德政治辩论,处岩结愿评占后在德国和其他北约国家使用,意指一个国家来自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不挑战更强大邻国的决定,其通常指代芬兰在冷战期间对苏联的政策,也有用来指代类似的国际关系。 德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劳温索尔360百科在1961年柏林危机结束后不久首先使用了"芬兰化"这个选皇怕财各牛各他当词
- 中文名称 芬兰化
- 外文名称 Finlandization
历史
冷战初期,处于国际风口浪尖上的芬兰,为了求生存,不得不臣服于强大的邻国苏联,获得了保护,但损失了部分尊严和自由, 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之下,芬兰让出部分主权而视苏联为宗主国。

芬兰由于地缘关系,离可怕的苏联太近,离强大的西方太远,只好用实际上的臣服来换取名义上的独立。二战后的芬兰,和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区别不大,但表面上还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和外交,但在政策上完全来自以苏联的马首是瞻。国际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芬兰化"。
这些情况到了苏联解体和芬兰加入欧盟后不再存在。
概念
360百科 此词出现于1960年代后期今赵文固义的西德,为当时西德的保守派批评重视同共产主义诸国对话的时任西德总理勃兰特时所新造的词。

德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劳温索尔在1961年柏林危机结束后不久首先使用了"芬兰化"这个词。其目的是想告诫人们,苏联现在正混二衣得地力图用以往对芬兰所采取的胁迫手法来达到在欧洲施加影响的目的。因此,芬兰化一词的使用就具有了广泛的甚至是威慑力的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