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缪宁,理学博士,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来自作。主讲本科生课程:《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主讲研究生课程:《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导论》。
- 中文名称 缪宁
- 国籍 中国
- 毕业院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学位/学历 理学博士
- 专业方向 生态学
社会任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评审专家,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审稿人,《植物生态学报》审稿专家,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60公顷大样地特舟辣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森林安血章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稳定性来自研究等。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南高山林线树轮-气候响应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发生机制"(31770490. 2018.01-2021.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的子项目"川西高山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对气候变化来自的响应分析",主持。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项目"雅砻江水电工程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18ZDYF2170,2018-2019),主持。
西藏自治区门堆水利枢360百科纽工程生态调查评价(16H0481. 2016年6月-2020年12月),主持。
西藏自治区帕古水利枢纽工程生态调查评价(16H0482. 201差动斤初航娘副6年6月-202议张虽放0年12月),主持。
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报控片另输系控著然保护区植物及植被多样性调查(16H0597. 2016年7月-2018年7月),主持。
行慢专队年尔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水室关妈觉满院取条盾三新子课题"人工林结构与稳低露短画仍通散军定性维持机制"(2016YFD060020302. 2016年7月-2020年12月),主持。
多雄藏布帕孜水利枢纽工程生态调查评价专题(15H1123. 2015年12月-2020年12月),主持。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市防洪续建与配套工程生态调查(16H0093东端. 2016年1月-202肉久如煤它0年12月),主持。
《生态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方法与成效探讨与实践(No. SCUY7144,2加金氧八体建015年9月-2017年5月)主持。
新疆生产建设兵直类印练齐宪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课题《强承妈换密设黄延给诗技细度干扰后塔里木河去堡全汗流域胡杨次生林保留木的生态效应研究》(BRZD1504.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主持。
中科院遥感所委托项目《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与植被参数地面调查》(14H0855. 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主持。
雷波县林业局委托项目《雷波县小种群植物梓叶槭的生态调查》(14H1157. 2014年12月10日至2015 年12月31 日),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保留木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树木空间格局影响机制的研究"(No息题式似晚市笔. 31200477,2013-2015),主持。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重大道席短绍念并兰场试亮路工程生态损益模型研够究"(No. 2013JY0026,2013-2015),主持。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课题(欧莱雅-卡尼尔二期)"小种群附生植物垂茎异黄精花粉和种子根缺的禁夜询传播媒介研究"(No. 201107008,2011-2012,主持)。
四川大婶寻寒学青年基金学终际层项目"汶川地震对大熊猫主食竹存活及更新的影响--以表拐棍竹为例"(No. 2009SCU11111,2盐完孙苦供失010.1-2011.12),主持。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课题(危户白府卡尼尔项目)"垂茎异黄精濒危限制因子的生态学研究"(No. 201004011,2010.4-2010.9),主持。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大熊猫栖息地地震滑坡体植被恢复早期的关键种研究"(2012-2015,31200420), 参与。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高山植物叶片δC13海拔响应及其机理研究(2007-2012,30771718)",参与。
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汶川地震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研究"(No. 2009CB426311,2009.4-2011.8),参与。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川西山地退化天然林经营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No. 2006BAD03A1004,2006.1-2009.12)子专题"川西山地退化天然林封造和封调技术试验示范", 参与。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咨询阀采剃项目(No. 2008ZCYJ-32,2008.6-2008.10),参与。
白玉县协达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现状调查(No. 11H1303,2011.9-2012.12),参与。
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专项(201104057)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项目"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60公顷大样地研究"(CAFYBB2011004),参与。
指导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
成都市绿化树木上桑寄生科植物分布及其危害性研究、喜旱莲子草在成都市的分台喇询布现状及其入侵机制、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鸟类栖息地研究和保护、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中保留木的对其他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研究、成都地区不同类型撂荒地生态状况研究及利用方法初探、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常见留鸟的食性季节动态研究、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毛叶钝果寄生的分布现状和繁殖机制研究等。
发表论文
(从2020年倒序)
1.Ning Miao*, Peipei Jiao, Wenjing Tao, Maoping Li, Zhijun Li, Bin Hu, and Timothy C. Moermond (2020). Spatial aspects of tree mortality ofPopulus euphraticaforests in different stages under extreme drought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in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10(1): 3196. Published Date:2020/02/21.ISSN:045-2322.DOI:10.1038/s41598-020-60139-7.(*通讯作者)
2.Ma Rui, Zhou Mijuan, Wang Yujie, Zhu Guoyu, Li Junyi, Feng Qiuhong,Miao Ning.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Salix maizhokunggarensis(Salicaceae).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2020, 5(1): 1054-1055.
3.Yang, Hao;Miao, Ning; Li Shaocai; Ma, Rui; Liao, Ziyan; Wang, Weiping & Sun, Hailong (2019)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properties of two typical forest plantation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Western Sichuan,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6: 1816-1832.
4.Zhao, Shuyi; Li, Jialiang; Ma, Rui;Miao, Ning*; Mao, Qiyun; and Mao, Kangshan. 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Taxillus nigrans,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4(1), 472-473. ISSN: 2380-2359. DOI: 10.1080/23802359.2018.1536485.(*通讯作者)
5.张远东,刘彦春,顾峰雪,郭明明,缪宁,刘世荣. 2019.川西亚高山五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及动态.生态学报39:1-7.
6.Jiang, Di; Ma, Rui; Li, Jialiang; Mao, Qiyun;Miao, Ning*; and Mao, Kangshan, 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Scurrula parasitica,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4(1): 247-248. ISSN: 2380-2359. DOI: 10.1080/23802359.2018.1547135(*通讯作者)
7.Miao Ning, Xu Han, Moermond Timothy C., Li Yide, and Liu Shirong. Density-dependent and distance-dependent effects in a 60-ha tropical mountain rain forest in the Jianfengling mountains, Hainan Island, China: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8, 429 (C): 226-232. (IF: 3.169)
8.马瑞&缪宁* (2018)成都平原城区毛叶钝果寄生果实取食鸟类调查.四川林业科技39: 59-62. (*通讯作者)
9.冯秋红,史作民,徐峥静茹,缪宁,唐敬超,刘兴良&张雷(2017)岷江柏天然种群种实表型变异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8: 748-756.
10.Xu T-T, Wang Q, Olson MS, Li Z-H,Miao Ning& Mao K-S (2017) Allopatric divergence, demographic history, and conservation implications of an endangered coniferCupressus chengianai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Tree Genet Genomes 13: 100.
11.赵伊伦,陈梦羽,缪宁*& Moermond T (2017)四川大学望江校区5种常见留鸟的食性及其季节差异.四川动物36: 576-581. (*通讯作者)
12.Ning Miao, Lei Zhang, Maoping Li, Liqiang Fan, and Kangshan Mao, Development of EST-SSR markers forTaxillus nigrans(Loranthaceae) in Southwestern China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pplications in Plant Sciences, 2017 5(8): 1700010. IF:1.49
13.Luo Ruisen, Hui Dafeng,Miao Ning, Liang Chuan & Wells N (2017) Global relationship of fire occurrence and fire intensity: A test of intermediate fire occurrence-intensity hypothesi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122: 1123-1136. IF:3.85
14.刘世荣,马姜明,缪宁.中国天然林保护、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生态学报, 2015, 35(1): 212-218.
15.缪宁.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 2014, 50: 157-159.
16.Ning Miao, Shirong Liu, Zuomin Shi, Hong Yu, Moermond Timothy, Yu Liu. Spatial analysis of remnant tree effects in a secondaryAbies-Betulaforest o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4, 313(0): 104-111.
17.李茂萍,缪宁*,喻泓,马姜明.青藏高原东缘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中保留木与其他林木的竞争关系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2): 1263-1272(*通讯作者).
18.缪宁,周珠丽,史作民,冯秋红.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演替动态.生态学报, 2014: 34(13): 3661-3671.
19.缪宁,刘世荣,史作民,马姜明,王晖.强度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生态学报, 2013, 33(13): 3889-3897.
20.廖丽欢,徐雨,冉江洪,郑雯,缪宁&尚涛(2012)汶川地震对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生态学报32: 3001-3009.
21.杨彪,缪宁*,马祥光,何兵,岳碧松.贡嘎山海螺沟垂茎异黄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9(5): 1164-1168(*通讯作者).
22.缪宁,廖丽欢,郑雯,李波. 2008年汶川地震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状况及其影响因子,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4): 985-990.
23.缪宁,刘世荣,史作民,薛泽冰,喻泓.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空间格局.生态学报, 2011, 31(1): 1-9.
24.缪宁,刘世荣,史作民,喻泓,刘兴良.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林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6): 1263-1270.
25.缪宁,史作民,冯秋红,刘兴良,何飞.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林业科学, 2008, 44(12): 1-6.
26.尤海舟,刘兴良,缪宁,何飞,马钦彦.川滇高山栎种群不同海拔空间格局的尺度效应及个体间空间关联.生态学报, 2010, 30(15): 4004-4011.
27.张国斌,刘世荣,张远东,缪宁,王晖.岷江上游亚高山林区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生态学报, 2008, 28(7): 3176-3184.
主编专著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和植被多样性,主编:缪宁,副主编:陶文静,张磊,毛康珊,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成都,出版书号,ISBN:978-7-5364-9107-6
参编专著
Shirong Liu, Shuirong Wu, Zhongqian Cheng, Ning Miao, and Tijiu Cai. 2018. Overvie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 on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China. In: Chokkalingam U, Shono K, Sarigumba MP, Durst PB, and Leslie R, eds. Advancing the Role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Large-Scale Forest and Landscape Resto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angkok: FAO and APFNet. ISBN: 978-92-5-130144-9.
龙门山植物图鉴,张磊,梁恩才,缪宁,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成都,ISBN:978-7-5690-0945-3
Shirong Liu, Jiangming Ma, Ning Miao. Chapter 11: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 the Minjiang River Water. Ecological forest restoration practices in China, in Restoration of boreal and temperate forests, Stanturf J A, Madsen P, Editors. 2015, CRC Press: Boca Raton New York Washington, D.C. ISBN: 0-203-59157-7.
天然林生态恢复的原理与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ISBN: 978-7-5038-6253-3
四川西部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四川科技出版社,2010. ISBN: 978-7-5364-7096-5
获奖情况
201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名称为"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第13名。
2018年,所指导的201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和植被类型划分研究"获四川大学2018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2016年,获生命科学学院"优秀学业指导教师"称号。
2015-2018年,由于指导四川大学生态协会的工作成绩突出,均荣获四川大学"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奖。
2015年,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 "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树木生长量研究"获四川大学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2014年,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 "川西亚高山箭竹-岷江冷杉林采伐后的保留木对群落更新的影响"荣获四川大学2014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
2014年,由于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获2014年度"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
2013年在本科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2013年度生命科学学院"十佳优秀教师"称号。
2012年,由于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获2012年度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
2012年度本科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被四川大学授予"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
发明专利
缪宁,马瑞and陶文静,一种人工培育毛叶钝果寄生种苗的方法,申请日:2018-11-06;申请号: CN201810553282;申请日: 2018.06.01;公开(公告)号: CN108739323A;公开(公告)日: 2018.11.06;专利权授予日期:20191108。
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改造方法,申请号:2012105218812。公开(公告)号: CN102934601B,公开(公告)日: 2014.06.18,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发明人:史作民;缪宁*;汪明;刘兴良;杨昌旭;冯秋红;李茂萍(*专利权人中的四川大学内的第一发明人)。
一种侵蚀林地直播造林的种子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610071656.1;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发明人:刘世荣,史作民,缪宁,钟哲科。
一种利用保留木促进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专利号:201610072877.0;发明人:刘世荣,缪宁,王晖,李茂萍。
一种带气泡水平仪的树木生长锥,申请号:2015207307650,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授权公告号:CN205120403U;授权公告日:2016.03.30;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发明人:李茂萍; 缪宁; 沈军程; 李鑫; 文秦超; 王浪杰。
一种带刻度尺的树木生长锥,申请号:201420604914.4,申请日2014年10月20日,授权公告号:CN204085933U;授权公告日:2015.01.07;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发明人:沈军程;缪宁;李茂萍;朱涛;李玉梅。
行业标准
l《干旱干热河谷退化次生林土壤修复技术规程》(LY/T 3180-2020),自202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起草人:刘世荣、缪宁、孟广涛、刘兴良、李昆、苏建荣、张远东、王一、栾军伟、冯秋红、李品荣、马瑞。
l《西南亚高山退化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规范》(LY/T 2764-2016),标准起草人:刘世荣、张远东、缪宁、刘兴良、孟广涛、喻理飞、马姜明、何飞、史作民、孙鹏森、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