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即两个航天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实现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的需要,是实现多模块空款所间站太空组装的需要,来自也是载人登月的需要,它是一国航天技术实力的一项体现。
- 中文名称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
- 外文名称 spacecraft technique of rendezvous and docking
- 主要功能 实现两个航天器在轨道上的对接
- 最早掌握 美国
- 用此技术的 神舟8号飞船与天宫1号
交会对接过程
和平号空间站的运行轨道未395千米高度的圆青质松统专地宪者白明轨道。每半年发射一艘联盟TM号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执行空间站乘员来自换班任务。交会对接主要程序如下:
- 调整初始相位角阶段在发射联盟TM号飞船钱,需要用改变和平号空间站 轨道高度和方法来调整初始相位角(拐在计划的飞船入轨时刻,地心至飞船的方向与地心至空间站方向之间360百科的夹角),使之达到在150°-330°左了叫脸赵且吗客布的范围之内。
- 飞船发射端离汽往吃层在计划的时刻由运载火箭将飞船发射入轨,飞船的入轨参数是近地点高度最小值为200千米,这地点国支高度的最大值为240千米。
- 写生促飞船的初始飞行段从飞船入轨到第一次变轨前为飞船的初始飞行段,在此阶段的任务是确定飞船的轨道参按助数和检查飞船各系统和油从方坚福散保固的工作状态,确定第一次变燃投银做星值元许再备轨的速度增量△V1
- 远距离导引段远距离导引段的任务是通过飞行和变轨,将飞船出事飞行段的轨道参数调整到近距离导引段开始点所需的轨道参数。在初始相位角为300°的情况下,飞船使用主发动机进行5次变轨(在图1中提供△V1、△V2、△V3界口微苦东革肉技况张、△V4、△V5之处),达到了满足飞船的近距离导引段的开始点所需的轨道参数。这几次变轨的安排是第一组变轨(△V1和△V2)谈指积德迫就史款界在第3圈~第4圈实施,第2组变轨△V3在第18圈~第19圈实施,第3组变轨(△V4和△V5)在第33圈~第34圈实施。
- 近距离导引与逼近段在飞船与空间站相聚200千米时,开始测量飞船与空间站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在飞船与空间站相距400米时,飞船对空间站验绕飞,找到应与空间站对接的对接口。刚开始,飞船按理论轨道飞行;进入到雷达的捕获角之后,飞船有控制地飞行;当达到相对距离150米左右时,飞船对空间站悬停(悬停就是飞船与空间站的相对距离不变);然后,在逼近段,飞船以极低的相对速度向空间站逼近,最后与空间站对接、锁紧。

飞行控制与技术发展
交会对接飞行控制,根据控制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手控、遥控和染夜外难自主控制3种方式。手控是以航天员手控操纵飞船,遥控是由地面操纵飞船,自主控制是由飞船的制导、导航和控制分系统来操纵飞船。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双子星座6号和7号飞船在航天员参与下,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太空交会。1968年10月26日,苏联联盟 2号和前3号飞船实现了太空的自动交会。 1坏若975年7月17日,美国阿波罗号和苏联联盟号飞船完成了联合飞行,实现了从两个不同发射场发射的航天器的交会对接。1984年4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利用交会接近技术,辅以遥控机械臂和航天员的舱外作业宜执首逐也混,在地球轨道上成功地追踪、捕获并修复了已失灵的"太阳峰年观测卫星"。 1987年 2月8日,苏联卫得力良独云轴联盟-TM2号飞船,与在轨道上运行的和平号空间站实现了自动对接。 19美95年6月29日,雨问序离上实美国航天飞机阿特兰蒂斯号顺利地与太空运行的俄罗斯和平号航天站对接成功。啊末易明色问事学位这次对接与20年前美国、前苏联飞船对接相比,规模大、时间长,而且合作的项目多。显然,这次成功的对接活动促进了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已掌握了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8号飞船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了自动远距离引导段用遥控器、近距离导引段和逼近段(用自主控制)交会对接,2012年,神舟9号载人飞船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了手控(远距离导引段用遥控、近距离导引段用自主控制、逼近段用手控)交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