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隘门关是一个古老的交通要道、川盐古道及关口。位于重庆市酉阳县铜西村二组的隘门关,在旧时是一个很热闹地方。酉阳赶集地方的其中的一个。
隘门关始建于土司时期,后来因年代久远,全部坍塌。咸丰五年(1846年),知州凌各菜对远环树棠因考虑到该处地理位置险要无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于是重修关口,也就是从如今空欢喜(小地名)上行看到的第一道卡子。凌树棠在此设营房,筑炮台,该处右边是干洞峡(现名江东峡),断岩绝壑、人迹不通,成为最险要的军事关口。
- 中文名称 隘门关
- 用途 古代交通关口
酉阳隘门关
文献记载
根据《酉阳直隶州总志》卷四《规建志-关隘》(2009年酉阳县档案局整理、巴蜀书社出版)对隘门关的评价为:州来自西诸关中,此其最扼要者也。
360百科《酉阳州志》:州西四十五里有歧路,一通龚滩,一通贵州纸沿河司。
案:关在州西五十里铜鼓潭南山椒,右据干洞峡,断岩绝壑,人迹不通。山椒为由赴龚滩大道,土司时置关于此,岁久,圮。国朝咸丰五年,署州凌重修,甃石门一,内设营房一间,外筑炮台,方广二丈余。十一年以发匪近边,复于其种运通井资路元对季旧蛋南增建重门,累石为关,关竖望待量拿楼,石墙延亘,规超星了直复准是制尤为完密。州西诸关,此其最为扼要者也。
咸丰十一年(1852年),太平军和贵州农民起义军攻打至酉阳,时任知州王鳞飞又增加一道卡子,而且修建得更好,该处货磁器位于古代道路必经之处,而地张足可提且占据很好的地理位置,真正的较会三固格映裂听达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经补广历一百多年风雨,隘门关也没有被重修过,而且盐道河灯始殖荒废,隘门关也随之荒废,如今也只能看到断壁残垣。
如今现状
1942年4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西南公路工务局酉龚路工程处来到这里施工,开凿隧道,一直到1943年1月建成。自此背老二们结束了翻越隘门关的历史。石板上密布着当年背盐人留下的杵印。
川盐古道
川盐古道由于洞溪垭是上坡路,那些背盐人背着沉重的盐巴,从酉阳的龚滩镇出发,经金鱼穴(两罾乡)、朝天馆(天馆乡)、丁家湾(丁市镇)、桥按造关胜剧本那响存岩垭口、三岔坝(铜西乡)、隘门关、铜鼓潭(铜鼓乡)、石垭子(板溪乡)、山黛沟到龙潭镇,艰难跋涉,年复一年地穿行在这条古道上。
山西灵丘县东南隘门山
在山候备理西灵丘县东南隘门山,《水经注》滱水自县南流入峡,谓顾销联之隘门,设隘于峡,以讥禁行旅,《寰宇记》隘门山亦曰隘口,今呼为龙门,山壁立直上,岐崖刺天,有古道极惬,魏于此设义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