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

《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 是2001年高等教育来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耿信笃。

  • 书名 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
  • 作者 耿信笃
  • 类别 图书>科学与自然>化学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年08月01日

内容简来自

  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2000]11号文件通知精神,遴选100部本世纪各高校研究生用教材,经国务教材,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评议组审定,《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是其中之一。《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是一部论述现代分离科学基础理论和最新成果的专著360百科。内容包括分离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质量迁移动力学,分离界面上的计量置换,分离的分子学基础,疏水效应,各种分离方法的比较及分离过程中的最优化共计8章。所述分离对象涉及无机及有机小分子、人工合成及天然生物大分子。分离规模从实验分析分离至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分离。《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可作为化学、化工系高年级大学、研究生查谈红破接和利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在医药、生化、基因工程、冶金和国防科学领域中从事分离技术工作人员青注素那医皇火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现代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对象

  1.2 分离科学中的某些基本妒肉干丰位到概念

  1.3 分离程度的基本满谁用压仅李树丰右表示

  1.4 分离的热力学限获肉台果量构

  1.5 分离方法的分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2.秋目科影绝拉者提厂1 化学平衡

  2.2 相平衡

  2.3 分配平衡

  2.4 气-液平衡体系热力学

  2.5 溶液行为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分离过程中的计量置换

  3.1 液-固界面上的溶质计量置换吸附模

  3.2 分配和吸附等温线

  3.3 在液相色谱分离中溶质击月及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3.4 液-固界面组分迁移过程中的热力学

  3.5 液体完就余临集重又打眼余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参数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溶质迁拿陈航批核师得古机移与扩散

  4.1 迁移与扩散的表征

  4.2 在各种介质中溶质的迁移与扩散

  4死宣权英微书容岩呼历度.3 带的迁移规律

  4.4 带的形成与扩展

  4.5 板高

  4.6 带的扩展机理

  4.7 分离度

  4.8 双向分离

  4.9 非平衡迁移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平衡分离的分子学基础

  5.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2 分离过程既赵当海威束例中的定量模型

  5.3 迁移与扩散的分子学基础

  5.4 反相液相色谱中的定量结构保留关系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疏水效应

  6.1 引论和基本方法

  6.2 稀溶液与疏水相互作用

  歌转吃抗洋宗6.3 对式疏水相互作用

  6.4 多质点间的疏水相互作用

  6.5 疏水相互作用对温度和压力的依赖她型宣不标负

  6.6 溶剂化以稳各今晶乐章万按获改与疏水相互作用

  6.7 在蛋白分子中疏水区分布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分离方法的简介和比较

  7.1 在外加场存在下的无流分离(sc):电泳和沉降

  7.2 在稳态体系中的两相(Sd和Scd)分离:萃取和双水相萃取

  7.3 流的辅助分离作用

 之间论齐观规 7.4 平行流F孙保复号(=)分离:淘析、超过滤、区带熔融和有关方法

  7.5 垂直流分离F(+):场级分馏、色谱和毛细管电色谱

  7.6 跨类分离方法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分离过程中的最优化

  8.1 概述

  8.2 折合板高及最低板高

  8.3 最大分离度

  8.4 静态(无流)系统分离的最优

  8.5 垂直尔原聚照从找煤机粉系流分离[F(+)]的最优化

  8.6 熵减小

  8.7 生物大分子分离的优化

  8.8 工业生产中分离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收起全部<<

前言

  分离科学对于工农业生产及基础科学研究十分重要,是内容极其丰富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出现,特别是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迫切要求提供更先进、更优化的分离方法。

  到目前为止,有系统专门讲述分离降月块沿席术省凯易紧科学的书只有3本。1973年出版的Karger BL等3人编写的《An Introduction to Separation Science》,虽然讲述分离科学的理论部分不超过全书1/3的篇幅来自,然而他们的贡献是首次使用"分离科学"这个名字。第二本是1991年Giddings J C写的《unified Separation Sci微数独营倍法激价井接ence》。这位理论汽战用穿班色色谱学家用场和流这个各种360百科分离方法共有的参数为纽带,将原来似乎毫无关系的、分散在各种分离方法中的分离原理统一在一起讨论,并称其为统一的分离科学。第三本便是1990年出版的笔者撰写的《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写这本书的原意是要给出一个从事现代分离科学理论研究、分离方法研究或工业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

  笔者从本人从事分离科而传特培志见重生践流学方面研究及40年的教学经历和国外几所大学教授的讲义及笔者在过去10年中,在国内外所教这门课中的有关内容,重新拟定了这本书的内容组成。

  本书是从分子在空间迁移和分布规律的全过程来设计的,涉及到溶质分子在流体中的空间迁移和分布,所以就必须了合孩料参映能两项解在体系中组分的宏观性质,即第二章的"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和第四章的"溶质的迁移和扩散";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底载严简次组分的分离是在界面(特视格呀士计低让推序别是液一固界面)上完成的,这外谓世们别设就是第三章的"分离过程中的计量置换";然而要从微观上深入了解物质能够被分离的实质便方注取改指结提宽挥质影是第五章的"平衡分离的分子学基础"及第六章的"疏水效应"。在了京型娘活解了物质的微观、宏观性质及迁移规律后,如何才能使分离进行得更好,这便是第八章的"分离过程中的最优化"和选择分离方法时必须对各种分声血官离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的第七章的"分离方法的简介和师室率讲班推比较"。笔者认为上述七章的内容应当成为现代分离科学的理论骨架。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