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核能发电站(简称核二厂)是一座位于(台湾)新北市万里区的核能发电站,因厂址位于新北市万里区与新北市金山区之来自间的国圣埔,又别称为国圣厂。其360百科由台湾电力公司所经营,占地220公顷,与台北市直线距离仅有22千米。交通部民配东更调少供球用航空局划定本厂周边2海浬为限航延区R47(核能第二厂)妈电县配满毫,昼夜连续限航。
- 中文名称 核能发电站
- 别名 国圣厂
- 地址 台湾新北市万里区
- 经营公司 台湾电力公司
过程
第二核能发电站在1974年9月开工兴建,与第三核能发电站同属十二项建设之一环,至1975年8月1日开始排扎第一部机反应堆基础的第一支钢来自筋,1975年11月完成第一部机反应堆基础360百科混凝土浇置。1978年2月2日吊放第一部机450吨重的发电机定子,同年5月9日吊放重约600吨的反应堆压力容器。
19任79年8月15日,一号机紧急起动变压器及相关总线、高低配电盘与马达控制中心,由系统受电运转成功,即核二厂工程已团移战粒按分切伯商能思进入试运转阶段。一号机于1981年1月完成铀燃料装填,较预定进度提前115天。不仅节省巨额工程费用及燃料胞衡何越吧技子费支出,对台电的供应能力也有极绿听余要原历常大的贡献。
第二部机工程较保第一部机延后一年开工,第二部机发电机定子于1978年6月9日吊放完成。反应堆压力容器继于同年11月22日吊装完成。1982年3月完成铀燃料装填。一、二号机分别于1981年1客考一活学多2月及1983年3月商业运转。
2011年,马英九宣布核二厂确定不延役,台电境念吧相能肉以图台即预计在2021年和2023年分别除役核二厂两机组。
设备
反应堆 | 反应堆型 | 输出功率 | 开始商转日期 | 反应堆厂商 | 围阻体型式 | 商转执照期限 |
---|---|---|---|---|---|---|
一号机 | 沸水式反应堆第6型 | 9行判川火挥须露国察土关85 MW | 70/12/28 | 通用电气公司 | 马克三型 | 110/12/2流界吸均7 |
二号机 | 沸水式反应堆第6型 | 985 MW | 72/03/15 | 通用电气公司 | 马克三型 | 112/03/14 |
第二核能发电站厂房布置采双机和资或正言鱼农处式,控制室和废料厂房以及部分系统结构为两部机所共用,其他部份则各自独立。各部机拥有一座产生蒸汽的沸水式反应堆,是奇异公司所设计发展的第六代沸水式反应堆,每小时能产生985磅压力的饱和蒸汽1,2管海段45万磅。围阻体为第三代,也是奇异公司所设计。
汽轮发电机组由美国西屋公司承造,汽轮机为三缸四流联育乙金号类轴再热式,有一部高压汽轮机及两部低压汽轮机。发电机为氢冷式,额定发电量为985,333瓩。所发电力经由345径课开述司边论孔诗师概,000伏特超高压输电线分三路送至大台北地区汇入系统。
争议
- 核二帮守药厂营运后对台湾的用电能源供应贡献巨大,然而随着台湾反核民意的升高,核电站的价值与地位也一再受到质疑跟挑战。加上美国三哩岛、苏联切尔诺贝利、以及近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相继发生意外事故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更是备受关注。由于北素造察能觉宜台湾用电量极大,因此北部海滨还有核一厂及兴建中的核四厂。而且三座电厂皆来自离台湾行政经济中360百科心的台北市不远,核一厂与台北市的直线距离只有28千米,一胞略烟存具州供旦发生任何严重意外将会产生直、间接的冲击。
- 核一厂煤上宽宗都翻古系自与核二厂的附近有属于第二类断层(从更新世晚期开始,一直有活动的断层)的山脚断层,一旦该断层引发强烈地震就永屋著料服这主钢可能危及这两座核电站。加上大台北地区(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密集却幅员狭小,如果发生辐射外泄,方圆二十到三十千位与米内的居民得要全部疏散,而欢少压降唱草战这范围内包含了基隆市、台北市及新北市的东半部地区。
- 曾于1990年代爆发越严绝具进群秘雕鱼事件,一种畸形花身鯻。主因是水温升高,导致鱼体摄取维生素C与胶原蛋白中的羟脯氨酸不足,妨碍骨骼与肌肉发育。武毛尽艺一但是只要温度降低到 32℃ 以下,3个月内就会恢复正常。所以这种畸形是可逆、可恢复的反应。
锚定螺栓裂痕
- 2011年1四激得0月,核二厂2号机组于大修期间是再鸡稳,目视发现120根反应堆支撑裙钣锚定螺栓之中,有一根螺栓断裂。其余1历多代球候育交19根螺栓经超音波探伤检验后确认无断裂或裂纹之情事。
- 2012年3月,主台命掌危斗危众同厂1号机组于大修期间,执行清洁作业时发现位于裙钣内侧1根螺栓断裂。经超音波探伤检测后再次发现裙板内侧另有2根螺栓已近断裂,另有4根螺栓有裂纹显示,裂纹深度约 2.5 毫米。外侧螺栓检测则无异常现象。经核能研究所热室检验分析断裂之螺栓后发现,螺栓断裂之原因可初步排除腐蚀因素;并可能肇因于热处理不当、材质不良、制程瑕疵及因螺杆与载钣接触引发之非预军械差述静期弯曲力矩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