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告于敌伟诉你八十年代生人的成长史。
- 中文名 八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 作者 张沛、张晨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定价 30元
-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内容简介
人人心中都有悲壮官三送销皇协拉击商情结,生于80年代的我们无法在战争中体验死亡这种生命迅速逝去的悲壮,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将这种情结诉诸生命缓慢流逝的悲壮--年华老去。怀旧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可能会问:20多年的历史也值得怀旧?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下的蛋,我们是计划的产物,50后夫妻的硕果仅存,60后头儿们的虾兵蟹将,70后没谱青年的新世纪接班人,90后严重嫌弃的"代沟大哥",08后小屁孩儿的帅爸靓妈,刻松敌王鸡规回现在基本处在两张有富余的年龄,小一点儿的可能还在自习室拿手机玩儿自拍呢,大一点儿的已留罪迫起五联教式略顶识经在新房子里跟包工头吵架了……
作者简介
张沛,女/犯随逐次买环值帮25/B型/天蝎/汉族/北京/海淀/部队大院/团员/硕士/法学/在读/未婚/无子女/非暴力/一般人/童心未泯/老实巴交/潮而不奢/h配在含igh而不乱。
张晨,女,25岁,北京人。B型双子座,来自本科毕业,未婚。有过几次难360百科忘的工作经历,不过仍懵懂着继续打拼,嘴硬心软,爱臭美的不靠谱女青年构互调心。
目录
来自 引:我来了,一个80年代下的蛋
壹、为了不忘却360百科的纪念
1)那判红西居跑些过不去的过去
童年的学艺连载生涯
二八大梁--我生活世型说朝独难杨可支支和战斗过的地方
小格机李样须云粉时候的囧事
我们的启蒙年代
童年的游戏
2)第一代"电视儿请童"
我爱白娘子
降 人间大炮--放!
我头上长犄角,我身后有尾巴
那些难以忘怀的动画故事
那些台湾非偶像剧
5)回家吧,幼儿园是很危险的
我啊该革同们小,但我们有性别
情罗弱战包缺拉矛清 幼儿园里的狠角色
贰、从百草园到"三重门"
1)学校那些恐怖景轻钱威室天主义
小学时候的"八股"作文
为革台析讲王去高的机导命保护视力
鲁迅其实很"80后"
红领巾又忘戴了
当值日演变成武装冲突
强菜见行五灯均喜 体育课是我的"肿瘤"
作业,I服了You
家医圆衡议械甚长会之夜
课上的极品趣事
是厚阿观调调Li Lei&Ha安雨效渐玉安持n Meimel
高三那南条律那凯棉一年
我的班长我的班
较病王阻洋案零小必大学生自习室
大学里的那点儿事儿
2)课外生活更精彩
干脆面&水身搞烈曲浒卡
冰葫儿和冰棍儿们
校门口的小摊儿
日本罗重议著建漫画
芭比娃娃
春游
运动会
学校组织看电影
探险惊魂
我成少先队员了
一个班里肯定有的几种人
打倒奥数班
牙套妹
非著名星座专家
追星年代
80后的MTV人
元旦联欢会
纸贺卡
军训
叁、钢铁是怎样被腐蚀的
1)www.网是一枝花.com
搜一代
不老哥(BLOG)
上好闹钟偷白菜
"下载"才是王道
网上自有黄金屋
2)主义!主义!
不婚主义
草根主义
房车主义
本本主义
新爱国主义
5)走出象牙塔
在食物链最底端挣扎
圈儿与局
考研很拧巴
一个菜乌的真实案例
园儿批
夜店生活
人人都有艺术进取心
减肥,是我们一生奋斗的事业
4)把"潜规则"聊恶心为止
流行潜规则
恋爱潜规则
择偶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
肆、归去来兮辞
1)1O年
第一个10年(1980~1989)
第二个10年(1990~1999)
第三个10年(2000~2009)
2)这些人,那些事
80后的北京孩子
80后的非北京孩子
80后的北京姑娘们,对自己狠一点
北京80后的土著男孩儿
奔三
当初恋已成往事
亲历"5·12"
黑框里那个年轻的名字
爸妈,让我再爱你们N次
5)我们眼中的他们
50后
60后
70后
70男+80女
80后×1 pk 50后×2
80后制造80后
编辑推荐
《八十年代生人成长史》:不婚主义潜规则,草根,菜鸟、下载、蜗居、搜一代、偶像剧、夜店生活,追星年代
后记
某天接到林老师的电话,让我们为本书再写个序和后记,因为《八十年代生人成长史》要出版了,必须得有个让人满堂喝彩的亮相。
能写成这本书,是件机缘巧合的事。
首先是初中毕业10年后意外邂逅了当时的班主任沙蕙。
10年前,我们有过一场短暂的师生缘,最后是怎么分开的说来话长,详情可见沙蕙老师的处女作《米粒老师》,那时她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女版GTO",一个20多岁的70后和一群十几岁的80后学生一起"疯",当然,她也教我们怎么写作文,今天我们落于纸上的文字,10年前可能会被细心的她当成病句挑出来,今天我们写出的故事,可能就出白于当初她逼着我们写的周记中。如今我们再续前缘,挺不好意思地又叫了一声"沙老师!"尽管她让我们别再这么叫她,特想混在我们的队伍里冒充80后,但我们习惯了,"沙"字后面不跟"老师",不知道还能跟什么。短暂地叙旧大家欢笑声不断,然后她便提出了将往事写成书的想法,大家面面相觑,心中涌现出小品里赵本山送给宋丹丹的一句话:"看书还看不全呢,还写书,拉倒吧你!"但她好像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对我们这种野路子出来的原生态写作方式很有信心,还把我们引荐给了这本书的编辑林栋老师,他也大胆地启用了我们作为80后这一代人成长的记录者。
写作过程中,林栋老师给我们两个不靠谱的青年以极大的容忍度和耐心,在那些埋头苦干的日子里,我们除了互相扶持,也多亏了林栋老师的鼓励。你看,又是一个老师。所以对于这二位老师,首先是感谢,其次是感谢,最后还是感谢。
另外感谢我们的父母,那些50后们对我们的真诚付出,在我们闹心的时候。
最后,感谢贾西贝、关竞、殷华、杨柳、藏悦、姚慧媛、陈深、潘雨佳、李思鹭还有大潮人苏放。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文字和照片素材,特别感谢贾西贝,希望你在读研的道路上一切顺利。
还有那些在我们才思枯竭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一切帮助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序言
编辑
人人心中都有悲壮情结,生于80年代的我们无法在战争中体验死亡这种生命迅速逝去的悲壮,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将这种情结诉诸生命缓慢流逝的悲壮一一年华老去。怀旧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可能会问:20多年的历史也值得怀旧?
小时候认为人生很多重大而美好的事情都在前面,那是一栋美丽的楼阁,要赶快走过去,住进去,那时的一切--上课、作业、玩乐,都是在赶路而已,如今走过来了却发现那栋美丽的楼阁根本不存在,真正美好而重大的都在身后发生了,成了后视镜里逐渐远去的景致,那些场景和人物对话,以及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都不存在了,现实离梦想越来越远,再后来忙得连梦想是什么都忘了,闲暇的时候,想回到过去,再好好地重新体味一番,但人生这列车没有倒挡,最多就是松开油门任其滑行,停到哪儿算哪儿,于是只好以回忆的方式让时光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