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桑维翰论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来自别号一壶道人、夕堂360百科、梼杌外史等,学者又称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次年,张献忠攻下衡阳,招他作官,他不从。明亡,清军南下,他于衡山率望举兵抗清,失败后,南走桂林。瞿式耜荐于南明永历政权,被用为行人司行人。因母病当衡阳。南明政权亡,遂浪游于浯溪、郴州、耒阳等地,最后归隐于衡山之石船天民它家山,著书四十年以终。

  • 作品名称 桑维翰论
  • 创作年代 清代
  • 文学体裁 散文
  • 作者 王夫之

作品原文

  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来自斯为天下之罪人,360百科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1仍道好并虽移供硫];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2];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3],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之浅软[4],无难摧砬,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5]。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景挥轮培括越真反,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6]。于是而生民之肝脑,五曾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国星直乘之[7];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8]。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尸之也[9]。

  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瑭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瑭,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瑭而死于从珂之手。用父艺侵加居孙维翰自有余地以居。敬瑭之演团连察束于篡已成,己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口路落按续可必攻可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姑不足责;重死率画终五西境我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下势员注束叫不场复元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犬羊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终始重贵之廷[10],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重全,民心解,帝昺厓山之祸[11],势所固然。毁夷夏之大防,为万世患;不仅重贵缧系[12丰案短],客死穹庐而已也[13]。留举减话六按兰端满赵死论者乃以亡国之罪归景延广[14],不亦诬乎?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谋强,可用为咎,亦仅倾臬捩鸡徼幸之宗社[15],非有怕际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16]。义问已昭[17],虽败犹荣。石氏之存亡,恶足论哉!

  正名义于中夏者,延广也;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18];存中国以授于宋者,刘知远也;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自有生民以持和界解球管翻般来,覆载不容之罪[19],维翰当之。胡文定传《春秋》而亟称其功[20],殆磁船亲参伯结倍川刑还深为秦桧之嚆矢与[21]?

作品注释

  [1]卢杞:字子良,唐滑州录昌(今河南滑县)人。以门荫入仕。德宗时,累官至门下侍郎、同门中书下平章事。他忌能妒贤,陷害大臣,搜括财货,任意榜棰,怨声载道。后贬死澧州。

社陆触诗其挥  [2]李林甫:唐宗室,权臣。开元找高虽异伯九断石两声阳中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负孙为人阴柔狡猾,为相十九年,厚结宦官、嫔妃,迎合玄宗意图,又排斥异己,使唐政率千延散跳微溶日益败坏,酿成"安史之乱"。

  [3]刘知远:五代时沙陀人,世居太原,初从石敬瑭起兵。石敬瑭称帝,以功拜中书令,封太原王。后契丹灭晋,乃即帝位,国号汉,为后汉高祖。石敬瑭:即后晋高祖。后唐末,以军功封河东节度使。契丹南侵,石敬瑭为后唐末帝李从珂所疑,惧诛,乃用桑维翰谋,引契丹兵灭后唐,称臣于契丹,并割燕云十六州之地。[4]李从珂:后唐末帝,为明宗养子。初以功封潞王,后自立。为石敬瑭借契丹兵灭之。浅软:浅薄软弱,软,同"软"。

  [5]契丹:源于东胡,北魏时建国,五代初始强,改国号为辽。后被金所灭。

  [6]知远争之而不胜:以上史实见《资治通鉴后晋纪一》。王夫之《桑维翰论》即据之而发。

  [7]女直:即"女真",古代少数民族名,五代时称女真,后属于辽,因避辽主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后建立金朝,亡于蒙古。

  [8]胥:相与,皆。

  [9]尸:主其事。

  [10]重贵:石重贵,石敬瑭之侄。石敬瑭死,嗣位为出帝,始终媚事契丹。后为契丹所俘。

  [11]帝昺:指南宋最末一个皇帝赵昺,迁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也作崖山),元兵攻陷厓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

  [12]缧系:囚系。

  [13]穹庐:毡帐。

  [14]景延广:字航川。石敬瑭时官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石重贵时,加同平章事,兼侍卫马步都指挥使。

  [15]臬捩鸡:石敬瑭之父。

  [16]尧封禹甸:意指中华。尧之封域,禹之治地。甸,治。

  [17]义问:或作"义闻"。

  [18]"事虽逆"二句:安重荣,后晋大将。石敬瑭称帝,拜成德军节度使。颇[岂页]觎皇位。又不满后晋屈膝于契丹,以为万世之耻。后起兵反晋,兵败而死。因其反晋,故说"事虽逆"。

  [19]覆载:指天地,天覆地载。

  [20]胡文定:名安国,字康侯,宋绍圣进士,南宋高宗时,官至给事中,谥文定。其所著《春秋传》中,屡称桑维翰功。

  [21]嚆(hāo)矢:响箭。箭未至而声先至,因喻事物的发端。

作品译文

  为国家出谋划策但给天下遗留下大祸患,这样的人是天下的罪人,但这样的人是有等级的。祸患天下比较短的时间,就是短时间的罪人,卢味华章两屋根活列鱼杞就是这样的人;祸患殃及一代人的,就是一代人的罪人,李林甫就是;祸患殃及万代的,就是万代罪人,自有人以来,只有桑维翰称得上是这样的人了。

  刘知远出谋划策来鼓励来自石敬瑭谋反,倚仗山河险要,攻政端席好胶蛋固帝激稳依靠兵马强壮,并且知道李从珂的浅薄、懦弱,势力不难推倒,这样的计谋就确定了。但桑维翰急切地请求折节来侍奉契丹。石敬瑭智力低微、胆子很小,就急忙听从桑维翰360百科的计策,割地称臣少看春左领建,给了契丹生杀予夺的权利,刘知远据理力争但没有胜利。于是把百姓的生命、五帝三王的规矩都付之东流。契丹变弱小,女真乘机壮大;女真变弱小,蒙古乘机壮大;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患,百姓都沦落为夷狄的奴隶。这不是石敬瑭当初的想法,恰恰是桑维翰主使他这样。

  桑维翰起家于刀笔文墨,是石敬瑭的书记官,本来是后唐教育培养的士子,对李氏有何仇恨,却一定要消灭他?对石敬瑭有何感恩戴德,却一定要拥戴他为天子?石敬瑭如果死于李从珂德之手,桑维翰自有居住、生活的地方。石敬瑭篡位的图谋已经路兵终庆可贵守实现,却不能说因为刘知远的计谋而起的。他是一个喜欢祸乱的奸人,暂且不足以责备;假使一定想让石敬瑭成功,也可以交给给刘知远这类人,慢慢地收获心试必定得到的成功。(桑维翰)却力排众议,一心以异族为君父,我不知道是何用心!石重贵在位期间,(桑维翰)只知道把曲意逢迎契丹作为确定不移的策略,使重贵耗费天刚品调田空慢没下财富来侍奉契丹。百姓财产耗尽,民心涣散,后来南宋皇帝赵昺在崖山的灾祸期边面视怕混花,就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毁坏野蛮民族与华夏民感宗述一美族最大的防线,给世世代代带来祸患;就不仅是重贵被俘虏、客死他乡而已了。议论的人把亡国的罪过归于景延广,(这)难道不是诬陷吗?景延广的失败,只该殖房临弦查矛受是不幸运罢了!他智慧太小而图水将威供谋过大,可以把这个看作他的过错,可也仅仅是倾亡了臬捩鸡侥幸得来的国家,并不是对传统的中华造成了损害。正义的名声已经昭显,即使液妒江编守粮应败了也是光荣的。至于石敬瑭的生死存亡,还哪里值得讨论呢。

  (在危难之中)维护华夏名义的,是景延广;做事虽然大逆兰打介划临台己队不道,但有正直名声的,是安美烧调原宪叫谁齐委重荣;保存华夏把它交给宋的,是刘知远。如果在当时的那些人中选择的话,只有这三个人可以记录。自有人类以来,犯下天地不容之罪过的,只有桑维翰称得上。胡文定写《春秋传》极力称赞他的功劳,这恐怕是秦桧之流的论热苏始作俑者吧?

作品简析

  此文选自《读通鉴论》卷二十九。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唐庄宗时进士,石敬瑭引为掌书记。清泰三年(936)断减死巴适席没慢粉品,石敬瑭叛唐,他主谋引契丹兵为助。石敬瑭即位,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等。执政期间,又力主臣服契丹。本文极力鞭挞维桑翰,称他"祸及万世",自他协状快班形挥吃教松尼以后,由契丹而女真,由女真而蒙古,由蒙古而清(这句当然不便说明,自在不言之中),"贻祸无穷,人胥为夷",其罪魁祸首就是桑维翰。文中对桑的不遗余力的讨伐,表现了王夫之强烈的民族气节。其借此鞭挞明末清初桑维翰一流的人物,是不言自明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桑维翰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