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德化县三班镇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

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号称闽中屋脊,面积2232平方公里,境内有大量优质的瓷土矿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充沛的水力资源。

  • 中文名称 德化县三班镇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
  • 位于 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
  • 号称 闽中屋脊
  • 面积 2232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德化县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郑炯鑫(德化陶瓷博物馆 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

  Summary:

  本文主要从德化窑历史发展概况,辽田尖山窑址的发来自现及其标本的测定与分析,揭示德化窑的烧造年代及意义.

  The article mainly ta360百科lks about the history and general develo笔家差pment of De Hu控名远区浓顶a Kiln,the disco额点断very of the kiln site in Mt Liaotianjian and the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specimen,trying 联板房问即绝硫to reveal the era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burning and product影五凯船切就金该史切ion of De Hua Kiln.

德化窑历史发展概况

  历史上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目前,全县已发现的古瓷窑址达238处。

  根据解放后德化的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后期,在德化浔中镇丁溪村供理配互盟怎的云尾山、牛尾寨、四埔山及美湖乡尊美村后坪山等四处样毛相语陆都台费语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先后采集到石石奔、石斧、石矛和印纹陶片以及釉陶活周经测测态达广片。1968年在修建城关至三班的浔三公路时用站脸树黑挥变既绿月,在石排格古瓷窑址尼年充本绍沉附近发现魏晋时期的青釉谷仓,青釉罐等器物。

  唐末五代,由于中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因而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导致德化境内人口增长,地方经济逐渐开发。唐贞元(785-805年)以前,德化属永泰县归义乡,贞元中改为归德场能准杨破够,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娘波掉领袁空烧段33年)开始正式建县,至唐后期,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制瓷业已比较发达。据《龙浔泗滨颜氏族谱》记载:其开基祖教先公居河南,于唐代来我县,其第五子文丽公得中明经博士,第七子颜仁背罗回郁初举进士,文丽公子化彩举国子博士及第。颜化彩并著有《陶业法》、《绘梅岭图》,传配裂血志王点授陶瓷工艺供后人学习。

  1西议旧肥毫995年3月在美湖乡阳田墓林发现了一处唐手达代窑址,窑址残存窑基长21米,宽1.9米至2载千袁问从司双.1米,所发现的50多件标本均为青釉器,有的表面釉层已脱落,经与馆藏的墓葬青釉器比较,在造型、瓷质、釉色、装饰等方面基本一致。

  进入宋元以后,德化瓷业有着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盖德乡、三班镇等地多处窑址生产的白瓷、青白瓷大量出口,笔者曾在2006年11月及2007年前往北京国家博物馆、广东阳江市博物馆考察"南海一号"沉船前期打捞出水的部分瓷器,发现其中有许多是德化三班镇、盖德乡窑址生产的瓷器。典型的如三班镇佳春岭窑生产的小花瓶,盖德乡碗砰仑窑生产的刻花大口碗、粉盒等。

  明代德化窑无论是烧制技术、瓷器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等方面都远超宋代之上。"瓷圣"何朝宗的瓷塑作品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独树一格的"象牙白"瓷更被誉为"中国白",成为"国际瓷坛的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

  清代,德化进入了青花瓷生产的全盛期,全县已发现的清代窑址达177处,2000年轰动世界的"泰兴号"沉船打捞出35万件的德化青花瓷给出了最好的诠释。一千多年来,德化瓷窑火不熄,从未因朝代更替而停止,德化窑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其在陶瓷史上应有的地位。

  然而随着三班镇三班村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的发现,德化窑烧制历史可望往前推进一千多年。

辽田尖山原始青的粉少殖瓷窑址的发现与调查

  三班镇位于德化县南部,距县城10公里,与永春县相邻,靠近晋江流域,交通方便,附近分布着大威散思任卷量瓷土矿,历史上是德化著名窑场之一。

  辽田尖来自山原始青瓷窑址位于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南部与永春交界的辽田尖山山坡处(见图),距离三班镇4公里。山上杂草丛生, 周围分布着成片的柑桔园,有一条机耕路与公路相通。

  2007年初,德化陶瓷博样包的的草物馆接到三班镇一村民报告,在附近山上发现大量古代陶瓷标本,笔者看过村民带来的标本,初步断定这些标本年代久360百科远,与馆藏唐代器物标本相比有明显差异,很有价值。

  2007年10月,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工作人员及泉州市考古队一行数人前往辽田尖山现场调查,发现了许多印纹硬陶、原始青瓷标本和一些烧土块。

  2007年11月,笔者又陪同福建省考古所郑辉、陈兆善两位研究员前往辽田尖山作进一步调查,专家们还任块房局站审临图学倍在辽田尖山周围几千平方米的范围内找到了许多原始瓷片和陶片,有的瓷片表面有神见皇它会严目右货分号一层淡青色的釉,有的是由一个个圆点装饰的图案,有的像用竹片在上面戳成"S"形的"戳点纹",有的像绳子压下去的"绳纹"、"网鲁约丝与某起评息纹",这些都是原始青瓷的典型花纹,由于瓷声烧史片分布范围很广,专家们估计这里很可能有窑址鱼工讨肉地若元停存在,于是就开始寻找和窑址有关的东西:如废品堆权土站内积、烧制过程中粘粮免英混材括草发乡连在一起的瓷片、陶片或于求玉会把菜巴普速尼者烧窑的工具,经过长时间艰苦的努力,专家们在铲平山坡的一处断面后,终于一个约1米宽的弧形窑炉显现出来,尽管与如末述国己搞黄色的泥土混在一块,但两侧窑壁很破著到音年对等叫整子上长期火烧留下的厚厚的烧结层还是非常显眼,发现了窑壁就证明了这里确实有窑址存在,而且专家认为,原始瓷标本分散范围这么广,有可能窑址不只这一座。这要等觉难错后续进行进一步的考古、发掘、研究确定。

  据考证,原始青瓷或称"原始瓷器",也称"釉陶"、"青釉器"等。中国商周时的原始瓷器称为早期原始瓷器,西周原始瓷线市挥丝线帮货世器主要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并用拍印、刻划、堆塑等技法作出各种装饰花纹,如方格纹、盐井胜烟次落翻赶表计假蓝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S"形纹、绳纹、网纹、附加堆纹、云雷纹、水波纹等,西周时期还增加了乳钉纹,这些瓷器工艺很原始,处于瓷明布飞教海娘器的发明阶段。首先它选择的是一种含熔剂较少的粘土作原料,这种粘土称为瓷土或高岭土。烧成以后胎色灰白,含铁量在2%左右,胎体表面施上一层人口配制的石灰釉,cao含量在16%-20%左右,和胎体一道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颜色为黄绿色或灰青色,光亮透明。根据釉色,将这种瓷器称为原始青瓷。

  辽田尖山原始青瓷标本介绍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辽田尖山原始青瓷标本介绍

  1、青瓷残片,瓷片的上部是用瓷土捏成的一个个米粒大的圆点粘贴,往下有像草绳压印的竖条形"绳纹"。施淡青色釉,釉面几乎脱落,只残留局部。

  2、印纹硬陶片,满饰"席纹",纹路清晰。

  3、青瓷残片,上部用竹篾划出不规则的斜道,往下是水波纹,然后凸出两道弦纹,在这两道弦纹间用小竹签压印小圆圈,而形成的一排圆形阴纹。瓷片表面有施一层淡青色的釉,釉面发色纯正。

  4、青瓷罐残片,罐口口沿外侈,口沿下唇有两道凸弦纹,间以用小竹签戳成的圈点纹,自罐口往下顺势,逐渐鼓腹,内外施淡青色釉,偶尔有垂釉现象。口沿的内沿直径为12.25cm,外沿直径为17.25cm。

  5、陶片,瓶类的底部,陶片素面无纹,撇口,残片的上直径为6cm,下直径为8.2cm。

  6、青瓷钵残片,口沿,内部饰两道小珠纹,外部饰小珠纹与规整的棱形边饰纹相间,通体满饰,内外施釉。口径20cm。

  7、青瓷残片,饰"绳纹",施淡青色釉,内外施釉。

  8、青瓷残片,饰"绳纹",施黄褐色釉,釉面已脱落,只有小部分残留,器内无釉。

  9、陶片,饰乳钉纹三道,弦纹一道。

  10、青瓷残片,饰"绳纹",表面施淡青色釉,釉面均匀。

  11、印纹硬陶残片,罐或瓶的腹部,依稀可见泥条盘筑痕,通体饰规整而丰富的纹饰,有水波纹、直道纹、弦纹(弦纹两侧均压印锯齿纹)等相间。

  12、青瓷罐残片,口沿之下溜肩,用小竹筒压印规整的圈点纹,施淡青色釉,内外施釉。

  13、青瓷双系罐残片,口沿,依次饰以圈点纹,水波纹,直道纹,罐耳由瓷土捏筑成6条直道纹,上下各堆贴螺纹。装饰讲究规整,精细。施淡青色釉,内外施釉。口径21cm。

  14、陶片,饰"网纹"。

  15、青瓷罐残片,饰圈点纹,施淡青色釉。

  16、青瓷双系罐残片,罐耳刮6道直条纹,耳上有粘疤。施淡青色釉。

  17、青瓷罐残片,罐腹部,饰乳钉纹,施黄褐色釉,内外施釉。

  18、青瓷罐残片,口沿外侧粘贴米粒大的圆点。施淡青色釉,内外施釉。

  19、窑具、垫圈,断截面呈三角形状。

  20、青瓷残片,饰乳钉纹,施淡青色釉。

  为了确定这些标本的成分和年代,笔者于2007年10月把第一次调查采集到的标本选取10件带到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委托承焕生教授进行"PIXE"(质子激发X荧光能谱)检测。这一方法是以"Mev"质子激发样品中原子,使其发射特征X射线,通过探测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来测量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测试结果如下:

  德化陶瓷馆样品测试结果(复旦大学PIXE结果)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K2O

  CaO

  TiO2

  Cr2O3

  MnO

  Fe2O3

  CoO

  ZnO

  标1-胎

  0.90

  1.22

  23.23

  68.32

  0.24

  0.00

  3.48

  0.15

  0.59

  0.00

  0.03

  1.76

  0.05

  0.03

  标2-胎

  0.00

  0.68

  21.86

  72.69

  0.41

  0.00

  0.96

  0.10

  1.01

  0.03

  0.00

  2.24

  0.02

  0.00

  标3-胎

  0.82

  1.08

  23.51

  69.90

  0.34

  0.00

  1.97

  0.15

  0.70

  0.00

  0.03

  1.46

  0.05

  0.00

  标3-釉

  0.38

  3.09

  17.74

  58.87

  0.87

  0.00

  3.03

  12.18

  0.43

  0.04

  1.24

  2.09

  0.00

  0.03

  标4-胎

  0.39

  0.88

  25.64

  68.42

  0.33

  0.04

  1.49

  0.08

  0.62

  0.00

  0.04

  2.05

  0.00

  0.02

  标4-釉

  0.69

  2.42

  15.91

  53.77

  0.73

  0.04

  1.59

  22.25

  0.43

  0.00

  0.37

  1.77

  0.00

  0.02

  标5-垫片

  0.40

  1.00

  27.63

  66.39

  0.26

  0.00

  1.03

  0.03

  0.77

  0.00

  0.03

  2.46

  0.00

  0.00

  标5-胎

  0.21

  0.97

  26.60

  68.05

  0.24

  0.00

  1.62

  0.07

  0.57

  0.00

  0.00

  1.66

  0.00

  0.00

  标5-表面

  0.12

  0.82

  31.71

  63.45

  0.10

  0.00

  1.13

  0.00

  0.89

  0.00

  0.00

  1.78

  0.00

  0.00

  标5-表面

  0.00

  0.60

  33.03

  62.55

  0.08

  0.00

  1.21

  0.00

  0.84

  0.00

  0.00

  1.64

  0.05

  0.00

  标6-胎

  0.51

  0.91

  24.18

  70.55

  0.34

  0.00

  1.29

  0.06

  0.66

  0.00

  0.03

  1.46

  0.03

  0.00

  标6-釉

  0.27

  1.41

  16.29

  63.77

  0.49

  0.00

  1.52

  13.66

  0.60

  0.05

  0.12

  1.83

  0.00

  0.00

  标7-胎

  0.93

  1.15

  21.66

  70.53

  0.57

  0.05

  2.57

  0.15

  0.73

  0.03

  0.03

  1.61

  0.00

  0.00

  标7-釉

  0.57

  3.84

  15.06

  55.95

  1.29

  0.00

  3.10

  16.61

  0.52

  0.00

  1.35

  1.71

  0.00

  0.00

  标8-胎

  0.86

  1.26

  30.75

  62.90

  0.51

  0.00

  0.95

  0.02

  0.78

  0.00

  0.00

  1.92

  0.02

  0.02

  标8-表面

  0.75

  1.14

  30.89

  61.49

  0.45

  0.00

  2.24

  0.23

  0.60

  0.00

  0.04

  2.14

  0.04

  0.00

  标9-胎

  0.68

  1.04

  25.92

  67.03

  0.36

  0.00

  0.49

  0.03

  1.85

  0.03

  0.00

  2.53

  0.02

  0.02

  标10-胎

  0.47

  0.87

  27.55

  65.56

  0.29

  0.06

  2.26

  0.14

  0.92

  0.00

  0.03

  1.86

  0.00

  0.00

  标10-釉

  0.90

  3.02

  19.73

  57.53

  0.94

  0.05

  2.94

  10.63

  0.58

  0.00

  0.28

  2.34

  0.03

  0.03

  从测试结果看,上述标本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胎体含铁量高,介于1.46-2.53%之间。

  2、釉层cao含量特别高,介于10.63-22.25%之间。

  以上数据与德化窑以前发现的唐、宋、元、明各时期标本相比,上述成分含量明显偏高,与原始青瓷含铁量2%左右,cao含量在16%-20%左右比较相符。

  四、小结

  1、根据辽田尖山所获标本的胎釉、纹饰、造型及所含成分,可以确定这批瓷器标本为原始青瓷,原始青瓷与印纹硬陶同出一处,初步判定为西周的原始青瓷,准确年代还需后续进一步进行考古发掘、研究。

  2、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它不仅大大推进了德化窑的烧造年代,而且对福建作为原始青瓷的起源地之一同样意义重大,同时从侧面佐证了唐代德化三班颜化彩正是在总结前人长期制瓷经验的基础上,编著了第一部陶瓷专著--《陶业法》。

  参考文献:

  1、《德化窑瓷鉴定与鉴赏》叶文程、林忠干、陈建中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

  2、《德化瓷史与德化窑》徐本章、叶文程著,华星出版社,1993年5月。

  3、《德化窑始烧年代考》陈建中,《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2002年9月。

  4、《中世纪"陶瓷之路"上的德化瓷及其科技分析》,李国清、梁高鎏、彭子成。《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2002年9月。

  5、《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国家文物局主编,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6、《浙江德清战国原始青瓷制作工艺初探》朱建明。《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陶瓷学会编,紫禁城出版社。

  青瓷残片,瓷片的上部是用瓷土捏成的一个个米粒大的圆点粘贴,往下有像草绳压印的竖条形"绳纹"。施淡青色釉,釉面几乎脱落,只残留局部。

  印纹硬陶片,满饰"席纹",纹路清晰。

  青瓷残片,上部用竹篾划出不规则的斜道,往下是水波纹,然后凸出两道弦纹,在这两道弦纹间用小竹签压印小圆圈,而形成的一排圆形阴纹。瓷片表面有施一层淡青色的釉,釉面发色纯正。

  青瓷罐残片,罐口口沿外侈,口沿下唇有两道凸弦纹,间以用小竹签戳成的圈点纹,自罐口往下顺势,逐渐鼓腹,内外施淡青色釉,偶尔有垂釉现象。口沿的内沿直径为12.25cm,外沿直径为17.25cm。

  陶片,瓶类的底部,陶片素面无纹,撇口,残片的上直径为6cm,下直径为8.2cm。

  青瓷钵残片,口沿,内部饰两道小珠纹,外部饰小珠纹与规整的棱形边饰纹相间,通体满饰,内外施釉。口径20cm。

  青瓷残片,饰"绳纹",施淡青色釉,内外施釉。

  青瓷残片,饰"绳纹",施黄褐色釉,釉面已脱落,只有小部分残留,器内无釉。

  陶片,饰乳钉纹三道,弦纹一道。

  青瓷残片,饰"绳纹",表面施淡青色釉,釉面均匀。

  印纹硬陶残片,罐或瓶的腹部,依稀可见泥条盘筑痕,通体饰规整而丰富的纹饰,有水波纹、直道纹、弦纹(弦纹两侧均压印锯齿纹)等相间。

  青瓷罐残片,口沿之下溜肩,用小竹筒压印规整的圈点纹,施淡青色釉,内外施釉。

  青瓷双系罐残片,口沿,依次饰以圈点纹,水波纹,直道纹,罐耳由瓷土捏筑成6条直道纹,上下各堆贴螺纹。装饰讲究规整,精细。施淡青色釉,内外施釉。口径21cm。

  陶片,饰"网纹"。

  青瓷罐残片,饰圈点纹,施淡青色釉。

  青瓷双系罐残片,罐耳刮6道直条纹,耳上有粘疤。施淡青色釉。

  青瓷罐残片,罐腹部,饰乳钉纹,施黄褐色釉,内外施釉。

  青瓷罐残片,口沿外侧粘贴米粒大的圆点。施淡青色釉,内外施釉。

  窑具、垫圈,断截面呈三角形状。

  青瓷残片,饰乳钉纹,施淡青色釉。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德化县三班镇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