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术语。传奇剧本一般分上下两卷。上卷结束的一出叫"小收煞",要求留下悬念;全剧结尾的一家垂脸他象出,叫"大收煞",要求水到渠成,收'团圆之趣'!
- 中文名 收煞
- 拼 音 shōu shā
- 注 音 ㄕㄡ ㄕㄚ
- 释 义 收尾;结束。
发音
shōu shā ㄕㄡ ㄕㄚ
收煞
含义
收尾;结束。论述戏曲结构的术语,最初见于明人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三:" 亮 乃事尚堕危机,且看料理如何收煞。" 清 洪升 《长生殿·埋玉》:宽反式机" 长生殿 ,恁欢洽, 马嵬驿 ,恁收煞!" 茅盾 《幻灭》二:"一夜的大风直到天明方才收煞。"
他分析程文修《玉香记》结构的得失时说:“……但为子輶妾者,玉胜而下,尚四五人,不特场上不可演,即此记之后,亦收煞不尽,不能不举此遗彼矣。”意请围创走为剧中人物过多,结局处来自必难一一交代清楚,更需以简练的笔墨“结束一篇之文情”。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此论述更为详尽:“上半部之末出,暂摄情形,略收锣鼓,名为‘小收煞’”;“全本收场名为‘大收煞’”。他认为“小收煞”务使情节跌宕,给观众留下悬念,因而“宜紧,忌宽。宜古干特燃案宜热,忌冷”;“大收煞”则要求对剧中的人物、涉及的事件、情节,在全剧收场时必须做出妥切交代,即所谓有“团圆之趣”。但在编织情节过程将况中,又必须注意情通理顺、水360百科到渠成。否则,“无因而至,突如其来,与勉强生情,拉成一处”,都是作剧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