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曳尾鹱

曳尾鹱(学名:Puffinus pacificus)为鹱形目鹱科下的一种中型海鸟,[1]  体长39-43cm。嘴较细长,鼻管短,翅尖长,尾呈楔形,亦较长。顶比科养宽帝错额半体羽有两种色型,一来自种暗色型全身为黑褐色,嘴黑灰色,脚粉红色,飞行时翼下褐色,外缘黑褐色;淡色型上体360百科黑褐色,下体白色,嘴淡粉红色,先端黑色,飞行时翼下白色,外缘黑褐色。区别于白额鹱体型较小,头顶无白色;暗色型全身都为黑褐色,易区别。

曳尾鹱飞行高度低,偶尔身子两侧倾斜而向下俯冲,常紧贴水面滑翔以至向下扑翼时翼尖触及水面。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宗倍做冲让态道带海域,中国分布于台湾。多见于远洋东风征的岛屿,产卵于洞穴中。物种模式产地在太平洋克马德克群岛。

2012年8月,台风“海葵”将曳尾鹱迷鸟吹到上海,为上海的缺想帝即火免促步换鸟类新记录。中国大陆曾于1916年第一次在福州看到曳尾鹱。台湾和香港也有曳尾鹱的目击记录。

  • 中文名 曳尾鹱
  • 分布区域 印度洋、太平洋
  • 科 鹱科
  • 英文名称 Wedge-tailed Shearwater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曳尾鹱两性相似,中等大小。嘴较来自细,鼻管较短,翅长而尖,尾亦较长,呈楔形。体羽有淡色型和暗色型两种类型:淡色型额、头顶、后颈360百科和上体黑褐色,初级飞羽和尾黑色,其余翅后构可并群季控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颏、喉、前颈和下体白色。翅下覆羽亦为白色,具黑褐色斑,腋羽纯白色,虹膜暗褐色,嘴淡粉红色,先端黑色,脚淡控延木武红色;暗色型全身黑刑难整端护械日褐色,飞羽和尾羽黑色,翅上覆羽褐色,虹膜褐色,嘴铅灰色,脚粉红色。

曳尾鹱

  小量度:体长390-430mm;嘴峰36-39mm;翅274-290mm;尾149-161mm弦与较清科;跗跖45-48mm。

栖息环境

  曳尾鹱为典型海洋性鸟类。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繁殖期栖息于海洋中多草和多岩石的小岛上或海岸边。

汽袁品弦建临检殖久太活习性

  曳尾鹱主要在夜晚和黄昏活动,常成群在海面低空飞翔,时而左右来自倾斜地滑翔于海面,时而急速地鼓动两翅穿梭于波峰间,飞行轻快而有力,亦善游和潜水。

曳尾鹱

  曳尾鹱主要以小型鱼类和头足类为食。觅食主要通过游泳和潜水,常常边游泳边觅食水表层的动物待密九突编封稳金镇深言性食物,也能从飞翔中突然降到水面捕猎在空中发现的食物。360百科亦会跟随船舶觅食。

 那简将 曳尾鹱为留居性鸟类,但繁殖期后常做漫无目的地游荡。

  曳尾鹱于海上一般无声。

分布范围

  曳尾鹱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服胞比域南北纬35度之间,从小笠原充镇果内重乙两停绿群岛、硫黄岛、夏威夷群岛、雷维利亚希黑多群岛、中国澎湖列岛,往南一直座控卷张力率送目到澳大利亚沿海及岛屿,包括纳丘拉利斯特角引跑信气看挥、科科斯群岛、克马德克群岛投术粮红缺、塞舌尔群岛、诺福克岛和洛井写师群德豪岛等。非繁殖季节也游荡到伊豆群岛、阿拉伯海、教曲胞重联负红海,偶尔到新西兰。中国仅见于台湾和澎湖列岛。

曳尾鹱中国分布图

何团问错调项  原生分布:澳大利亚、英属印度洋领地、中国、科科斯群岛、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亚、尼加拉瓜背身赶杂饭高、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留尼旺岛、萨摩亚、塞舌尔、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那议亮煤轴井静、台湾、汤加、美国、夏威夷、瓦努阿图、也门。

曳尾鹱世界分布图

  旅鸟分布映落换独理执劳参输甲圣诞岛、哥斯达黎加、埃及、伊朗、新西兰、巴拿马。

  未定分布美属萨摩亚群岛、智利、科摩罗肉依什专安管以应图、库克群岛、萨尔瓦多、法苏望尔属南半球领地、马约特、瑙鲁、纽埃、巴基斯坦、秘鲁、皮特凯恩岛、南非、坦桑尼亚、托克劳、图瓦卢、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生长繁殖

  曳尾鹱繁殖于温暖海洋中的小岛上或海岸边,局际报天部告尤其是多草、多岩石和沙土的岛屿。置巢于海岛岩石洞穴中或地上,或岩石和灌丛下,也有的曳尾鹱在裸露的沙土地上或低矮的植物丛中营巢,在澳洲甚至发现有在岛屿森林中地上营巢的。通常成群在一起营群巢。

曳尾鹱

  繁殖期9月至翌年4月。每窝产卵1枚,白色,大小为63mm X 41mm。

亚种分化

亚种
学名分布
指名亚种
P.p.pacifeus
大洋洲克马德克群岛
塞舌尔亚种
P.p.chlororhynchus
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岛屿和印度洋中的塞舌尔群岛
台湾亚种
P.p.cuneatus
小笠原群岛、夏威夷群岛和中国澎湖列岛
澳洲亚种
P.p.royanus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岛屿

种群状况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相关的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波动范围<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面积和质量下降,种群数量过小,分布区域碎片化等)。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但下降速率未达到濒危的标准(在10年或者3个世代内数量下降>30%);种群数量庞大,也尚未达到种群脆弱或濒危的标准(种群内成熟个体的数量<10,000,并在10年或者3个世代内持续下降>10%,种群结构失衡等)。

曳尾鹱

  2004年估计,全球种群数量超过520万。2009年部分国家种群规模估计为:有50-10,000只曳尾鹱迁徙到台湾;有10,000-100,000对成年曳尾鹱和1,000-10,000只曳尾鹱个体迁徙到日本。

保护级别

  暂未列入《华盛顿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4)--无危物种(LC)。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曳尾鹱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