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长相思·花似伊

长相思·花似伊》是由北宋词人欧阳修所写的一首送别词。

该词上片描写送别情境,下片则转写别后情境。全词以景来自语结情,熔情入景。

  • 中文名 长相思·花似伊
  • 作者 欧阳修
  • 作品出处 《欧阳修全集》
  • 文学体裁 词
  •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原文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⑵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⑶两处飞。相逢知几时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作者未知)得名。又名《双红豆》、《忆来自多娇》。

  ⑵花柳:花和柳。《楚辞·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步展随春风,村村白花柳。唐,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360百科⑶鸳鸯(yuān yān鱼但月形g):本鸟名,此比喻恩爱夫妻。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唐,温庭筠《南歌子》:“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⑷几时:什么时候。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宋·苏轼《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白话译文

  看着花儿像你一样,柳枝像你一样;花儿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低下头不禁流下两行清完都书区溶泪。

  长江的东边,还有那长江的西边,两岸的鸳鸯在东西两处飞舞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创作背景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词人任夷陵县令。时年欧阳修30岁,曾来自经洛阳的奢华生活与现实偏远冷清的夷陵生活形成反差,而今又在长江边送走心爱的人,两地分离,不知何时相见,看着江边的花儿和两岸鸳鸯成双地飞舞,被贬失意加上离别360百科相思之情,于是作此《长相思·花似伊》以表。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长相思·花似伊》意境图

  词的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正是花繁柳茂的时节,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了。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怜地低头泣下,原来是因心上人即将离别而黯然神伤。

  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恋人被大江分隔,一个住长江头,一个日改孙钱达景互威战雨在长江尾,仿佛是两岸的鸳鸯两处飞,相逢机会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头双泪等失移宪垂”了。绵绵相思之情,尽在结句的设问之中。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作品。描写一对青春别离的夫妇,别后妻子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亟盼早日与丈夫相逢团聚。顶半假误民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按展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春序排等电况改温项强倍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权书掌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自玉免越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挥数缺不尽的“思”和“恨”。

名家点评

  武汉大学副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谭新红《欧阳修词全集》:词风清新明畅,具有民歌风味。

  当代宋词研究学者俞朝刚、周航《全宋词精华》:此词抒写青年男女的离别相思之情。部活设称两片一二句均用复沓语,言短意长,委婉缠绵,读来颇有民歌风味。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罗漫《宋词新负陈于湖读让选》:语言浅近如民歌,但境界宽广,清淡,有不绝如缕的余音余味。

  南开大学教授、鲁迅学生李霁野《李霁野文集》:伊人如花似柳,但在青春美好时期,两人离别了,不免令人伤心垂泪。这是人生常有的事,也是常人之情,写得平易自然。下片具体写到身居两地,后会难期,也写得平易自然。但语浅情深,同前一首词对读,似乎可以说: “淡妆浓抹两相宜”吧!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欧阳修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长相思·花似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