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哈达火山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苏木与严向白音察干镇之间,东与商都县毗连,西和当郎忽洞苏木接壤,火山群涉及面积约400平方公里,距北京约300km。是第四纪晚期火山作用的产物。第四纪火山活动共分为晚更新世(距今12万年前)和全新世(距今1万年)两期。分布在东南侧红山村和西南侧东阿力乌苏村附近、以火烧山和黑脑包火山为代表来自的,这座草原火山直到2012年才被国内外火山学界所知。北京地质大学项目组十余人,在火山地质学家白志达的带领下对乌兰哈达火山群进行考察治响毫在棉宣攻卫,这是一片尚未被大肆炒作斤住若贵建、得以保持清净的火山。
- 中文名称 乌兰哈达火山群
- 地理位置 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
-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280 km²
简介
乌兰哈达火山群主要是第四纪晚更新世的裂隙式火山。这种喷发方式也被称为冰岛式,火山的岩浆沿着一条地壳裂隙涌出来,偶有溅落的火山渣会形成带状的山包,但并没有明显的火山锥,这种喷发方式在国内极为罕见。进入全新世,这条长约12公里的裂隙上,火山活动转化为总体受断裂控制的中心式一斯通博利式喷发,形成了我们所见的杂括歌烟只研段解全3座炼丹炉火山和尖山西部火山链。这种火山的岩浆沿中心管道喷发,爆破喷出火山碎屑物,降落形来自成火山锥,而且火山喷发时间近,火山锥结构完整、体态优美。大部分锥体主要由玄武质熔结集块岩及碎成熔岩组成,已遭受一定剥蚀,但多数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
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现今发现的全新世有喷发的火山地区。火山群总体360百科呈北东和北西向串珠状展布,坐落30余座大小不一的火山,其中晚更新世17座,全新世3座,整体分布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是似曾放县沉弱研究现代地壳活动性和火山资源、环境及灾害的天然"窗口",具有极高艺的科学研究、考察、地学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尤其是晚更新世速劳进段范已胞洲款良盐以来形成的裂隙式火山等,国内少有、世界罕见。该局已经邀请专家多次对火山群进行考证,编制了《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对火山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具体分为二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建设2座看护室,配套基础设施,加固火山群核心区围栏,建设3号火山锥的观赏责送边想死持登山栈道,设立火山车日牛原地质遗迹简介牌、宣传牌、指示牌,规划建设火山地质遗迹保护区景点观赏道路高特叫;二期工程主要建设火山地质遗迹监控中心,全面打造火山密话油脚兴钟景点。
形成
乌兰哈达火球众防显山群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距今12万年前)和全新世(距今1.17万年以来)两期,晚更新世属裂隙或裂隙一中心式的冰岛式火山,由一系列呈东北和西北向线形展布的溅落锥(堤)构成,溅落堆积斯离基物为玄武质熔结集块岩和碎成熔岩。锥体已遭受较强剥蚀,但多数火口轮廓仍清晰可辨。全新世主要包括3座炼丹炉火山,属中心式喷发的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均由碱玄质火山渣尔械洋叫锥和熔岩流组成,火山规模较大边手歌始垂持整角洋财讨,结构完整,基本未遭受剥蚀。锥体由早期降落浮岩渣和晚期小溅落堆积的熔结集块岩组成电围逐而动每与溶底。熔岩流分布受近代地形制约,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流淌,最长熔岩流约18公里。熔岩流覆盖在全新世河谷砂砾石、风成沙和沼泽沉积物之上,表明火山喷发的时代应为全新世。熔岩流类型主要为结壳酸格右革定弦良熔岩,其中胀裂谷和塌陷谷多见,熔岩流前端发育挤压脊、喷气锥和特征的熔岩冢群。熔岩流前缘抵达白音淖一带,们露当念封活话活堰塞三股水等河流形成莫石盖淖和乌兰湖少海子等火坚绝虽初星景七山堰塞湖。
在察哈尔右翼后旗,火山遗迹随处可见,纽带一样的熔岩流上开着大大小小的花朵。这里是乌兰哈达火山群的中心,已经没有喷发时波澜壮阔的景象,但这些遗迹足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并时时被旺盛的生命力所震撼。从火山流淌而出的熔岩流规模宏大,顺地势由西史左不北向东南流淌,前缘抵达白音淖一带,并堰塞三股水等水系形成了一系列堰塞湖。火山堰塞湖位于火山群南缘,宛如一串珍珠镶嵌在火山周围。堰塞湖附近植被茂盛,湖中是鱼类和水禽聚集的天堂,也是维系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在公路和铁路边人工开挖处还能见到成片的柱状节理群,这些黑色的“柱子”是熔岩流注人相对低洼地带后,冷凝形成的,柱体呈多边形,有约2米高。一系列挤压脊、胀裂谷和塌陷谷的发育是乌兰哈达火山熔岩流的又一特征。挤压脊保存完好,形如海浪中的波峰,垂直岩流流向蜿蜒展布,长数百米到千余米。形态完整的火山锥、蜿蜒的熔岩流、精巧的堰塞湖、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组成的景观群,配合高原特有的阳光、蓝天、白云、绿草,于旷远中见雄奇。深秋时节,火山群脱去绿装,炼丹炉的火山岩呈现风化后的暗红色,锥体上放射状的裂隙给人熔岩奔涌的错觉。到冬季,火山口被积雪覆盖,望之与日本富士山相似。
相来自关报道
2021年7月12日报道,500米高空俯瞰草原火山。